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畜牧产业技术 帮助农民增产创收
—— 记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科研团队

2021-05-26白文龙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养活湖羊羔羊

◎ 文/白文龙

湖羊,是我国宝贵的羔皮绵羊品种,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浙江、江苏等地,尤其是浙江的嘉兴、湖州、杭州地区最为集中。湖羊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繁殖率高、早熟、四季发情、两年三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改良后有理想产肉性能、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2006年,湖羊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也是《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收录的品种。

作为浙江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对湖羊的养殖生产关键技术及种畜饲养管理等具有了深入研究,熟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实验技术。近年来,王翀教授团队在专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重视科研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结合科技优势,主动与牛羊产业打交道,与当地畜牧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实际行动帮助畜牧企业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帮助全省10多个县市的50多家养殖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个,以实际行动助力畜牧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助力畜牧产业振兴。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浙江湖州人,从小就爱养些小动物的王翀自然有机会接触到湖羊。王翀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州,很多农民在屋后土房或者木头棚屋里都会养上几只湖羊。由于湖州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米、蚕丝等,因此有很多稻草秸秆、剩余桑叶等副产物用来喂羊,湖羊也成为湖州人家产的象征。小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玩具,因此有事没事也经常会去观察观察羊的习性。但是,那时候养殖环境较差,本应洁白的湖羊却生活在简陋昏暗的棚屋当中弄的浑身脏兮兮的,这种强烈的对比给王翀留下了要改变养殖现状的种子。年纪在不断增长,但对动物的兴趣却一直不变。在高考的时候,王翀第一志愿选择了浙江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从此开始了他动物研究之路道路。进入浙江大学学习,竺可桢老校长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一直回响在王翀的耳边。从刚入学的茫然,直到后来越来越清晰了自己正是为了祖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在读书和努力,儿时的梦想似乎一下子成为了现实。通过攻读硕士、博士,进博士后流动站及赴美国、加拿大等地访问学习,王翀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并逐渐成为了行业和农民认可的反刍动物营养专家。

羊价虽高,喜忧参半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传统牧区有让大家陶醉的绿色牧草,也有向往的骏马羊群,更有城市少有的蓝天白云,但是浙江和山东双重科技特派员身份的王翀教授在一次次的牧区参观考察中发现翠色欲流一马平川的草原多了些“白色忧伤”……踏遍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州、阿克苏、甘肃民勤、青海德令哈、内蒙古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的结果是:这么多奄奄一息的的羔羊只能等待死神的降临,淳朴的牧民无奈的摇摇头没有一点办法,必须扔掉养不活的孱弱的羊羔。再看到山东的小尾寒羊,浙江的湖羊等优良多羔品种由于母羊奶水的欠缺导致优秀生产性能得不到发挥王翀教授更是五味陈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生产羔羊1亿只,大概因母羊少奶、无奶、暴毙或疾病而不能养活的小羊羔大约有1500万只,直接损失近50亿元,间接影响GDP高达150亿元。怎么养活这些可怜的小羊羔?在浙江省草食家畜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王翀的脑海中一直萦绕。定义第三只羊是来自无奶、少奶、暴毙或生两只以上的母羊,必须用羔羊专用奶粉养活这些羊。那什么样的奶粉才是最合适的?为此,王翀找到了浙江大学专门研发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专家任大喜教授,强强联手研发出了羔羊系列奶粉;又找到专门做幼龄动物饲养技术服务的杭州思我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春强,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核心研发服务团队,开展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优化配方,节约成本,力求最大程度养活“第三只羊”。

探索市场化机制,研发替代品

通过电商平台线上24万客户数据分析,大多数养殖场遇到“第三只羊”,通常用豆奶、牛奶、婴儿奶粉、中老年奶粉甚至是米汤等身边能及时购买到的替代品去饲喂羔羊,结果出现腹泻死亡的概率非常大,最好的情况也是营养不良,变成“僵羊”,光吃不长肉,饲料报酬极低。根据动物生理,王翀教授研发团队采用全脂奶粉、乳清粉、乳清蛋白等动物源蛋白,配合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功能性益生菌等营养素,调配成符合羔羊肠道消化吸收的专业配方羔羊奶粉,贴近母乳,最易消化吸收。其成本是超市婴儿奶粉的1/10,效果比牛奶、婴儿奶粉等替代品好很多。替代品良好的市场反应,也受到了阿里巴巴的关注。阿里巴巴主动对接王翀教授团队,探索市场的规范机制和合作模式。

加强协同合作,进行科学试验,研发出专用羔羊奶粉

我国幅员辽阔,羊的品种多而杂,绵羊有50多种,山羊也有100多种,加上南北差异大,需要对主要品种的羊进行单独试验,研发专用羔羊奶粉。王翀教授研发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广西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针对细毛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奶山羊、黑山羊、绒山羊、白山羊、波尔山羊、黄羊等国内优良品种进行生长性能、器官发育、消化代谢等试验,研发不同蛋白梯度的羔羊奶粉,生产出适合不同品种羔羊的专用奶粉。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行业学术会议上被广泛宣传报道,并深受好评。

王翀教授研发团队所取得的科学成果也十分突出,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发明创业奖、浙江省农业厅技术进步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2件、软件著作权4项,参编著作13部。同时,他们积极开展产学研融合,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牛精英三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

全方位服务,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农牧业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王翀教授团队多年来研究开发了一些列配套养殖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4件,为养活羔羊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服务,让养殖者“傻瓜式”简便喂羊,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羔羊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定制专业羔羊奶瓶,定制羔羊简单饲喂手册,赠送自编的教材,尽量以通俗化的教程让养殖者使用奶粉方便快捷。手把手教农牧民如何使用羔羊开口料,减少奶粉使用量,以达到节约成本、促进瘤胃发育、提高生长性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农民增收、为了乡村振兴,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王翀教授带领团队,奔赴在多家畜牧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并带去了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他带领团队深入牧场开展生产检查,协助牧场及时检修畜舍及相关设施,排除安全隐患,指导牧场强化疫病的防控,加强畜舍消毒。几年时间,王翀教授跑坏了好几条轮胎,碰到过泥石流,也经历过车子深陷泥潭,甚至有一次在金华进行技术推广的时候车子滑到了山崖边,用千斤顶没有支撑点,最后靠着一块一块垫石头才开了上来。但王翀教授说,这点困难一点难不到他,他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农民增收时的喜悦。

通过联合开发和技术服务,推进持续性增长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是趋势,猪禽奶牛等产业发展较成熟,羊的发展非常落后,细分行业发展需要各个饲料企业宣传奶粉,让客户了解奶粉、用准奶粉,多向欧美成熟的奶粉公司和市场借鉴经验。几年来,王翀教授参与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从理念建立、技术指导、到宣传营销,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联合开发和技术服务,仅思我特科技羔羊奶粉年销量就由2015年的20吨发展到现在的1000吨,累计养活400万只羔羊,给农民带来了极大收益,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得到规模牧场的认可,与杭州庞大农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华丽牧业有限公司、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长兴永盛牧业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省级种羊场展开合作,羔羊成活率健康度都大大提高。科技特派员团队对行业的贡献还引来了阿里巴巴的关注,近期团队成员还和阿里巴巴进行了战略合作的协商。

用科技产品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经济效益非常客观

甘肃养殖环境恶劣,水草资源不丰富,养殖者多用秸秆饲喂,加上冬季时间长达4个月的限制,对于中小型牧场地方品种往往出现母羊营养跟不上,羔羊难以养活,特别需要奶粉等营养品去养活这些羔羊,多养活一只羔羊,给农民就多创收1000元。甘肃静宁县社军养殖合作社在王翀教授带领的技术服务团队帮助下经过3年的发展,由最初的30只羊到目前存栏1000头,2020年纯利润60万元,效益非常客观。看到甜头的附近村民也纷纷加入养羊传统行业,用好的奶粉养活第三只羊,用科技产品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养活“第三只羊”,为农户铺开致富路

王翀教授组织团队成立幼龄动物营养健康联盟,与高等院校、企业、主管部门开展科研和推广合作,为产学研精准对接,促进技术创新,为行业健康发展建立标准。在全国各地以养活第三只羊服务站的形式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为一线养殖户进行点对点养殖技术服务,真正让农民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实际行动让养活“第三只羊”成为现实,农牧民一片喜气“羊羊”。

人物简介

王翀,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科技特派员、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团队科技特派员成员、中国农村科技特聘专家、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浙江省“千社千顾问”专家、《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农业专家、全国核心能力认证创新创业指导师、浙江省高校创业导师、浙江省农业厅“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队专家,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代谢、牛奶品质、饲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完善了奶牛代谢蛋白体系、提出了乳脂组成调控机制、形成了农副产物进饲料化利用技术,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40余项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

猜你喜欢

养活湖羊羔羊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下乡养儿:坝上的养活教育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养活教育
乞讨能养活全家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湖羊巴氏杆菌病诊治病例
孤独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