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26凌秾喜梁昌权唐京雄陈洪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危险中学生因素

凌秾喜 梁昌权 唐京雄 陈洪鑫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 529100

中学阶段青少年青春期到来,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承受着情感、学习等压力,抑郁症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持久的抑郁心理、情绪问题导致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指无自杀意图时故意自我破坏身体组织的行为,可以缓解负性情绪,获得正性感觉体验[1]。NSSI行为为自杀行为的预测因素,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与其同时出现,王路等[2]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中NSSI检出率高达37%,NSSI可能与患者性别、家庭关系、学习压力等因素有关。本文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99例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探讨分析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99例中学生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NSSI诊断标准:患者通过割伤、击打、刺伤、灼烧等自我损害行为导致轻度或中度的躯体损伤;(2)年龄11~18岁,在校中学生;(3)情绪较平稳,可配合纸笔测试;(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双相障碍、存在自杀风险;(2)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将患者根据是否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不伴NSSI组、伴NSSI组两组。

1.2 方法 对99例患者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发放99份问卷,有效回收99份,所有问卷汇总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NSSI行为特征及NSSI行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1)一般资料: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家庭关系、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2)NSSI行为特征:自我伤害方式:搔抓、击打、啃咬、切割、妨碍伤口愈合、拔头发等;自伤部位:手、手臂、脸部、头皮、嘴唇、大腿、腹部等。(3)NSSI行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变量制定调查表,主管医师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描述;NSSI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特征 99例中学生抑郁症患者,45例发生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常采用的自我伤害方式包括搔抓13例(28.89%)、击打9例(20.00%)、啃咬8例(17.78%)、切割8例(17.78%)、妨碍伤口愈合5例(11.11%)、拔头发2例(4.44%)等;自伤部位包括手17例(37.78%)、头皮10例(22.22%)、手臂7例(15.56%)、大腿5例(11.11%)、嘴唇3例(6.67%)、脸部2例(4.44%)、腹部1例(2.22%)等。

2.2 两组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特征比较 伴NSSI组抑郁症患者病程高于不伴NSSI组,伴NSSI行为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男性,高中生多于初中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NSSI组患者家庭关系差、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比例明显高于不伴NSS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有无NSSI行为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差、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为导致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OR均>1,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学生青少年为社会特殊群体,心理、生理均处于转折变化中,对内外环境和学习生活方面较为敏感,易产生片面、偏激的心理反应,抑郁症为中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受到各地卫生系统的重视[3]。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又称自我创伤行为或自残,为中学生抑郁症患者自动强化和社会强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自动消极强化过程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减少抑郁情绪,自伤后又自动积极强化过程获得愉悦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既是消极应对方式,也是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策略[4]。NSSI行为直接对身体组织产生创伤,甚至引起自杀,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学生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逐年上升,探究其现状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伤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表1 两组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特征比较[n(%)]

表2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结果显示,伴NSSI组抑郁症患者病程高于不伴NSSI组,伴NSSI行为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男性,高中生多于初中生(P>0.05);伴NSSI组患者家庭关系差、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高于不伴NSSI组患者(P<0.05),该结果与房金涛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男女生激素水平、生理机制、大脑发育机制、心理发展特点、对情感等的感知度等因素不同,解决问题、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不同,女性更易哭泣、早醒、引起胃肠道反应;负性生活事件也会引起NSSI行为,包括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幸福、学业压力大等,当患者受到压力刺激,无法适应环境、不能凭自身能力解决问题时,会导致其产生被压迫的主观感受,通过病态行为缓解、消除压迫感。本文结果显示,常采用的自我伤害方式包括搔抓13例(28.89%)、击打9例(20.00%)、啃咬8例(17.78%)、切割8例(17.78%)、妨碍伤口愈合5例(11.11%)、拔头发2例(4.44%)等;自伤部位包括手17例(37.78%)、头皮10例(22.22%)、手臂7例(15.56%)、大腿5例(11.11%)、嘴唇3例(6.67%)、脸部2例(4.44%)、腹部1例(2.22%)等,该结果与沈晓玲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中学生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多种多样,NSSI方式的多样性与自杀意图、自杀风险、自杀行为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部分患者存在一种自伤行为,部分患者自伤行为更多,患者自杀频率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本文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有无NSSI行为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关系差、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OR均>1,上述因素与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行为呈正相关(P<0.05),为导致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说明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及同伴有关,该结果与黄颖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家庭为生活的基本环境单位,对中学生道德行为、性格特征、个性发展及社会化有重要影响;自伤行为也受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态因素模型”显示自伤行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及同伴等共同作用下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来自患者自身及外界的保护因素越多,产生抑郁的风险越低,心理韧性越高,越能影响调节阻止自伤行为发生[8]。

综上所述,中学生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同伴有关,家庭关系差、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会导致自伤行为的发生,自伤行为方式、部位的多样性与自杀意图、风险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危险中学生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喝水也会有危险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拥挤的危险(三)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