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电影的题材划分初探

2021-05-26刘丝雨岳文立

电影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奇幻动画电影题材

刘丝雨 岳文立

(1.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动画产业不断发展,欣欣向荣的当代社会,动画电影理论学界也不断在对动画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进行多方位的研究。这其中,关于动画电影题材的划分应属于动画电影理论研究中的基础研究之一。目前国内对动画电影的题材划分几乎是以真人电影的划分方式来进行的。可是真人电影的题材划分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动画电影,两者在自身的表现形式、艺术特征等方面都有所区别,所以笔者以为动画电影的题材划分也理应有属于自己的划分方式。可以对真人电影的题材划分进行适量的借鉴,但是这种借鉴应该是建立在以动画电影为主体,优先尊重动画电影自身的特性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动画电影“题材”的划分现状与需求

剧本是一部动画电影创作的核心,而题材是剧本创作的起点。但是据笔者观察,由于动画电影的题材涉猎范围较广,国内也没有针对动画电影的题材进行相对完整的体系划分。这与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批评两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划分现状

受到动画电影其美术性与电影性两种艺术属性的特殊影响,目前针对动画电影的研究学者中,主要分为电影学专业学者和美术学专业学者,以电影学专业学者为主。在这些电影学专业的研究学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将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看作是一个统一,忽视了动画电影的艺术特征以及在电影艺术中的特殊性。只有少数学者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聂欣如、浙江大学的盘剑、北京电影学院的孙立军等,他们一直以辩证的方法看待动画电影与电影的关系,在研究动画电影时既注意到它是电影艺术中一部分,又将它与真人电影区别探讨。但由于这些学者各自有其倾向的研究方向,所以在对动画电影的基础理论上涉及较少。聂欣如在其著作《动画概论》关于“题材”的章节中,虽然认为“动画片并没有自己的专用题材”,但在他的相关论述中仍然提到了动画电影的题材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幻想色彩过于浓烈”。佟婷在其《动画艺术论》一书中,将动画影视片分为了“写实类”“童话类”“科幻类”和“改编类”四类。“写实”属于题材的表现手法,“童话”和“科幻”属于题材的内容,“改编”属于题材的创作方式,这种分法并没有按照同一划分方式进行,而是把几种分法杂糅在了一起,笔者以为至少从用词上并不足够严谨。甚至在一些动画相关的“管理规定”中,都将动画的题材进行了混乱的分类方式,例如将“教育”“科幻”和“神话”并行列出。“教育”应该是动画艺术的作用,而并非题材;“科幻”是以动画的内容作为题材的分类依据;“神话”则应属于“奇幻”类型下,“奇幻”是与“科幻”相对应的分类级别。可见题材划分的不明确,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而在学术期刊上,目前只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动画》一本期刊是以动画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该刊还属于季刊,每期刊发的论文数量极为有限。其余动画相关的论文大多只能刊发在电影类的相关期刊上,例如《电影文学》,作为一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的影响力、有一定权威性的电影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它专门开辟了“动漫研究”这一专栏,为动画电影的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但是这种类似的优秀期刊仍然属于少数,这种具有专业性的学术期刊的缺失也为学者在对动画理论进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毕竟每本期刊所刊发的论文数量有限,得以分配给动画相关论文的数量就更是寥寥无几。

(二)动画电影产业对题材划分的需求

动画电影的题材未能以一种完整的体系进行划分也与产业因素相关。中国动画电影刚刚起步,整个动画电影产业也还在探索阶段,产业的不成熟对动画电影的创作而言也令其难以形成成熟的体系,这就间接导致动画电影的题材划分,在动画电影的创作阶段不存在硬性需求。可是随着国内动画电影团队的更迭拓展,电影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趋于正规化……形成工业化组织体系并逐步打造娱乐集团的路径愈加清晰”。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动画电影的题材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电影工业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创作过程流程化,想要达到流程化工作就需要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定位。在创作一部动画电影时,首先就要确定是要原创还是改编,如果是原创就要再确定电影的主题以及题材的内容;如果是改编题材,则进入改编的相应流程创作。

(三)电影批评对题材划分的需求

动画电影因为自身的美术与设计两种属性,致使它的题材拥有比真人电影更为重要的作用。动画电影的题材类型直接决定了动画电影在角色、场景上的设计,在故事呈现上的风格等因素。虽然真人电影的题材也会对角色造型、场景布景等方面有所要求,但是因为真人、实景的存在,真人电影即便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依旧要被一些现实因素限制,而无法达到动画电影完全的“自由式”创作。这种“自由”若是没有了“题材”为其划定的范围,也会因为缺少目的性而失去意义。所以在电影批评中,动画电影的题材也相应地要比真人电影的地位更高一些,也应该更为批评者所重视。可是在实际的个案动画电影批评中,通常涉及影片内对应题材的元素使用、电影语言的表达或者该类题材的文本构建等内容时,因为没有一个可供批评者使用的,相对清晰完整的题材划分体系,所以大多数对动画电影的影视批评活动中都使用了真人电影的题材分类。这就与前文笔者所言的理论分析相通,这种借助真人电影的题材划分进行的影视批评,等同于脱离了动画电影,而是从另一个电影类型进行批评活动,这种活动的进行自然无法完美地达成预想的影视批评的目的与任务。

在这种现状与需求下,笔者通过对以中、日、美三国为主,兼或其他部分国家的动画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后,对已有的动画电影题材做了一个归纳梳理,按照题材的创作类型与创作内容做了两方面的划分。之所以将动画电影的题材按这两类分别划分是因为,虽然不同的创作者在确定作品的题材时会有不同的创作习惯,但是这两点都是创作准备阶段就要确定的。题材的创作类型决定着整部作品的故事框架,题材的创作内容决定了故事背景与人物场景的搭建。因此笔者按这两部分分别对题材的划分进行了整理分类,以希能为动画电影的相关研究提供绵薄之力,为其他学者在对动画电影的题材进行划分时提供一些思路。

二、动画电影按创作类型的题材划分

题材创作类型的选取就是创作者在对故事来源的一种明确。根据现有动画电影的故事来源,笔者将动画电影题材的创作类型分为了两大类型,分别为改编型和原创型。而原创型又可细分为想象型和衍生型。

(一)改编型

这一类型的题材主要是源自于既成已有的材料。改编的对象则是包罗万千。其中以文学作品为改编对象为主,像迪士尼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改编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故事;中国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也有部分改编自神话传说,如中国的《白蛇:缘起》改编自中国的《白蛇传》;将爱尔兰的多个神话传说杂糅在一起改编而成的《海洋之歌》。有些国家由于漫画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国家的动画电影也会对漫画进行改编,诸如日本的《海兽之子》和美国的《黑暗正义联盟:天启星战争》都是根据漫画改编而成。此外,伴随电子游戏的出现与电子游戏产业的兴盛,根据电子游戏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也崭露头角,譬如:改编自同名游戏的日本的《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还有美国的《魔兽》是改编自《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

改编型题材对于动画电影而言,既节省了重新架构世界观和故事背景的时间,又为美术设计提供了思路或方向。但同时这一类题材也为影片带来相对的挑战,除了会被原作限制创作自由度以外,最重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握原作与改编的关系。这中间涉及如何处理接触过原作和未接触过原作两类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同理解程度带来的问题;如何把握对原作的继承和创意改编的微妙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自然为影片锦上添花,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直接让影片毁于一旦。

(二)原创型

所谓“原创型”是指创作方在题材的创作选取上,未参考或涉及其他艺术门类或故事传说,仅由自身通过对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想象创作而成的题材类型。又根据创作方在对题材的展现上是否涉及人类现实世界(本文提及的“人类现实世界”是指动画电影中仿照真实世界展现的故事世界)而分为想象型和衍生型。

1.衍生型

衍生型题材的故事大多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加以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出的介乎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故事世界。创作方在从事创作时,借助人类生活的真实世界,衍生出了一个人类现实世界。在这个故事世界中,通常会发生真实世界中不会发生的事情,会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状况。

以新海诚的《天气之子》为例。《天气之子》的题材设定是在正常人类生活的世界里,出现了一直在下雨的情况,甚至夏季飘雪,同时加入了“天气巫女”这一隶属巫文化中的元素,设定“天气巫女”拥有让天气放晴的能力,需要献祭自己才可以让世界天气恢复正常。无论是永不停歇的雨水还是“天气巫女”的作用,都是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部分都是创作方在人类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利用想象衍生而来。

除此以外,新海诚的另一部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迪士尼的《飞屋环游记》、中美合作的《雪人奇缘》,还有2020年11月上映的《海兽之子》也都属于衍生型题材。

也有少量衍生型题材的动画电影只是沿用了人类的世界,去表现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虽然他们的故事世界中与人类的现实世界类似,但往往创作方会对影片进行动画思维的处理。如《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

衍生型中的“衍生”二字,不单是指衍生出的人类世界,也包含着仿照人类世界衍生出的其他生物甚至非生物的世界。例如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玩具总动员》,就是构建了一个玩具的世界。将玩具赋予了生命,参照人类世界,构建了一个属于玩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具们也会做出符合各自特征的独特行为。笔者以为,虽然这类动画电影极大地体现了创作方的想象力,但是这类电影中既与人类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这些被赋予了生命的非人体仍然参照着人类的现实世界进行活动,并未脱离现实世界的既有桎梏。如《玩具总动员》中,故事仍然发生在人类世界中,玩具们的行为会与人类发生交互。影片只是将视角聚焦在人类世界中的某一部分上,并没有构建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说玩具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是从属关系。类似的动画电影还有《马达加斯加》《小鸡快跑》等动画电影。

在衍生型题材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人类世界,也能看到想象的内容,这使得它与想象型带给观众的感受不同。衍生型由于其基于真实世界的前提会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感,强化观众的代入感,在这一基础上,呈现的带有想象色彩的故事更容易让观众对故事产生认同心理,从而对影片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与回味。

2.想象型

顾名思义,想象型的题材大多来源于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十分活跃的想象中,创作者构成了一个崭新的、与人类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拥有一套完整、缜密的生存体系或得以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

以《大鱼海棠》为例。《大鱼海棠》讲述的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世界。在它的故事内,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故事主要发生的“其他人”的世界;另一个是人类的世界。虽然《大鱼海棠》涉及人类世界,但这里的人类世界不像衍生型题材一样,它是一个并没有清晰陈述,只呈现了一个模糊轮廓的世界,它既没有现实世界中的对应关系,也没有自身的一套世界体系。而“其他人”所在的那个世界,则是完全由创作者创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成年的那一年要参加成年礼去人类世界七天,每个人各司其职拥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拥有自己的世界布景。同时,虽然影片中出现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嫘祖、祝融等人物,影片并非根据这些人物相关的传说故事进行改编,更多的是借助这些角色构建自己的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这也是创作者想象力的体现。所以说《大鱼海棠》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想象型题材的动画电影。同属于想象型题材的动画电影还有日本宫崎骏的《天空之城》、美国迪士尼的《海洋奇缘》以及中国的《魁拔》系列。

隶属于“想象型”题材的动画电影中,有一部分与“衍生型”题材极为相似的动画电影。他们同样是仿照人类世界衍生出的其他生物甚至非生物的世界,不同的是这类影片中的故事并不是主要发生在人类世界中,而是发生在创作方通过想象创建的世界内。例如《头脑特攻队》,影片将人类的五种情绪进行拟人化处理后,构建了一个属于五种情绪和回忆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是与《大鱼海棠》中两个世界的关系相同,他们之间是并列存在的。类似的动画电影还有《怪兽电力公司》《寻梦环游记》《圣诞夜惊魂》等。

题材上出人意料的想象若能辅以完整而充实的故事,立体的人物,有深刻的主题以及精良的制作,带给观众的将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视听盛宴,同时也有想象力上的震撼与冲击,激发观众对人类想象力的赞叹。这类题材拥有较高的原创性,也就意味着创作者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创作者在合理的情况下,得以对整个故事进行构建。对动画电影而言,从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定位出发,动画电影创作要侧重表现奇幻、奇趣和超凡的想象”,想象型题材是最为契合动画电影这一特性的题材选择。虽然真人电影也可以构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但是由于场景、演员、无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动画电影对于凭空建造出的世界的完整程度是远高于真人电影的。也因此,想象型题材在理论上应该是较为适合动画电影的题材类型。

三、按创作内容划分

对动画电影的题材而言,“创作内容”也就是动画电影选取了何种类型表现自己的主题。无论是原创型题材还是改编型题材,作为创作方式而言,都无法剥离内容而存在。笔者将现有的动画电影内容题材总结归纳为了三种类型,分别是“奇幻型”“科幻型”以及“现实型”。每种类型下都囊括了符合各自类型特征的小题材类型。

(一)奇幻型

奇幻意为“奇异而虚幻”,这类题材是指在内容上通过创作方发挥想象,讲述了一个目前无法用科学解释或证明的故事内容。通常奇幻型的题材都由创作方在故事的构建上设定了一套在故事内可自圆其说的体系。根据这些故事体系,可以发现奇幻类题材下包含着三种不同的内容体系。

1.神话传说体系

这一体系往往以各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体系中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为背景或主角。在创作方式上,有借助原有故事发展改编而来的影片,譬如中国的《宝莲灯》是根据中国“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改编而来;还有根据《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改编而成的《埃及王子》也属于神话体系的奇幻类题材。

也有一些动画电影并非改编而成,仅仅是借用了某一神话体系构建新的故事内容。例如中国的动画电影《小门神》正是如此。《小门神》以中国道教传统和民俗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保护神——门神作为主角设定,探讨了当下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和人心秩序的问题。或者是借助某一文化体系中的元素进行故事的搭建,如西方文化中的妖魔,《二分之一的魔法》是以西方的“精灵”为主角、《精灵旅社》以吸血鬼为主角。

神话传说体系或多或少会被既定框架所束缚。创作方想要进行创新,也要顾及该体系的规定,至少在故事中要对自己有所突破的创新点进行合理化处理,获得观众的认可。这就对创作者的创意想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虚构体系

对于奇幻类题材而言,是可以给予创作方极大想象自由空间的,所以也拥有了虚构故事的可能。从故事的背景到故事的人物,都可以任由创作方进行虚构创作。所以虚构体系成了奇幻类题材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体系。就题材内容的创作而言,在讲述人类的故事时,脱离神话传说而全由创作方虚构出来的动画电影就属于虚构体系。像《冰雪奇缘》,就是创作方虚构出的一个人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普通人,也有魔法的元素存在,它不同于任何神话传说,也与现实世界无关。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虽然出现了人类现实世界,但是这部影片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宫崎骏搭建的另一个虚构世界中,所以也应属于虚构体系。类似的影片还有中国的《风语咒》、美国的《魔弦传说》等。

虚构体系中并非只包含带有魔法元素的影片,像《疯狂原始人》这类故事中既没有涉及魔法,也没有出现违背现实世界中自然规律的影片亦应属于虚构体系。虽然这种动画电影看似是讲述人类历史中的故事,但因为人类目前无法探究“原始人”真实生活的全部内容,也无法完全掌握原始时期的全部生存样貌,所以影片展现的是创作方结合了人类现在对原始时期的了解,进行主观虚构出的一个“故事世界”。这种动画电影笔者以为也应该归属于奇幻型题材中的虚构体系。

虚构体系的影片提供给了创作方想象的空间,也因为动画艺术的“假定性”等特性,缓解了让观众接纳世界设定的问题。

3.非人体系

动画电影讲述的内容主体不隶属于神话体系又不是“人类”的影片,除了与科技相关的影片,在题材的分类上都归属于该体系。动画电影中的“非人”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指的是具有生命特征的非人物种,譬如动物,最典型的像《疯狂动物城》《狮子王》,都是讲述动物世界的影片。不同的是《疯狂动物城》是将动物完全拟人化,以人类的姿态生活。而《狮子王》则是保留了动物的行为方式。该体系的影片还有《兰戈》《快乐的大脚》等。

另一类则是指本身并不具有生命特征的非人物种,在动画电影中创作方将其赋予生命,使其进行相应的拟人化。这其中包括现实中具有实体的物品像《玩具总动员》《赛车总动员》,也包含现实中不具有实体的精神层面的概念,像《头脑特攻队》是将情绪赋予实体后拟人化、《心灵奇旅》把人类的灵魂以实体展现了出来。

非人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角色的造型和物种本身的行为上,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物种的特性。《赛车总动员》虽然对汽车进行拟人,但是并没有让汽车变成人的形体,而是依旧保留了汽车的外貌,只是使其拥有个体思想,可以说话交流。而故事的内容通常是围绕该物种的固有特性进行的。一部优秀的非人体系动画电影都是以其独特的创意想象使观众眼前一亮,沉浸在另一个自己不曾设想过的故事世界中。

(二)科幻型

顾名思义,科幻型题材指的是内容上在一定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幻想出来的题材类型。属于这类题材的动画电影目前主要围绕着两个体系进行展开。

1.科技幻想体系

一般以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为前提,故事的时间通常设定在未来世界。而故事的主角则各有不同,有像《机器人总动员》以机器人为主角的;也有像日本的《红线》,是以人类为主角,讲述人类在未来科技世界的故事;还有像《超能陆战队》一样,讲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故事的。

2.宇宙幻想体系

这一体系是指动画电影的内容对宇宙固有元素进行幻想加工的题材,这些元素并不会受到人类科技的发展而改变,可能只是会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而被发现,或接触到。这一体系的动画电影数量并不多,对于宇宙幻想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宇宙中的外星人的幻想,如《疯狂外星人》《原始星球》;另一部分是对宇宙空间的幻想,如《星银岛》。

科幻型题材的动画电影目前大多还是围绕科技幻想体系展开的,而对于宇宙幻想体系则相对较少。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创作方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幻想”的部分,这一点是与真人电影所不同的。科幻型动画电影并不能像真人科幻电影那样给予科学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或前瞻性,反而是发挥了动画电影的优势,将许多真人电影无法呈现的画面展现给了观众。但是随着近年科技的发展,真人电影中的视觉特效做得越来越好,愈发精细,使得本身就无法带给观众真实感的动画电影在视觉效果上失去了更多的优势。所以未来科幻型题材的动画电影要如何发展也将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现实型

不同于真人电影的现实题材电影,动画电影的现实型题材是指内容上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笔者以为,所有讲述人类在人类现实世界,绝大部分内容都与现实世界相符合,只有少量设定违背人类现实世界中自然规律的,非科幻型题材的动画电影,都应该属于现实型题材。这是由于动画电影的艺术特性使得其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都充满了“奇幻”“奇趣”与“超凡的想象”,所以即便在人类现实世界中,也应该充满奇幻色彩才是动画电影题材的特点所在。例如《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这部影片在男主角逝世前,展现出的内容都与人类现实世界无二。直到男主角逝世后,女主角在唱出属于两人共有的歌后,发现男主会出现在水中,才展现出这部动画电影的特色。可以说“现实型”题材的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含着“原创衍生型”题材的,只是两者由于划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当然,也存在一些动画电影的题材是讲述人类现实世界,而没有加入奇幻元素于其中。但是这些没有加入奇幻元素的动画电影“运用动画思维对题材进行与一般真人电影有所不同的动画处理”,使得影片依旧展现出了动画电影的独特的艺术特征。例如日本今敏的《千年女优》,整部影片都没有呈现出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或状况。但是导演利用动画思维对其进行了处理,比如在藤原千代子的回忆画面中,立花源也和井田恭二会出现在其中的表达方式,就是一种动画思维的处理方式。类似现实型题材的动画电影还有中国的《昨日青空》。

现实型题材与奇幻型、科幻型题材相比,因为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的世界,所以在进行主题的表现和情感的传递上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更利于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结 语

为方便进行梳理,笔者对动画电影题材的划分框架可见图1。

图1 动画电影题材划分框架图

按照不同的划分模式,在对一部动画电影的题材进行准确的定位时,可以说它的题材是创作类型中的某一型,也可以说是创作内容中的某一型,还可以将两者融合。例如《姜子牙》可以说是改编型题材动画电影,也是奇幻型题材动画电影,也可以说它是改编型奇幻题材动画电影。不同的划分方式所对应的题材类型并不相互冲突。

笔者深知自身对动画电影的理论有所不足,在此也只做抛砖引玉,希望得以引起更多学界前辈与同人的关注,可以对动画电影的题材进行更为科学的划分。

猜你喜欢

奇幻动画电影题材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