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2021-05-26沈民权

职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沈民权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研究制订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领域。本文结合旅游业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研究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进而提出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旅游类专业 学生核心素养 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各方在核心素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研究还显得较为薄弱。研究制订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有内容和层次上的区分,职业教育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领域。本文结合旅游业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从而梳理出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进而提出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的重新审视

核心素养指向“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要建构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先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我们从旅游的本质要求、旅游新业态的要求,以及新旅游人的成长等视角来重新定位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

(一)旅游本质的视角

旅游有其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学术界对旅游的本质一直存有争议。我们有必要了解“旅游”与“旅游活动”“旅游产业与系统”“旅游现象与影响”等之间的关联,在多层结构互动中把握旅游的本质。旅游首先是一种人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在这种需要的支配下可能产生各种行为和活动;再次是旅游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出的一系列提供和丰富这种活动的产业和系统;最后是由于人的频繁交往而造成人地关系、人群关系发生变异。这种理解厘清了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游客的核心诉求正在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旅游业作为幸福导向、健康导向、文明导向的产业,被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所以,旅游以及学习旅游,能愉悦身心、增长见识、提升审美、和谐人际、塑造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这又恰恰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水平、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二)旅游业发展的视角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国际性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旅游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新时代旅游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我国旅游业由主要依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基础旅游要素的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二是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科技与文化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随着旅游消费品质化、个性化、休闲化需求稳步攀升,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更为广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主客共享理念与旅游要素拓展。旅游目的地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新空間。人们基于对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积极营造有温度、有内涵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随着旅游业发展转向全域旅游模式,旅游人才培养也应从“技能人”模式切换到“全人”模式。

(三)新旅游人成长的视角

研究职业教育各专业的育人定位,必须了解我们的培养对象,了解他们的年龄及其心理特点,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看问题。对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界定,突出“存大同、求小异”的思路:一方面确定为“职业教育类”,研究对象包括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学生,随着“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推进,中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交叠与融合也将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限定了“旅游类专业”范围,涵盖了高职院校之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中职学校之高星级饭店、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外语、导游服务、景区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康养休闲旅游服务(新增)等专业;技工院校之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

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年龄大都介于15~21岁之间,这些未来的旅游人,正处在“成人”阶段,这与旅游之“全人”是合拍的;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求新求变,有更多“+”的可能,这与旅游业的发展之日新月异,特别需要“新人”,需要创新、创意是契合的。因而,相对于知识的教育,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育,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创新意识等素养的培育更为紧迫。

(四)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的重新定位

据上,旅游已经从对“美丽风景”的追逐走向对“美好生活”的追寻,旅游是主客共享美好生活、共享一段美好记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要从基于基础旅游要素(旅行社、景区、酒店)的发展模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基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因而,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要把旅游类专业育人目标重新定位为“能够提供有品质的服务的有品质的旅游人”,从而在旅游新时代,把人的服务做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机器换人”的历史进程里更加重视旅游的人文关怀,更加突出“人”的温度。

三、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与特点

(一)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是旅游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我们把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品质旅游人素养,并从专业与学科素养、思想与人文素养、信息与创新素养、身心与人际素养等几个方面建构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专业与学科素养,是指旅游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主要包括旅游职业基础能力(从事旅游相关职业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旅游岗位基础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以及旅游职业扩展能力(发展和迁移能力)。

思想与人文素养,一是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表述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人格、优良品德。二是文化素养,指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是审美素养,指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相应的审美力,以及胸怀宽广的审美心。

信息与创新素养,是信息时代旅游新业态对旅游人提出的更高要求。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社会的责任。其中,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创新素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四个方面。在新时期文旅融合、旅游业态更新频率加快的背景下,创新素养是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身心与人际素养,包含“对己”“对人”两个层面的素养。“对己”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强健身体、自我管理等;“对人”则是人际交往素养,主要是指周全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在旅游職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领袖气质、团队意识、国际视野、沟通能力、表达技巧等。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守住“核”。即把握“品质”二字,提供“品质服务”,做“品质旅游人”,成为“能够提供有品质服务的有品质的旅游人”。

——突出“新”。适应旅游新业态,鼓励创新创意。

——强调“+”。针对旅游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更重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强调能力复合,呈现开放性、国际化。

四、新业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与措施

(一)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坚持产教融合,明确以校企合作、共建共育为特征的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在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应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从行业企业对新时期旅游人才规格、素养的要求入手,在培养路径选择与措施安排上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特点。

(二)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措施

1. 学校与企业: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情境

一是职业情境。旅游类专业人才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情境导向特点,职业院校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创设干预性的职业情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职业活动。

二是文化情境。基于旅游类专业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需求,职业院校要创新渗透式文化体系,创设文化环境,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时时处处滋养学生,彰显人文的力量。

三是科技情境。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活力显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生命力,“互联网+”、大数据、旅游电商……在学校也要能看到它们的影子,要让它们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情境。综合性学校也需要把其他专业的元素叠加到旅游中去,做好职业院校的“旅游+”。

2. 学生与教师:多向互动中形成成长共同体

职业院校的师生互动是多维多向开展的。“师”既指学校的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与其他教师,也指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生”不仅指在校学生,也包括毕业生,特别是仍坚持在本领域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仅在校园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学生(毕业生)在职场反复锤炼,不断积累和强化。所以,“双师”的作用毋庸多言,职业院校更需要追踪已经毕业的学生,同时把优秀毕业生视作最值得珍惜和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回馈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作用。也正是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同步提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自然也就形成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3. 课程与活动:多维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阵地

专业课程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在新业态背景下,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各课程模块要注重“厚文化”与“重发展”的教学价值取向,突显旅游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抓好四类课程的建设:专业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体现“精”的特点;选修课程是体现本校特色和业态特色的课程,要体现“宽”的特点;实践课程是联接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纽带课程,要体现“实”的特点;社团课程是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田野,要体现“活”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新业态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学科壁垒逐渐打破,课程整合更加多维,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以学定教”提供了更多可能。

4. 教学与评价:革新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对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要作进一步的变革。可以将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与“体验”特性移植到教学与评价中来;要在职业情境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与拓展式活动;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与校企互动;组织“团队复盘”开展教学反思,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强化学生的旅游认知、价值认同、情感投入、审美体验,为“品质旅游人”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更大的作用。

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其依据、内容、评价主体的参与度、评价作用等多方面将发生较大变革,应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依据数据化、评价内容情境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特点,评价的结果也要有助于发现不同群体学生素养的差异,以此探索学生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五、小结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在旅游新业态背景下,需要政、行、企、校联合发力,培养有旅游情怀的“品质旅游人”,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幸福产业添彩。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3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23).

[4]李杜红,蒋剑岚,曹诗图.试论旅游与人的全面发展[J].旅游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