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25陆晶磊
陆晶磊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区域游戏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提供材料库,引导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发现兴趣点,形成任务主题及合作小组,并根据需要从材料库中自选材料进行区域游戏。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区域游戏行为,做好分析与解读,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以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现结合三则案例来谈一谈区域游戏中如何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案例一
大班区域游戏“建高楼”
在大班建构活动“我们的城市”中,小宇和小辰、菲菲正在用奶粉罐、饮料瓶、牛奶盒、鞋盒等低结构材料搭建高楼。每次搭到第六层时,高楼就倒塌了。小宇生氣地对小辰说:“你看你,每次你放东西就倒下,你放歪了……”小辰说:“不是的,不是的,是你,你也放歪了,而且放得不认真。”小宇有点不服气,指着老师制作的“问题解决板”说:“你看,上一周陆老师给我们说了楼房倒塌的原因,你自己看看吧。”小辰看了一眼:“我就是这样搭的,一个罐子上面再放一个罐子,从大到小。”小宇说:“不一样,你就是搭得不对,都怪你。”两个人争吵起来了。菲菲说:“上周陆老师用的是杯子,不是瓶瓶罐罐啊。”小辰好像明白过来了,说道:“对呀,建高楼只能用杯子,瓶瓶罐罐不行的。”小宇好像明白了,继续在垫子上摆弄起来,恍然大悟:“肯定是瓶瓶罐罐太重了,重了就容易倒下,我们应该把重的放下面……”
【分析】菲菲直接指出了搭建不成功的原因——应该用纸杯而不是瓶子,这是她通过深入观察发现的。小宇意识到“我们应该把重的放下面”,这是他通过之前的对话、观察、思考而总结出的搭建经验。在接下来的搭建活动中,他调动和迁移已有知识经验——重的放下面更稳固,使高楼得以成功搭建。显而易见,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等已建立起已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幼儿在原有经验上不断丰富并完善新经验,体现了深度学习批判与理解、迁移与运用的特点。
案例二
中班区域游戏“沉浮”
在中班益智区中,教师提供石头、木块、沙子、乒乓球等材料支持幼儿玩“沉浮”游戏。小西把石头放进装有水的盒子,大声说:“看,石头肯定沉下去。”开开拿起乒乓球放进水里说:“乒乓球肯定浮起来。”小西说:“这些东西都玩过了,我想去其他地方拿东西试一试。”于是,小西和开开到其他区拿了树枝、蜡笔、剪刀、雪花片、空瓶子等材料。两个人轮流做实验,发现树枝、雪花片、空瓶子能浮起来,而蜡笔、剪刀却沉了下去。开开在空瓶子里灌满了水,瓶子就沉了下去,他高兴地说:“看,空瓶子装水后就可以沉下去啦。”小西把沉下去的石头放进一个空瓶子里,空瓶子和石头便浮了起来,他兴奋地说:“沉下去的石头也是可以浮起来的。”
【分析】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实现了空间、材料的互通,区域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和封闭的规则,这为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小西和开开不再局限于益智区的材料,而是从其他区域中获得材料,不断探究物体的沉浮状态。在理解、批判并不断实验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习得了关于沉浮现象更为完整而丰富的知识经验。
案例三
大班区域游戏“做桌椅”
大一班在开学初并没有建立各种各样的区域,而是在班级空出的一块角落设立了材料库,师幼将收集来的材料根据种类分类摆放。在一次谈话中,幼儿引发了关于桌椅的讨论,他们决定在班级建立区域——“桌椅工作坊”。制作桌子的小组在粘贴桌脚时出现了问题,于是他们自主交流、自主合作、自主思考,尝试多种“把奶罐桌脚”粘牢的方法。尝试一:幼儿将封口胶带卷成一团进行粘贴,可是无论封口胶带怎么卷都粘不稳;尝试二:幼儿用力按,认为这样会粘得牢,可是不管怎么用力桌脚还是脱落下来;尝试三:幼儿将两个奶粉罐捆在一起,可是桌面和桌脚还是连接不起来;尝试四:幼儿想将奶粉罐戳个洞把桌脚塞进去,可是纸箱太硬,很难用剪刀戳一个跟奶罐一样大的洞……游戏时间结束了,幼儿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探究兴趣依然很浓。
【分析】幼儿通过已有经验,尝试用不同方法把桌面和桌腿固定住。第四次的尝试表明幼儿的探究有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束缚于物体的现有结构,而是尝试打破物体的结构来解决问题。在区域游戏时间结束时,幼儿还没有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留给幼儿继续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幼儿更深度的学习。
从上述三则案例来看,区域游戏中自主性是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探究性是实现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区域游戏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游戏现场,而是一个有关联的整体,它呈现出连续性和渐近性的特点。这使幼儿的深度学习不仅是一次性的呈现,而是在发生后得以不断扩展,从而使幼儿的深度学习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