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
2021-05-25胡红
摘要:进入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使用,到学生内涵的不断提升,都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基于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关系,尝试提出从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学理性、创新授业之道,提升鲜活度、延续解惑之道,保持思政教育的效度等四个方面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理论性,亲和力
一、陕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基于对本省排名比较靠前的几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下,各民办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并纷纷尝试探索和实践对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其思政课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各校纷纷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内化作用。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深度不够,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方面有待提升;同时,教师对相关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不到位、不完善,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虽然民办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层面,其理论深度欠佳,专业功底有待提升,政治信仰需要更上一层楼;二是学生依旧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有所动摇,三观还不稳定。
究其原因:
在教师层面:由于教师队伍中的结构断层问题,以及专业领军人才缺乏,无法有效地实施对团队的引领和指导,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升。再加之教师日常工作量饱满,任务重,很多老师每天都忙于上课,同时也疲于上课,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致使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理论性不强,思想性不高。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更注重思政课的教育形式,课堂很“热闹”,“成果”很丰富,学生很“开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思想性、理论性、学理性不强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学生层面: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虽然其三观已经形成,但是并未进入稳定期,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快速流动,这些信息真真假假,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些甚至对青年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措施
1.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关系
思想性反映了思政课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体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理论性反映了思政课的学理性和系统性,体现了用什么理论、如何用理论培养人的重要问题;亲和力是指思政课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潜在功能,以及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趋同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这是思政课亲和力的生动体现与基本要求。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思想性理论性是根本、是灵魂。没有思想性、理论性支撑的思政课不是真正的思政课,而且不坚守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极易在实际教学中偏离正确轨道,甚至导致马克思主义真理在课堂上失语、失真。亲和力、针对性是动力、是成效。没有亲和力、针对性的思政课必然枯燥乏味、生硬死板,既体现不出因材施教,也不能更好地传播、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
2.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学理性——充实理论准备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首先,各民办高校和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本校思政课教师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培养和提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开启了教与学的新时代。许多高校都纷纷利用网络平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进行网络的直播讲座和交流。学校和部门应多渠道联系获取这些资源,帮助老师们学习和提升。同时可充分利用本省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与其建立空中联系,采取云端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本校教师同“大家”“泰斗”们的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本校教师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提升驾驭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自身更需要“读原著、诵经典和跟时代”,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性和理论性。通过读原著,增强理论的系统化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通过诵经典,解读和研讨相关专题,充实和丰富理论内容,体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体系;通过跟时代,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明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中的作用,熟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心中有信仰,行为才会坚定,脚下才有力量”。
3.创新授业之道,提升鲜活度——强化理论供给
通过“扩展思想性内涵的容量,盘活理论性内容的存量,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增量”,有效增加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内容的供给力度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提升理论供给的鲜与活。首先,灵活运用话语,让高深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运用学术性话语,讲清马克思主义这部“真经”;运用政治性话语,阐述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运用生活话语讲事实,讲身边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讲出温度和热度,實现思政课的“有棱有角”、“有情有义”。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4.延续解惑之道,保持思政教育的效度——持续思想追踪
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畅通交流和反馈平台,加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跟踪和指导,实现全过程育人;搭建优秀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平台,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的榜样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和持续度。
本课题具体的实施思路如下图所示:
笔者提出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形成思政课教育的闭环,加强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信仰培养,通过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学理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理有力、有棱有角;通过创新授业之道、提升鲜活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知有思、有情有义;通过延续解惑之途、保证有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知有行、有滋有味,不断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一步实现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z20121,增强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道红,王永章.“四维”并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2]韩宪洲.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经济日报,2020年5月5日第007版理论版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胡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