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骨科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1-05-25刘念
刘 念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
在临床中骨科诊断尤为常见,并且近几年来随着交通与建筑事业的发展,骨科疾病也呈现久居不下格局,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时需要通过准确有效的诊断来开展后续治疗干预工作,肌肉骨骼超声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分辨率高以及无辐射等优势[1],目前也推动着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同时在诊断一些MRI、CT难以发现的骨折类型上应用效果好,有研究发现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还能够用于检测血流灌注与骨痂变化来评估疾病变化情况,并且也能够作为此类型病症的常规筛查方式[2]。鉴于此,本次研究对骨科常见疾病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诊断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区间位于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2±5.24)岁。骨折部位:15例手腕部、17例髋部、12例膝部、12例肩部、11例足踝部、15例肘部;损伤类型:肌肉与肌腱损伤患者18例,关节损伤患者27例,骨与软骨损伤患者23例,神经损伤患者14例。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骨折疾病;(2)未经过骨科相关治疗;(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4)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关节病变史;(2)配合度极差者;(3)存在关节手术史;(4)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5)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整者。
2 方法:入选患者均予以肌肉骨骼超声技术与MRI检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指导患者依据骨折部位采取适宜姿势,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将线阵探头频率控制在5-15Hz,并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扫查骨折部位筋膜与其结合部位,并测量其厚度3次后存图取其平均值,为了其准确性,2天后再予以1次检查;MRI检查:采用MRI扫描仪器(GE,3.0T),应用相应关节的相控阵表面线圈和1.5T场强,扫描参数:冠状面SE的T2WI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90ms、2100ms,GRE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18ms、540ms,矢状面SE的T1W1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24ms、560ms,偏转角度为40°,FOV调整为170×170mm,层厚与层距分别调整为4.5mm、0.4mm,矩阵调整为512×256,视野调整为18cm×18cm[3]。2种检查方式均由2名经验丰富影像学医师一起阅片,对影像学图像予以分析。
4 结果
4.1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检查与MRI诊断检出率对比: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详情数据见表1。
表1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检查与MRI诊断检出率对比(n,%)
4.2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诊断骨折疾病结果分析: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骨折疾病诊断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以及Youden指数详情结果见表2。
表2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诊断骨折疾病结果评价
讨 论
随着临床应用超声探头的频率越来越高,超声成像的清晰度也越来越可观,目前被用于临床检查骨折疾病上也能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肌肉结构能够在高频超声下清晰显现,并且根据其声像图能够明确肌肉与脂肪间隔的回声组成,采用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可有效评估肌肉病变类型疾病,如皮下血肿、肌疝、撕裂伤及拉伤等[3],李文静[4]等在研究中采用高频超声评估椎旁软组织发现,在正常肌侧厚度的低回声会高于健侧,可见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在诊断软组织损伤部位中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发现肌肉骨骼超声技术检出率高于MRI,这与耿研[5]等人研究报道结果趋于一致,可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对于骨折撕裂伤上临床往往是采用MRI进行分析,并观察邻近软组织异常情况,而该病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也能够明确肌肉与肌腱异常情况,而在术后并发症评估上,当采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时能够明确术后肌腱厚度变化,以此来评价肌腱有无2次发生撕裂情况,说明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骨折撕裂伤诊断上可用于辅助检查,相比其MRI而言能够有效节约时间与精力,弥补MRI无法实现动态观察的缺陷。肌肉骨骼超声由于其确诊率极高,能够明确观察到肌腱纤维钙化与增厚等方面,确定跟腱钙化的部位,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主要是依靠肌骨超声高分辨率,能够动态且重复的观察,从而作为骨折术后肌腱恢复情况的评估手段。此外,在王彤[6]等研究中将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上效果显著,并且可实现早期检查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功能与活动状态,早期评价关节炎敏感度更高于MRI,同时能够有效诊断关节韧带损伤上,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技术能够明确韧带回声、形态以及连续性,进而辨别出韧带损伤的具体类型,利用探头适当加压、动态分析和对比健侧等方面,可有效判断有无合并微小骨折、撕脱现象[8],对比MRI上操作更为方便,且价格也更为低廉[7]。对于膝关节滑膜炎若是采用常规CT、MRI会存在一些漏诊情况,而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能够分辩出滑膜病变回声、钙化与血流动力学等,通过双侧对比则能够明确膝关节滑膜炎,在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上检出率较高[9],准确辨别出关节内有无出血情况,有利于及时控制疾病进展,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还能够被用于骨与软骨成像上,利用其具备的高分辨率,能够提示出软骨组织、骨质改变以及完整性等,可明确MRI、CT等检查未发现的情况,当诊断急性创伤骨折时,能够动态性观察骨折的复位现象,进而缩短诊疗时间,明确肢体肿胀程度[10],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不过对于椎体骨折方面仍需要采用CT检测为后续手术方案的制定做准备,但也有研究发现肌肉骨骼超声技术能够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前后特异度、灵敏度呈现较高,并且对于MRI差异不显著,但仍然可以采用此技术来对复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保障复位的精准度。在隐匿性骨折骨折中若是采用X线片,则无法明确疾病特征,而通过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可依据回声情况来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同时在对肋骨骨折诊断上,由于该技术对于骨折移位与受力较小的骨折类型其诊断价值高于X线片,并且还能够明确肺部损伤、血气胸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而在疲劳性骨折上,在发病早期若是采用X线片则易出现漏诊情况,采用MRI与CT其灵敏度高,但由于价格较高,患者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也不能够以MRI当作常规检查方式,而通过肌肉骨骼超声能够有效明确血流灌注、骨痂变化情况,因此也能够当作疲劳性骨折的检测与筛查的首选检查手段,防止出现漏诊、误诊情况。现阶段临床对于臂丛、腰丛等粗大神经多是应用MRI观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MRI在检查外周神经损伤上效果欠佳,会导致骨科神经损伤手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肌肉骨骼超声所具备的高频率,能够有效诊断出神经损伤的类型、部位以及程度,同时还能够明确邻近组织的具体情况,符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也就能够帮助在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为后续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1]。但肌肉骨骼超声在应用于骨科诊断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疾病诊断中其医师经验与技术会决定疾病检出率,因此年轻的骨科医师需要主动去学习更多的超声影像学知识与技术,同时骨科手术患者在选择方式时,肌肉骨骼超声技术相对于CT、X线片及MRI来说,若是患者耐受性较差,在超声探头接触到患者皮肤时,易出现不适感或是疼痛感,因此需要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但总体上而言,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用于骨科各类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效果评估上仍优于MRI。
综上所述,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骨科诊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