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胺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

2021-05-26李欣媛张涵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导神经功能依从性

李欣媛,张涵涛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呼吸消化内分泌科,陕西西安 710032

长期慢性高血糖状态下引起的神经损伤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1],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折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3]。随着对DPN治疗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逐渐意识到常规治疗效果较为局限,需要选择一种疗效较好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4-5]。目前,对于 DPN 的预防和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以维生素 B 族类药物甲钴胺为主要代表,其有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DPN并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其他联合治疗,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0.4±3.7)岁;糖尿病病程1.5~20.5年,平均(5.7±0.7)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治疗,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7岁,平均(58.9±3.5)岁;糖尿病病程2.0~18.5年,平均(5.9±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DPN的诊断依据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针刺痛觉、温度觉、音叉震动觉、10 g单丝压力觉和踝反射筛查神经病变。

1.2.2纳入标准 符合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稳定,具有可比性;基础疾病者经药物控制较为正常;年龄18~65岁。

1.2.3排除标准 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出血性疾病;备孕、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易过敏者;近期使用过营养神经和活血的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有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有精神、智力障碍;恶病质患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西洛他唑治疗,每次100 mg,2次/天,口服,以改善机体微循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治疗,每天0.5 mg,3 次/天。两组患者均接受10周的连续性治疗。

1.4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判断:可完成全部的治疗疗程,不存在忘记用药的行为为依从性优;可完成绝大部分的治疗,虽存在忘记用药的行为,但是可以完成整个疗程95%及以上的药物治疗为依从性良;除外为依从性差。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仪(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公司,型号NeuroExam M-800C)检测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血清学指标:治疗2周后,在同一时间点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室温静置并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临床疗效判断:显效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跟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恢复,或深浅感觉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较前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为自觉症状改善,跟膝腱反射有所好转,深浅感觉有所改善,神经传导较前增加小于5 m/s;无效为自觉症状无改善,跟膝腱反射、深浅感觉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6]。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98.00%)略低于对照组(1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续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n腓神经SNCV治疗前治疗后tPMNCV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5032.61±4.5037.61±4.724.2530.00233.25±3.6843.86±3.7214.338<0.001对照组5033.01±3.9634.28±2.982.2400.02733.35±4.0236.06±2.993.825<0.001t0.4723.8380.12911.556P0.638<0.0010.897<0.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据统计,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神经纤维萎缩、脱髓鞘及神经内微循环改变。DPN是指因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引起的神经损伤,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90%以上,症状取决于神经的受损程度,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以四肢麻木(踩棉花感)、胀痛等不适,偶有疼痛,肌肉松弛无力为表现,自主神经损伤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出汗、尿潴留、乏力等,其中有30%~40%无明显DPN症状,在目前所有非创伤原因造成的截肢手术中,DPN患者占 50%~75%,是糖尿病使患者致残的最可能原因[7-8]。DPN已成为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迫在眉睫。由于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山梨醇相关的Schwann 细胞损害,使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微丝及微管的合成减少,最终纤维萎缩和脱落[9]。临床常用西洛他唑来改善患者微循环,但是并未发挥营养神经的作用。维生素 B 族类药物,如甲基维生素B12参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在合成轴突结构蛋白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可促进 DNA、RNA 的合成,并且能促进髓鞘的主要构成脂质——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对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传递性,易转移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中,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代谢[10]。甲钴铵较氰钴胺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内,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促进神经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以及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方面都强于氰钴胺。甲钴胺通过提高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培养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有研究显示,甲钴铵可以使饲以乙酰胆碱缺乏饲料大鼠脑内乙酰胆碱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甲钴胺是一种治疗DPN比较有效的临床药物[11-12]。而甲钴胺联合西洛他唑可分别发挥营养神经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达到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目的[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98.00%)略低于对照组(1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DPN的临床治疗中,以甲钴胺进行相应联合治疗,可较为明显提升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14-15]。

猜你喜欢

传导神经功能依从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