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朴天然 匠心独具
——清末广州通草画中的市井家具

2021-05-26朱艺璇李梓珊ChenZheZhuYixuanLiZisha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草家具广州

■陈 哲,朱艺璇,李梓珊 Chen Zhe & Zhu Yixuan & Li Zishan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通草画,广州博物馆记载为通草片水彩画。作为一种在“通草”上进行绘制的特殊工艺美术,反映当时的民间生活与民俗风情。在不超过200年的历史中经历跌宕起伏,通过存留下的资料,带我们追溯回清末广州市井的繁荣盛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展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精神。本文通过研究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以图像集成与绘制的方式还原其造型,分析其类型和特征,展现当时广作民间家具的独特魅力。

1 通草画概述

通草片水彩画属于水彩画一类又区别于普通的水彩画作。追其根源,通草画的“画纸”是由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所以尺寸较小,轻便易携,同时适合水彩着色的需要。这种通草片具有轻、薄的特点,整体呈半透明状,水彩上色后,叶脉的肌理与色彩的斑斓交相辉映,极富质感,会形成亮丽、绚烂的效果。它的第一次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东方枢纽——广州,这时的广州有着清政府特许经营称之为“洋货行”的广州十三行,使通草画成为东贸西出的“商业画”。经由本土画匠们的朴拙描绘,将广州传统工艺融入西方艺术的技法,使市井生活跃然于“草”上。因此,作为商业画的通草画,承担了向外传递异域信息和风俗的使命[1],成为西方人探视神秘中国的主要媒介。

1.1 通草画的背景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通脱木便是通草的别称,古时的通草被当做是女子的装饰物,或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及的可作药材入味;辗转至清末年间,先辈们依靠智慧与汗水,以“草”代“纸”,勾画出一帧帧世俗民间景象。

乾隆年间实行番商“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交易”的政策确定了广州面向西方“一口通商”的独特地位,通过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中西文明碰撞交汇,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传统与新兴行业生机勃勃,带来了朱楼画榭连绵不绝、“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盛况;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外销艺术品等从广州出口,掀起“中国风”的浪潮。繁荣景象下,一批专业销售通草水彩画的外销画店(庭呱、啉呱、煜呱等)涌现在十三行同文街,带领广州传统手工艺人创作和生产出各种具有浓郁中国色彩而又略带西方艺术风格的外销艺术品,体现的是兼收并蓄、包容开拓的岭南文化特色。在优越地理位置下孕育的通草画,凭借低廉的制纸成本、便于携带的尺幅大小、绚丽浓烈的绘制效果,成为促使西方人趋之若鹜的重要因素,受到极大的推崇与喜爱。目前,国内馆藏的通草画便大多来自欧洲(主要为伊凡·威廉斯)的捐赠,在外漂泊百年的东方“明信片”带着另一段奇遇又回来。

■图1 通草画中的各类民间家具

1.2 通草画的艺术特征

通草画所绘题材涉及广州口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百态、人物肖像、市井风情、花鸟草虫、风景园林等都囊括在内,是中国晚清百科全书式的珍贵图像资料[2],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体现的是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百姓生活。

从艺术形式的脉络来看,通草画以其特有的定位自成一派,饱含的是“手工艺人们”的心血结晶、工艺精华,以笔法细腻、色彩亮丽、题材丰富、情趣横生的观感,将东西方艺术浓缩、融合,成为中外艺术文化的拓荒者,传递中式风情;制作工艺上,借鉴西方写实派主义,按照已有的框架和模板进行“流水性”作业,新形式的创新使通草画蜕变成中西合璧的“工艺品”,展现岭南文化的务实创新与开放兼容。

2 通草画中的家具

中国民间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件家具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含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浓郁的生活情感,是就地取材、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设计[3]。因此,在民间家具上可以看到因地制宜、造型简朴、经济实用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既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深厚情怀,以率真朴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1 图像集成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查阅古籍与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剖析现存的通草画绘画作品,然后进行整理、概括、解析、总结、挖掘。对民间家具的实物、图像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探究,力图以图证史、以史论图、图物互证[4],并运用现代化的绘制方式(AutoCAD及Photoshop等多种计算机图形软件)进行图像的集成,绘制图形见表格1,填补了通草画中被人物遮挡或只有局部特征的民间家具的空白,是对民间家具的造型还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深厚的图像基础。

2.2 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类型

中国传统家具种类丰富,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可划分为床榻、桌案、椅凳、箱柜、屏风装饰五大类别,而通草画中描绘的民间家具多以桌、椅、工具类为主,包含长凳、方桌、鼓墩、各类农具、手工工具等,这些作为清末时期广州百姓日常生活的劳作必需品,遍布市井街头、五行八作,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彰显与时俱进的造物思想。

繁荣的街道随处可见,穿着质朴的男子盘起长辫,撸上衣袖长裤,跨坐在长凳上打磨刀具;妙龄女子倚坐在方桌方凳上摘茶晒茶;或是裁布时靠两个高凳搭建的大方桌、看病时的座椅和鼓墩、绘漆盒的矮桌矮凳等(图1),画中的人物姿态鲜活、妙趣横生,使用的民间家具呈现的是生活化、世俗化、多元化的文化气息。

2.3 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特征

感性享乐与理性变革充斥着具有广式风格的民间工艺美术,又与商业性、平民性、兼容性、变革性的文化特质紧密相连[5]。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积淀、发展,在满足民间百姓生活需要为主的同时,提供功能上的专一性或功能的多样化。要求家具在材料选择上遵循就地取材或因材施艺的标准性原则;结构构造上满足合理性、舒适性的特性;装饰形式丰富多样、寓意传承,以精湛的传统工艺手法反映岭南地域的民俗。

2.3.1 因材施艺,质朴天然

广州偏居岭南一隅,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而多雨潮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木材、竹材等物产富饶,所制物品占据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竹材冬暖夏凉、吸湿吸热、抗压抗弯,受到广州百姓的大量应用,依靠原竹或竹编的原始材料处理方式与精细的手工艺制作,展现率真豁达的天然之美。在通草画中可看到砍伐竹木和做竹椅的生动画面。而在木材的选用上,仅凭图画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种木材,只能根据其它资料进行参考研究。发现传统民间家具采用更多的是普通常见的柴木,早在《墨子·备城》中就有记载:“以柴木土稍杜之”,柴木是指除硬木家具之外的所有木质家具,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与原生优势,且柴木物廉价美,对于大众而言,更容易接受使用。但不管使用什么材料,根据用材施展工艺,广州的能工巧匠们将这个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2.3.2 舒适合理,务实去华

提供舒适性是所有家具共有的特性,民间家具风格洒脱,有自由奔放之神韵。结构上以传统的榫卯构造为主,但又不拘泥固有的格式,一切以方便舒适为前提,讲究实际,体现的是民间特有的务实与活力。所以在民间家具上,可以看到对人体工程学的考量。明代王守仁的《传习录》道:“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古人将务实贯彻己终,不仅是体现在人的道德修养上,也将此寓意在器物的设计之中。通草画中涉及到的民间家具,以淳朴的造型,相对的舒适性,展露出亲切自然的迷人魅力。

2.3.3 题材丰富,匠心独具

中国明清时期的装饰题材形式丰富,分为平面装饰(二维)和立体装饰(三维),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起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在不同的时代,表达不同的装饰语言与美学价值。从装饰部位的内容来看,通草画中可见的民间家具装饰有写实纹、几何纹:体现在桌案立木与横木的支架相交处的板式牙头或是卷草纹牙板,直线曲线组合使用,运用对称,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卷口圈口挡板部分的仿竹文圈口,比例划分恰当而精妙;枨子横枨之间的卡子花几何纹路,图案细腻连贯,表达别样的韵律与节奏。这些匠心独具的装饰符号体现广州百姓的审美与表现。

表1 通草画中民间家具的图像集成范例

3 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与广作家具的对比分析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城市,孕育出各种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建筑、园林、服饰。广作家具也在此起源与传承,传统的广作家具受海外文化(欧洲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的影响颇深,所以呈现出用料厚重充裕、装饰精雕繁缛、装饰奢华并蓄的特征,与“苏作”、“京作”一起并称为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如果说,为皇室贵族制作的传统广作家具,体现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权贵与繁缛,那么,遍布岭南万千人家的广式“民间家具”,则更充分地表现出其既进得“王榭堂前”、又入得“寻常百姓家”的世俗与务实[6]。当然,在清代的民间家具中,也可见到一些精雕细刻、工艺精湛的作品,用料往往很讲究,但风格不似正统的广作家具,常带有淳朴的原始气息,又跳出了广作家具在造型上牺牲舒适感而服从于气派和尊严的条条框框,以这种地域文化特色丰富民间家具的内容与内涵。

同根同源的广州民间家具与广作家具作为两个领域,互不干涉却又互为表里,民间家具体现的是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地方文化、局部文化,是最市井的民间生活;广作家具承载的是宫廷文化、皇家文化、封建政治文化,代表着上层的气派与威严,二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岭南地域文化。总之,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是民间匠人们的自由创作,形态规格多样化;传统广作家具是能工巧匠的精细制作,注重规矩与阶层。

4 结语

民间家具在通草画中绽放出既纯净质朴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气息,当历史的硝烟逐渐散去,别有风味的绘画,存留下的是永恒的魅力。探究通草画中的民间家具类型与特征,是研究清末年间广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岭南文化的理论补充;通过对比分析与广作家具的异同,让我们对民间家具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对通草画课题的探索,也将不断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通草家具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猜谜游戏谜底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