APP下载

鼻内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疗效分析

2021-05-27胡晓东刘卫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上颌骨摘除术开窗

王 斌,王 健,胡晓东,江 雪,刘卫卫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上颌骨囊肿是指上颌骨内出现液体性囊性肿物。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其可出现上颌骨膨胀破裂的情况[1]。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部位主要在鼻腔的外侧壁和下鼻甲前端的前下方。该病患者发病的位置特殊,在发病早期无疼痛等不适的症状,故其病情易被忽视。大部分的患者在病情被确诊时,其颌骨已被严重破坏,需接受手术治疗[2]。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上颌骨囊肿的创伤性较大,并可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形态。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成为临床上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具有创伤性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较高等优点[3]。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用鼻内镜下不同入路的上颌骨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0 例上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被确诊为上颌骨囊肿。2)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如口服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抗菌药物、进行鼻腔冲洗治疗等)2个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缓解,病情迁延不愈。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全身性疾病。2)无法耐受手术。其中,有男36 例,女性54 例;其年龄为19 ~58 岁,平均年龄(39.46±3.98)岁;其病程为1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98±0.35)年;其中,有2 例双侧发病患者,有88 例单侧发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这90 例患者分为鼻底开窗组、上颌窦自然口组和泪前隐窝组(30 例/ 组)。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三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协助其取仰卧位,将其头部抬高约30°。对患者的口腔和鼻腔进行常规的消毒,清除分泌物。根据三组患者囊肿与上颌窦及鼻腔之间的位置关系,采用鼻内镜下鼻底开窗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对鼻底开窗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引导下在其鼻底开窗,使窗口向前、向后分别到达其鼻前庭皮肤黏膜的交界与鼻底中段囊肿的后缘,内外分别到达其鼻中隔和下鼻道的外侧壁,以确保术后其开窗口的创面不会闭合。选择适合的部位做一个切口,将尖刀刺入囊肿靠近鼻腔外侧壁的隆起处,溢出囊液后,沿鼻腔的长轴纵向切开囊腔,吸除囊液。在将囊液吸除干净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并切除两侧的皮肤及囊壁等。暴露囊腔,将创缘修平。开放鼻前庭与鼻腔,使两者合二为一。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对泪前隐窝组患者进行治疗,即通过切开鼻腔的外侧壁,经泪前隐窝切除囊肿。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对患者进行局部加强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其梨状孔内侧和下鼻甲前缘之间做一个切口,切开鼻腔黏膜,钝性分离鼻腔外侧壁的黏膜,充分暴露上颌窦各壁,并显露囊肿。将大部分囊壁咬除,清除囊肿内的囊液,使囊肿与上颌窦融为一腔。缝合切口,对下鼻道进行开窗引流等处理。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对上颌窦自然窦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将反咬钳或三角形尖刀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的自然口。充分暴露囊肿,并将其摘除。去除囊腔和上颌窦的间隔,保留正常的上颌窦黏膜和部分囊壁,形成一个完整的囊腔。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包括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伤口愈合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局部感染、鼻翼塌陷、鼻唇麻木不适及双目溢泪等)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三组患者3 mL 的晨起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术后,对三组患者均进行6 个月的随访,比较其病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三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伤口愈合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伤口愈合时间(d)鼻底开窗组 30 11.56±0.42 9.85±0.37 5.36±0.49泪前隐窝组 30 12.03±0.47 9.46±0.42 5.29±0.56上颌窦自然口组 30 11.79±0.45 10.12±0.39 5.48±0.53 P 值 >0.05 >0.05 >0.05分组 例数 手术持续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 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2。

2.3 术后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的对比

术后,三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术后6 个月,三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 水平的对比(ng/L,± s)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清IL-6 及IL-8 水平的对比(ng/L,± 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IL-6 IL-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鼻底开窗组 30 32.82±4.71 16.96±4.52* 31.75±4.62 13.82±2.97*泪前隐窝组 30 33.69±4.82 17.54±6.98* 31.82±4.51 14.18±3.05*上颌窦自然口组 30 33.45±4.76 17.23±5.07* 31.68±4.57 13.98±3.12*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上颌骨囊肿的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鼻腔、上颌窦、眼、牙根及上唇等部位,导致患者出现鼻塞、牙痛和面部外观改变等症状[4]。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切除囊壁及内壁的上皮组织,阻断病变部位的发展。但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其愈合的速度较慢,且易出现咀嚼功能下降、牙列缺失等情况,可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5]。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骨囊肿,取得显著的疗效。鼻内镜下鼻底开窗上颌骨囊肿摘除术、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三种鼻内镜手术。其中,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通常适用于囊肿位于上颌窦后外侧壁的患者。鼻内镜下鼻底开窗上颌骨囊肿摘除术适用于上颌骨囊肿突至鼻底、但未进入上颌窦的患者。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大部分的上颌骨囊肿患者,尤其是囊肿与上颌窦存在明显间隔的患者[6]。齐国荣等[7]的研究证实,采用这三种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疗效相当,术后患者均能较快恢复。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鼻内镜下鼻底开窗上颌骨囊肿摘除术、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及泪前隐窝入路上颌骨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创伤性、术后患者康复的速度、发生炎症反应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在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根据其具体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猜你喜欢

上颌骨摘除术开窗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