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麝FSHβ、LHβ基因多态位点与产香性能关联分析

2021-05-25杜欣颖王建明郑程莉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麝香多态性分型

杜欣颖,王 笳,王建明,周 磊,郑程莉*

(1.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0;2.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200)

【研究意义】麝香是中国名贵中药,为雄性麝类动物香囊分泌的产物,其产量受激素调控影响。FSHβ和LHβ基因在林麝泌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它们与泌香的关联分析鲜有报道。本文采用DNA混池测序技术对FSHβ和LHβ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并将突变位点位点与麝香产量进行关联分析,以期从遗传水平上揭示林麝产香性能机理。【前人研究进展】麝香(Moschus)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1]。麝香主要由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药用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雄性个体分泌。为了保护野生林麝资源,我国从1958年开始人工养麝。历经半个世纪,现仍处于试养阶段,麝香产量低[2],其根本原因在于林麝选育程度低下,传统遗传育种方法费时费力,在林麝上实施起来有较大困难。家畜中,人们运用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3-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5]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一些家畜的选育进程。纵观林麝的选育还较为原始,在家畜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6-8]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为实验方法,从遗传水平上揭示林麝产香性能机理,以期为加快林麝选育提供理论依据。FSHβ和LHβ基因是位于性腺轴上的关键基因,也是影响产香性能的候选基因[9]。在泌香过程中,垂体前叶碱性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FSH和LH作用于雄麝的性腺,通过调节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麝香的生成[10-11]。汪建隆等也证实FSHβ与LHβ影响麝香分泌[12]。然而在林麝群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及其上下游到底有多少个多态性位点还不得而知。【本研究切入点】研究利用Hiseq混池测序方法在林麝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多态位点筛选,重点关注FSHβ、LHβ基因及其上下游2 k区域,再结合所研究的林麝个体的产香数据做关联性分析,获得的显著性多态位点可运用于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对于了解林麝种群的遗传特性有重大意义,也对于提高麝香的产量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选取四川养麝研究所马尔康养獐场100头林麝为试验材料,统一于2018年10月集中采香,取尽每头林麝香囊中的麝香,现场称重记录,获取每头林麝的年产香数据。在取香前称取的每头林麝体重,对应采集每头林麝后肢静脉血管的2 mL血液用于提取DNA。

1.2 基因组DNA混池Hiseq测序

用天根血液DNA提取试剂盒(货号DP304)提取血液样本DNA,并用Nanodrop检测样本DNA质量和浓度。将提取的DNA样本均匀稀释至50 ng/μl,每个样品取2 μl均匀混合,构建试验林麝DNA混池构建文库。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以ls35[13]为参考序列进行注释比对。

1.3 试验群体质谱分型

根据Hiseq检测到的潜在SNP位点,本实验采用飞行质谱检测方法对林麝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SHβ和LHβ基因的20个SNP 已知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引物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质谱引物信息

续表1 Continued table 1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统计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纯合度(Ho)、杂合度(He)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并进行Hardy-Weinberg检验。

其中:NAA、NAB、NBB分别为群体中基因型为AA、AB、BB的个数。

其中,N为等位基因个数,P和Pi为第和第i个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

其中,Pi和Pj分别为第i个和第j个等位基因频率,m为等位基因数。

采用SPSS 软件对个体基因型与麝香品质和产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设定SPSS中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和Ducan法进行多重比较。考虑场效应,建立以下统计分析模型。

(1)单基因效应方差分析:Y=μ+G+p+e;

Y表示性状测定值,μ代表群体均值,G为基因型效应,p为场效应,e为随机残差。

(2)组合基因型效应方差分析:Y12=μ+G1+G2+G12+p+e;

Y12表示性状测定值,μ为群体均值,G1是第一个位点的基因型效应,G2是第二个位点基因型效应,G12是位点1和位点2的交互效应,p是场效应,e为随机残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Hiseq测序结果及SNP位点分析

利用Qubit Fluorometer对提取的林麝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混池样品质量合格。结合体重与产香数据,去除提取DNA质量差的个体,在100个样品中,有74个样品符合实验要求。通过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总共测得1014.48 G raw data,去除低质量reads和冗余数据后得到151.9 G clean data。以ls35为参考基因组[10],整体比对率达到99.55 %,测序深度为52.49 X,覆盖率达到94.96 %。总共得到8259 941个SNP位点,其中98.91 %的突变位于基因间区内。

2.2 FSHβ和LHβ基因内SNP位点验证

结合参考基因组基因,本研究采用飞行质谱检测方法对林麝74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候选基因FSHβ和LHβ序列(GeneBank:JN164268,JN164267)的已知信息,选择28个潜在SNP 位点进行质谱分析验证,20个成功分型,具体位点信息如表2所示,质谱分型结果如图1所示。说明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的SNP位点大部分是可验证的。

表2 SNP位点位置信息

2.3 试验群体遗传学参数

对质谱分型成功的20个SNP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4个样本中,SNP01和SNP03哈温P值均小于0.05,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这些位点不作单倍型分析。其余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详细结果见表 3。

表3 基因多态性分析

续表3 Continued table 3

续表3 Continued table 3

2.4 SNP与林麝产香性能的关联分析

通过单个SNP位点与产香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明,位于LHβ基因的9个SNP位点中,SNP13与林麝产香量性能显著相关(P<0.05),TT为优势基因型。这些位点与体重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4)。

位于FSHβ基因的9个SNP中,有2个SNP位点SNP15、SNP20与林麝产香量显著相关(P<0.05),SNP15中AA为优势基因型,SNP20中TT为优势基因型。这些位点与体重的相关性也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5)。

3 讨 论

3.1 试验材料的选择

林麝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实验材料来源珍贵。本研究操作人员熟练了掌握林麝血液采集的方法,在尽量减少对林麝刺激的情况下,迅速采集林麝肢外周静脉血,为试验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研究原材料。

本研究材料来源地马尔康养獐场,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养麝驯养基地,现存林麝800余头,有300多头公麝可作为试验对象,最大限度的反应了选择的研究样本能代表整体和种群的特征,对分析林麝个体的基因型,估测不同基因型对泌香性状的关联分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前期生产记录,本研究能充分了解这些个体的遗传特点,弄清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最佳配合力方面的信息,为今后更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公麝群体,提高泌香性能,选育高产群体奠定基础。

表4 LHβ基因与产香性状及体重的关联分析

表5 FSHβ基因与产香性状的关联分析

3.2 林麝泌香候选基因的选择

研究报道性腺轴激素与林麝的泌香有密切关系,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泌香过程,具体林麝泌香的途径如下:丘脑下部→LRH→垂体前叶→LH、FSH→睾丸间质细胞→雄性激素→麝香腺→分泌香液→麝香内转化→麝香。本研究选取了与泌香过程调控密切相关的2个候选基因(FSHβ、LHβ)进行泌香机制研究。林麝与其他哺乳动物的FSH和LH基因是共同起源的[9],在泌香过程中垂体前叶碱性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FSH和LH作用于雄麝的性腺,通过调节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麝香的生成。汪建隆等[12]也证实FSH与LH影响麝香分泌。在分型过程中,本研究仅对上述基因的外显子和启动子区域进行了研究,没有对其内含子进行研究,研究不充分,还需进一步完善。

3.3 高通量筛选SNP位点的准确性

本研究在林麝全基因组水平上一共筛选了8 259 941个SNP位点,这对于深入研究其生物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产香候选基因FSHβ和LHβ的28个SNP 进行质谱分型,其中5个SNP位点由于技术原因质谱分型失败,3个SNP位点检测出来均无突变,其余20个SNP位点均成功分型,除去技术原因,分型成功率达87 %,因此本研究测得的SNP具有较高准确性。

3.4 LHβ基因多态性与产香性能的关联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LHβ基因的11个SNP位点进行验证,并将其多态性与林麝产香性能进行关联性分析。其中SNP01和SNP03的哈温P值均小于0.05,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是,群体中人工选育对这一基因座的选择压力不强,所以要提高选择强度,进一步加强选育工作。其余9个SNP位点,通过单个SNP位点与产香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明,编号为SNP13的位点突变,与林麝产香量性能高度相关(P<0.05)。SNP13距离基因启动子3648 bp,位于基因下游1758 bp处,碱基C突变为了T。其中TT型个体相比于CC、CT型个体产香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是优势基因型。林麝体重与LHβ的SNP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说明LHβ基因多态性对林麝的体重影响不大。

3.5 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香性能的关联分析

在FSHβ基因上下游验证得到9个SNP位点,通过单个SNP位点与产香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明,分别位于基因上游1904 bp处的SNP15和1341 bp处的 SNP20与林麝产香量性显著相关(P<0.05),SNP15中的AA型与GG型个体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是优势基因型。体重与FSHβ基因相关性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FSHβ基因多态性对林麝的体重影响不大。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100只圈养林麝进行多态性检测,在全基因组范围得到了8 259 941个潜在SNP位点。利用质谱分型,对100只林麝进行质谱分型,结合体重与产香数据,去除提取DNA质量差的个体,发现只有74个样品符合实验要求。在FSHβ和LHβ基因中及上下游验证得到20个SNP位点,其中14个SNP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并发现位于FSHβ基因上游的SNP15、SNP20和位于LHβ基因下游的SNP13与林麝泌香性能高度相关(P<0.05)。这些突变位点可作为分子标记运用于林麝的人工选育,并为高产香林麝群体培育选种提供辅助依据。

猜你喜欢

麝香多态性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妊娠期女性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于德泉院士:磨剑40年攻克人工麝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