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写作:轻盈、奇情与破茧

2021-05-25吴佳燕

长江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作家

吴佳燕

五月是青年的季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对青年作家的发现与扶持是文学期刊的应有之义。《长江文艺》改版以来设置的三个“新”字开头的栏目都是为青年作家成长助力:2012年8月开设的“新推荐”是持续推介全国范围内的小说新秀;今年新设的“新鄂军”是让势头正旺的湖北青年作家脱颖而出;而本期登场的“新现场”以置身文学评论与教育前沿的张莉老师为主持人,旨在更有力地推动新生代小说家和批评家一起拔节生长。所谓的“新”,不仅在于他们的青春昂扬,还在于其作品提供的生机与新质。

“轻盈”是卡尔维诺讲述的五大文学特质之一,他说:“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轻盈亦是当下青年写作最突出的特点。知识教育的涵养、承平日久的成长环境、多样化的技术装置与发声媒介、年轻饱满的活力与对自我个性的追求,让他们没有那么多历史的负重、思想的粘滞和生活的负累,写作因此显得恣意飞扬、自由开阔。叙事的简练克制或旁逸斜出,天马行空的想象或幻想,意象的冲淡,情感的间离,叙事的清淡,视角的内转,成为他们轻盈表达的方法和利器。轻盈是喻之之《何不顺流而下》里的那匹枣红马,它因性情散淡仍被人算计的文化人老K的抽身而出,从想象的天空落地,和主人一起在城市的边缘过着浪漫自由的田园生活。喻之之以其对生活的出入历练和语言叙事的俏皮活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轻盈是举重若轻。周芳的《月亮出来亮汪汪》关照精神病人,患病前后的创伤与劫难,疯人呓语与真相呈现,在歌词意境与月亮意象的反复运用中变得舒缓,是对沉重题材进行间离;顾拜妮的《宁静的夏天,悠长的午后》以儿童视角打量被同学捉弄和关心的白血病女孩,孩童的天真细敏与没心没肺,病床前一封最终没有交出去的内心愿景,疏淡的正是小小生命不能承受的重与痛。轻盈是以小写大。陈小手的《夜风》以个人化视角处理宏大历史题材,从侧面和细部入手,不交代具体背景与前因后果,只描述两个战士在抗战中临危受命去突围送信。一边是枪林弹雨险阻重重,一边是鲜花盛开夜风沉醉;一边在战火硝烟中奔跑闯关,一边在身负重伤时还讲述蟠桃故事,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现代表现。张春莹的《四季流年》以大提琴手刘俨的个人成长经历去把握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知青回城、工厂改革、乐团兴衰、下岗创业,作为城市普通家庭中的80后独生子女,刘俨就这样迷迷瞪瞪地被父母和时代推着往前走,不像老K对现实泥潭的主动抽身,而是发现无路可走了才去另寻生计和个人价值感,小说在一晃而过、时不我待的时间流年中劝人珍惜与奋进。

因了张莉文情并茂的开栏语和行超、樊迎春、杨毅三位青年评论家的专业解读,我去找了90作家陈春成的小说《夜晚的潛水艇》和《竹峰寺》来读,确有几分惊艳,让我看到青年作家摇身甩掉各种束缚,写作真正进入自由之境的可能。类型文学元素的吸纳,故事的趣味性和历史感,奇幻与现实交织并且能够自圆其说,这是一代年轻人的叙事风格和奇特想象。那些枝枝蔓蔓、漫无边际的冥思与幻想充实着少年的生活和内心,浸淫着自我的体验与梦想:“只要将幻想营造得足够结实,足够细致,就有可能和现实世界交融,在某处接通。”就像那艘“夜晚的潜水艇”,无声潜行而又微光闪烁,曾经带给少年盛大的才情与欢乐,并成功地为另一艘潜艇解困。《竹峰寺》却难得有传统的接续和阅世的沧桑。无论是承载个人情感记忆的老屋钥匙,还是见证和记录某段历史的蛱蝶碑,都是人生或时间的某种遗存和依凭,让人重拾真实与心安。

短篇小说因为其“短”,所以要写得出彩,最好有王安忆所说的“仰仗奇情”和“温柔的奇迹”。它包括对人与环境的非常态描写,对偶然性特殊性因素的重视,奇特的想象力以及现代手法的运用等。出名焦虑与出其不意往往鼓舞着青年写作上的奇情奇招。喻之之的小说是对庸常生活和世事泥沼的反叛,当人被城市的钢筋丛林重重围困时,谁不想骑一匹骏马顺流而下,按照内心的指引去过别样的生活。周芳的创作关注人的非常状态,以孤身赴险、主体投入的方式,为一群生理或心理上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代言,书写极端情境下的生命体验:屡遭劫难之后的崩溃与苦痛,稍纵即逝的温情与慰藉,不被理解、无处诉说的悲哀。陈小手写残酷环境下的精神信念与人间情义。蟠桃故事的插入是叙事张力的需要,更是某种精神不死的象征:正是在一定要完成任务的革命信念和生死时刻的兄弟情义支撑之下,传令兵即使变成游魂也要不辱使命,最后身体化身飞翔的飞鸽,小说以超现实的方式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愿望。陈春成的小说用细腻的成长体验和奇幻的想象力编织出现实之外的美妙图景。奇异的故事与结实的细节,内心的珍藏与历史的遗珠,互相映照与支撑。因此在海底寻找博尔赫斯硬币的潜水艇才与另一艘少年在书桌前幻想出来的潜艇有了交集,而带有现代年轻人情感温度的老物件钥匙终于与竹峰寺历经沧桑终得保全的老古董蛱蝶碑藏在了一起。

文学的出圈与跨界这个话题在今天被屡屡讨论,正是出于对当下文学现场的某种不满和激活愿望:内循环、内卷化、圈子化、信息茧房、同质化或自我重复。灵活多变而被寄予厚望的青年作家只有从各种内部和外部进行突围,打破写作的惯性惰性,跳出个人的舒适圈,有意识地去发现创造、勇猛精进,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领地和表达方式,才能破茧成蝶、别有洞天。张春莹和陈小手对大的历史时代的关注和把握,都溢出了自我经历和生活经验,而且不飘忽不取巧,以极大的沉稳和叙事耐心去写实,既做足了功课也显示功力。他们塑造的青年形象积极励志,不消极消沉。难得的是从各个层面上表现出的温暖情义和理想激情。少年时的同窗谊,战火中的兄弟情,成长中的父母恩,学艺中的师生情。喻之之借一人一马的潇洒超脱,对平庸生活投射一抹理想之光。陈春成张春莹笔下耽于幻想的潜水艇少年和安于现状的大提琴手,也曾有梦想的微光。然而现实生活浇灭幻想梦想,也教人成长成熟。还有顾拜妮对儿童视角与天性情感的精准把握和动人描写,周芳对日常生活的出圈和非虚构素材的转化,都彰显出个人写作上的破茧努力。而随着媒体时代的降临和多元化选择,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不再走传统的成长路径,而是先在各种网络平台上风生水起,然后从线上到线下,从网络到纸媒,如一匹黑马闯入文坛,令人注目。如班宇、大头马、王占黑、陈春成等都是从豆瓣出道的作家并在文学期刊响亮发声。新的时代呼唤新的青年写作。如何传承五四精神,书写现代青春之歌,如何加强生活的沉潜与锤炼,在个人写作的有限性和强大的时间之茧中去获取更多的生长、后劲与可能。“青年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奋勇直前。”五月的花朵,纷飞的蝴蝶,盛夏的果实,所有的美好与可能在等着他们。

猜你喜欢

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作家的使命与担当
作家的画
首届“小作家”杯
首届“小作家”杯
作家潞潞
作家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