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施工管线碰撞问题处理研究
2021-05-25陈立华
陈立华
(福建鑫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63000)
0 前言
对管线碰撞相关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可使机电设备得到高效安装,建筑工程整体施工速度也会得到提升。要想达成该目标,关键是把握各专业间的内在联系,从全局视角出发,将提高工程效益作为核心,在优化设备安装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布置管线的方式,使建筑尽快投入使用,为行业及社会发展助力。
1 综合布置管线的意义
机电设备安装涉及诸多功能及专业,例如,供暖与制冷、通讯、水电接驳,上述功能是否能发挥出应有作用,通常取决于管线布置效果和所用技术,由此可见,管线布置和机电功能发挥、业主敏感度的联系十分紧密。近几年,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上述情形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管线布置,对管线进行综合布置成为大势所趋[1]。对旧城区或建筑进行改造时,管线发生碰撞的情况较为常见,这是因为旧城区或建筑的管线数量及种类普遍较多,在信息技术未得到大力推广的背景下,施工难度不言而喻。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出现,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综合布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缩短设备安装用时的方式,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②为旧城区的改造提供支持,为城市发展助力。在前期准备阶段,设计人员可借助综合布线技术,在科学布置管线、确保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使管线碰撞相关问题得到规避。若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则要由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监督人员全程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以图纸为依据,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环节,为施工安全性和规范性提供保证。
2 机电设备管线主要类别
如果以专业性质为依据,机电管线往往被划分成五类,分别是:①弱电管线。例如,网络电缆、通信管线等光纤网线,还有对电力和门禁进行监控的管线;②给排水管线。例如,消防给水管,室内给排水管等;③暖通空调运行所依托管线。例如,送风管道;④动力系统管线;⑤照明系统运行所需强电管线。
3 施工管线发生碰撞的原因
3.1 孔洞预留位置存在偏差
管线施工是机电施工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机电管线进行安装前,通常要预留多个孔洞,如果孔洞位置或尺寸出现偏差,不仅会增加返工概率,导致建设单位蒙受不必要损失,还会使管线发生碰撞,进而给构件带来损伤。经专业人员分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现场情况和图纸不符。一般来说,机电设备所用设计图纸,均要对垫板厚度和底板高度进行标注,若建筑结构图未对相关数据进行说明,必然会使二者高度出现误差。
3.2 各专业未做到协调施工
对大型建筑相关机电工程进行施工,通常要面临任务重、工期紧的严峻形势,在有限时间内开展多项工作,便是交叉作业频繁出现原因。交叉作业的特点是以某工作面为施工对象,由多个专业人员通过开洞及开槽的方式,对管线进行安装,如果管线位置出现偏移,将极大可能造成管线碰撞或类似问题[2]。由此可见,对安装机电设备的相关工作而言,要想避免管线出现碰撞,关键是要确保各专业协调施工。
3.3 没有重视安装施工细节
在安装机电设备时,施工人员应重点考虑施工细节,最大限度避免管线出现碰撞,确保管线可尽快投入使用。对设备安装相关项目而言,要考虑的细节,主要是吊顶装修、后期检修以及公用支架。
4 如何实现综合布置管线目标
4.1 对图纸与成本偏差加以考虑
对管线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应对三方面内容引起重视:首先是预留合理检修空间;其次是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对管线进行维修时,造成资源或成本浪费;最后是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对管线进行安装。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会遇到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不符的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个:①人员能力有限;②前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没有进行实地勘察的情况下,便对管线的安装位置进行了确定。由此可见,要想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关键是要综合考虑现场情况、设备尺寸等因素,确保所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将管线碰撞概率降至最低。
4.2 确保各专业之间能够协调配合
建筑施工的工序较多且工期较短,交叉施工情况极为常见。例如,土建施工和机电安装同时进行,要想使施工效果达到预期,关键是确保各专业密切配合。由于不同功能管线所适用的施工方案及流程,通常有显著差异存在,管线碰撞问题始终未能
得到解决[3]。另外,相关问题的出现还与施工条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要想避免碰撞问题出现,当务之急便是帮助参建人员树立起协调施工的意识,通过主动为对方提供便利或帮助的方式,使施工条件与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为后续环节的有序推进助力。
4.3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设计细节
4.3.1 技术应用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纷纷选择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以期可使自身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安装机电设备前,设计人员应借助BIM 模型,对设备管线相关信息加以了解。例如,规则信息、物理信息以及几何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掌握信息完成三维建模工作,基于三维模型对管线是否存在碰撞可能性进行检查(如图1所示),保证电气、暖通和其他管道,均符合综合布置的要求。随后,再以管线功能为依据,对间距最小值加以确定,通过快速且精准的分析,判断有碰撞可能的管线节点,提前对相关节点做优化设计处理,以此来达到规避管线碰撞的目的。
图1 管线碰撞三维模型
4.3.2 吊顶装修
作为对建筑室内空间进行装修的准备工序,对管线进行施工前,施工人员就应先了解装修空间相关情况,通过技术交底的方式,将不必要问题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除特殊情况外,吊顶施工均紧随管线施工展开,其作用是对管线进行覆盖,在确保室内空间具备良好整体性的基础上,对其观赏性进行提升。由此可见,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施工人员应结合吊顶尺寸,预留相应安装位置,保证吊顶既能够完全覆盖管线,又不会给其他管线的布置带来影响。关于不符合吊顶施工条件的区域,施工侧重点应放在楼板浇筑上,通过对楼层净高进行增加的方式,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4.3.3 日后检修
待管线施工环节告一段落,通常要由专业人员,对管线施工效果进行检查,此外,在日后运行过程中,还要定期对管线进行维修。这也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管线检修工作引起重视,在确定管线布置方案时,既要确保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还要提前预留符合检修需求的空间。切记不可仅考虑施工成本,而忽略日后检修相关工作。此外,如果建筑需要打造吊顶,施工人员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在相应位置对检修孔、阀门安装孔进行预留,这对日后检修同样具有积极意义[4]。
4.3.4 公用支架
一般来说,安装在公区走廊顶部的管线,要想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均要运用到公用支架。这是因为公共空间较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其施工难度往往较其他区域更大,只有借助公共支架,对管线高度空间进行扩大,才能避免不必要问题出现。基于此,对公用支架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对工程所需布置管线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根据布置需求确定相应方面,杜绝出现由于管线碰撞,导致各专业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另外,对支架进行摆放时,施工人员应将重心放在验算上,通过验算分析的方式,确保支架具备良好稳定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做到对图纸有系统了解,在保证设备安装准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设备性能与规格,确定适合放置支架的位置。事实证明,这样做可减少管线布置成本,使工程更具经济性。
4.4 其他要点
如果施工阶段有管线碰撞情况存在,要由技术人员分析问题成因并加以解决,结合管线功能与方向,对其质量水平做出判断。例如,以压力管道所对应设计方案为参考,将重力流管线所造成影响降至最低,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柔性管线对刚性管线进行替代。待施工环节告一段落,全面审核管道所带来影响,以建筑质量符合要求为前提,优化管线布局,降低相关工作的难度。
5 结论
要想使机电设备得到快速且优质的安装,关键是有可靠而科学的布管技术提供支持,这样做既能够降低风险出现概率,避免资源被浪费,又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式,使工程所创造效益更接近预期。在落实相关工作时,参建人员应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密切配合,在保证施工参数与设计相符的前提下,将重心逐渐向优化细节方向倾斜,最大限度避免管线出现碰撞情况,保证施工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