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研究
2021-05-27邵柳彬区作明孙秀良
邵柳彬,区作明,孙秀良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骨伤科,广东 佛山 528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发生的骨折。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群体。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治疗后其骨折端愈合的时间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现阶段,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患肢肿胀是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对术后并发患肢肿胀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减轻其痛苦,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术后的康复质量[1]。补阳还五汤是中医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由清代王清任所创,一直沿用至今[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补阳还五汤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患肢肿胀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患肢肿胀的56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年龄≥70 岁;病历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术后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8 例)与对照组(28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2 例;其年龄为70 ~94 岁,平均年龄为(80.15±2.31)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7 例,女11 例;其年龄为71 ~92 岁,平均年龄为(80.18±2.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术后在两组患者发生患肢肿胀后,用补阳还五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甘露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的方剂组成是: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0g,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9g。水煎服,每天服1 剂(约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共用药2 周。甘露醇(生产厂家: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600 ;规格:100 mL:20 g)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200 mL,在60 min 内滴注完毕,每天用药2 次,共用药2 周。嘱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3]。显效:治疗1 周后患者患肢肿胀消退>90%。有效:治疗1 周后患者患肢肿胀消退50% ~90%。无效:治疗1周后患者患肢肿胀消退<50%。(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患肢肿胀的程度=患肢周径-健肢周径[4]。VAS 的分值为0 ~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患肢疼痛越严重[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5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cm,±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的程度(cm,±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28 例) 5.26±0.18 1.36±0.25 32.636 <0.001对照组(28 例) 5.24±0.17 2.51±0.19 15.151 <0.001 t 值 0.427 19.379 P 值 0.671 <0.001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组别 治疗前的VAS评分治疗后的VAS评分 t 值 P 值观察组(28 例) 5.38±1.22 1.46±0.15 33.292 <0.001对照组(28 例) 5.46±1.27 2.71±0.29 25.484 <0.001 t 值 0.240 14.224 P 值 0.811 <0.001
2.4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s,± s)
表4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s,± s)
组别 例数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组 28 13.27±1.21 41.28±3.26对照组 28 10.14±1.08 31.22±3.02 t 值 10.212 11.978 P 值 <0.001 <0.001
3 讨论
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甘露醇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患肢肿胀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使机体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进而可减轻组织水肿的程度。中医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患肢肿胀的原因主要是骨断筋伤、血脉受损,致使血气瘀积,形成水肿。中医主张采用补气、活血、通络之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是中医常用的理血剂,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其中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地龙可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等作用[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补阳还五汤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并发患肢肿胀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凝血功能,减轻其患肢肿胀及疼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