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繁育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及以后世代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专题论证会在京召开

2021-05-26周玉国,李颖

中国水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华鲟水生野生动物

本刊讯(周玉国 李颖 报道)4月9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在北京市组织专家,就人工繁育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及以后世代建议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召开专题论证会。我国长期从事中华鲟、长江鲟保护研究和人工繁育研究的10余位权威专家及相关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中华鲟、长江鲟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悉,中华鲟1997年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取得突破,多年来人工种群蓄养形成较大规模。而长江鲟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人工繁育,80年代取得了内塘驯养的成功,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规模化人工蓄养保种。随着人工保种群体逐渐发育成熟,人工保种中华鲟、长江鲟后备亲鲟梯队数量逐渐增多,加之中华鲟、长江鲟的绝对繁殖力较大,保种群体具备强大的繁育增殖潜力。

然而,由于目前中华鲟、特别是长江鲟人工保种规模庞大,人工保种面临来自资金、人员和场地的巨大压力。随着中华鲟人工养殖环境下子二代已近繁育年龄,长江鲟子三代规模化繁育也已实现,多年来从事中华鲟、长江鲟保种研究的专家一致呼吁应该逐步开放中华鲟、长江鲟的合理利用。通过规范合理利用,可以缓解人工保种的经费、场地等压力,以利用促保护,解决人工保种、增殖放流和科学研究的经费难题,更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华鲟、长江鲟保护事业的发展。

研讨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系统梳理了中华鲟和长江鲟物种资源现状及保护需求,指出目前中华鲟和长江鲟全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规模化人工后备亲鲟梯队已经建立,中华鲟和长江鲟的繁殖性能为繁育利用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在保障野外资源修复力度前提下开展繁育利用的途径以及“以利用促保护”方案建议。

专家就是否逐步开放中华鲟、长江鲟的合理利用,开放后如何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指出,长江鲟是我国品种,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养殖适应性,耐高温,抗病害,繁育能力强,自然状态下繁殖可保持性状不退化,已经达到可以成熟开发利用的条件,目前保种单位资金压力巨大,多年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如果再不适当开放,可能会对现有人工养殖群体造成伤害。

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原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指出,保护野生动物必须要有产业支撑,通过人工繁育,保证野生动物的资源量,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把长江鲟、中华鲟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是符合宪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和长江保护法有关规定的。“基于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度和种源的储备数量,开放利用是可行的,既能实现濒危物种保护,又可有效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宜昌三江渔业公司董事长易继舫指出,只有把一个物种的繁育吃透,才能真正保护好它。当前大多数保种群体都在私人养殖企业中,就中华鲟来说,参与保种的事业单位7个,保种数量占36.9%;国营企业2个,保种量占9%;私营企业16个,保种量占54%。由于中华鲟和长江鲟属于特大型和大型鱼类,养殖者的养殖风险和代价较大,很多私人企业已无力保障持续的高额投入。因为没有商业利用出路,资金运行困难,人工养殖群体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能够开放利用,将会让我们这些企业看到希望,更加积极地为物种保护贡献力量。”

会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将结合本次论证会专家意见,向渔业主管部门提交相关建议,促进中华鲟、长江鲟物种保护,并加快协调实现我国物种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中华鲟水生野生动物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互助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互助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