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子之心与智慧之光

2021-05-25徐莹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教园长实验

徐莹莹

人物简介

陈国强,女,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人,1942年4月生。幼教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1960年,从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工作,历任教师、副园长、园长、园长兼书记、书记等职。1990年被评为江苏省幼教特级教师,1998年被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曾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

从1983年起,在南师大赵寄石教授指导下,合作进行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实验,1989年该项目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主编了《幼儿园综合教育主题活動实施活动方案》《幼儿园综合教育幼儿用书》等书籍,撰写了多篇论文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上。1988年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5年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还获得南京市先进教师、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

4月金陵,春光明媚,终于见到了敬仰已久的幼教前辈陈国强老师。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就着一壶茗茶、一盘茶点和水果,陈国强老师娓娓道来,讲述她与幼教结缘60多年的点点滴滴。从加入幼教行列,到参与一轮又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再到幼儿园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最后到当下仍旧受到社会公众持续关注的公办园开办分园的问题,在一件件或大或小、或艰难或顺畅的往事中,我深深感受到陈国强老师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那份赤子之心,也体会到陈国强老师在多年实践探索、理性思考中积淀的智慧之光。

踏入幼教之门:命中注定与机缘巧合

1942年4月,陈国强出生在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小时候的陈国强不管走到哪里,都被亲切地唤作“陈老师家女儿”。提起这一点,陈国强至今仍有一种自豪感:“虽然年纪小,我也能感觉到这份亲切是因为对我父亲的尊敬,这就是我们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国强的父亲成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初中毕业之后,陈国强无法继续读高中。在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南京的亲戚寄来一份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简章,美丽的校园、宽阔的操场、崭新的琴房让她眼前一亮,唱歌、跳舞、绘画等课程也正好符合她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师范类学院免收学费。于是,陈国强欣然决定报考。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陈国强脱颖而出,于1957年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

在幼师学校,陈国强和她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经历了美好且充实的学校生活。幼师学校课程全面、教师认真负责,陈国强沉浸在学习之中,她喜欢弹琴、跳舞、画画、写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帮助老师编写教材、创编节目,和同学们一起前往幼儿园实习。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陈国强马上就要从幼师学校毕业了。按照当时的政策,师范生毕业后要回到原籍工作,但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后,陈国强的父母先后离世,而唯一的姐姐16岁就参加了新四军,早早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此时的陈国强成为一名烈属孤儿。在当时的政策规定和学校老师的关心下,加上自身优异的成绩和能力表现,她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前身)工作,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提起这段机缘巧合,陈国强老师不免嗟叹,但又流露出一种坚定:“假如我没有分配到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工作,而回到家乡工作的话,我还是会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是今天许多的光环可能不会拥有。”漫漫人生路,很多时候人们是被际遇推着走,但真正成就一个人的,是内心的热爱、执着,还有责任、不断学习等优秀的品质。

课程建设之路:躬身实验与自主创新

1960年,走上工作岗位的陈国强从小老师做起,在实践的土壤中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还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利用晚上时间去业余大学进修。这份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使她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并磨砺出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品质。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国强分管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1976年担任幼儿园副园长,1987年担任园长,直到2002年退休。几十年来,她一直参与、推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成立于1955年(那年,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最初几年里,幼儿园的园所建筑、环境创设、教育教学等全面学习苏联,但是幼儿园老师并没有放弃课程建设的本土化探索。20世纪60年代,对苏联的学习与模仿越来越少,“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幼儿园彻底放弃苏联的教材,完全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制作教具、创设环境。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老师、王志明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园开始探索语言、科学等各科课程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幼儿园发现,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分裂的、不连贯的,幼儿对周围事物难以获得整体性的认识和经验。于是,1983年,在赵寄石老师的带领下,实验幼儿园开始探索以主题活动为形式的综合课程。

在30多年的综合课程建设中,幼儿园一直坚守两个精神,即躬身实验与自主创新。实验伊始,赵寄石老师带着幼儿园老师从小班中选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观察和讨论,并梳理出新的课程计划,从第二年开始,又确定了一个小班作为验证班。就这样,实验幼儿园在以赵老师为首的专家引领下,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行动研究,初步建构起综合课程的框架。1989年,实验幼儿园出版了《幼儿园综合教育主题活动》一书,在中国幼教界引起强烈反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幼儿园逐渐意识到课程要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的学”,要凸显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指导优化幼儿园的已有课程。之后,幼儿园课程又经历了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探索课程的班本化、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等发展阶段。30多年来,幼儿园一直坚持综合课程的理念,同时不断吸收国内外新的教育思想,完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既不人云亦云,又不闭门造车,不断保持着自主创新的活力。

园所管理之道:园风传承与队伍打造

自参加工作到退休,陈国强老师一直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她觉得,幼儿园就像一个大家庭,园长就像一个家长,要管理好幼儿园,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园风。工作之初,陈国强和年轻老师都住在幼儿园的集体宿舍,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参加各类学习。当时园长家就在幼儿园,经常会邀请年轻老师们去家里吃饭,大家就像姐妹一样,在园长大姐姐的带领下,相互关心、共同成长。成为园长之后,陈国强自然而然地传承了这种温馨友爱、互帮互助的园所文化,她关心每一位教职工,力求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这既是她切身的体会,也是她在园长岗位上始终践行的管理观念。

陈园长不仅关心教师,还关心教师家属。多年下来,幼儿园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幼儿园教师的直系亲属住院,幼儿园都会派管理层慰问看望;凡是幼儿园获得了重大成就或荣誉,都会专门召开家属感谢会;每次寒暑假放假前的最后一次全园会议,陈园长都会提醒老师们:“假期好好照顾家庭。”在她眼里,老师们是员工,更是家里的女儿/儿子、妻子/丈夫、母亲/父亲,老师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条理清晰的思路和开朗乐观的心态,背后是一个家庭的体谅与付出。正是这种“由点及面”的关怀,让实验幼儿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陈国强担任园长期间,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她曾经专门花费3年时间全力抓教师队伍的团结。第一年,抓班组内教师的团结,重点让班组内教师形成团队意识,不相互推卸责任;第二年,抓班组之间教师的团结,让班组之间的老师学会合作,共同分担教育、保育任务;第三年,抓全园教职工之间的团结,让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体会到对方工作的辛苦。陈国强有一套独特的选人用人心得,她认为:对于一个新手老师来说,学习态度、工作热情比工作能力更为重要。只要一个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持续不断的学习精神,将来肯定会成为一名业务精湛的好教师。为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开展了“拜师结对”“跟班培训”“分段教研”等活动。在实验幼儿园,新教师上岗之后,搭班的老教师负责上午班,新教师只负责下午班,但是新教师仍然按照早班时间上班,这种安排视新教师的成长情况最长可以持续一个学期。这样做是让新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向老教师学习。这种“跟班培训”模式需要老教师给予新教师更多的示范和指导,新、老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但是教师们从来没有抱怨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实行分段组织的模式。青年教师教研组主要进行领域培训,语言、数学、科学等不同领域每年轮流进行——“并不是幼儿园实施了综合教育课程,就不需要研究每个领域的教育教学,青年教师只有把每个领域都搞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实施综合教育” 。骨干教师教研组则更多研究综合教育课程中的核心问题。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学习重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提升和发展。

分园发展之策:坚守初心与提高质量

1998年,陈国强55周岁,卸任园长的她在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推荐下,成为扬州一所幼儿园的兼职园长,这所幼儿园也成了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姐妹园,实验幼儿园每年派两名教师到该园带教。这是实验幼儿园初次尝试将幼儿园多年积累的办园模式、课程模式输出到一所新园。

之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陆续开办了6所分园。在多年开办分园的过程中,陈国强一直坚守一个原则:“如果房地产开发商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为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我们愿意提供教育支持并同意其成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分园;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仅仅是希望通过举办幼儿园赚钱,那么我们不会提供教育支持、不同意其成为实幼分园。”在她看来,坚守幼儿园教育的初心,踏踏实实办教育是实验幼儿园举办分园的前提。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在举办第一所分园时非常慎重,他们邀请幼教领域专家到实地勘查,论证开园的可行性,经过慎重考察之后,才决定开办分园。他们对分园的发展同样付出大量心血,特别注重提升分园的教育质量。总园不仅派园长对分园进行整体管理,还派教师定期指导,邀请分园教师参与总园的教师培训、集体备课,分园的管理模式、教师培训与总园基本保持一致。为了塑造分园良好的园风,每个分园的第一次新生家长会都由陈国强亲自到场演讲,她总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家长和老师强调,大家应该建立积极配合、友好合作的关系,杜绝不正之风,共同学习与进步,为孩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陈国强常说,从读幼师开始,已经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既然我们选择了幼教,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中国要有自己的幼教专家,也要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她认为,中国幼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置身其中、參与其中、贡献其中是个人的荣幸。我国的学前教育仍旧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师范学校迅速扩招带来的教师质量下滑问题,尤其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位一直关注着幼教发展的前辈由衷地期待着:年轻教师奋发图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采访后记

使用“前辈”这个词来称呼陈国强老师,意味着我们对她的职业成就的无比崇敬,但似乎又对陈老师丰富的生命有所限制。在与陈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几个小时里,眼前的她不仅仅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幼教前辈:有时候是一个娇小可爱的邻家女孩——在师范学校倍受同学们的关心和照顾;有时候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妈妈——因为儿子从幼儿园开始便能自理和照顾妈妈而感到欣慰;有时候是一个与同事谈笑风生的好姐妹——在如今79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参加一次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互开玩笑;有时候是一个“新时代老人”——刷一刷朋友圈、短视频,与小伙伴们一起回忆人生、游历天下、喝茶打牌……

思想落实到文字总是会大打折扣。今天所书写、表达的内容仅仅是陈国强老师个人魅力、生活智慧、教育思想中的冰山一角,唯愿通过这小小的一角,能让经常陷入迷茫、焦虑的年轻一代汲取更多信心和勇气,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学会享受当下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精神丰满的个体,不辜负自己的选择,不辜负前辈们的筚路蓝缕。

猜你喜欢

幼教园长实验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