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生命的叙述
2021-05-24铁栗
铁栗,本名王建国,黑龙江双鸭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北方文学》《山东文学》等,出版散文集《从淡绿到金黄》《大理天空下》。
进到那片墓地时,一场雨已经飘过去了,坡上呈现出清冷的亮色。雨是“清明”的标识,就如一缕哀伤的情绪,有了它节气才算活着。我朝远处望望,齐膝的杂草形成张力,静静地铺满了灰黯的视野。不过也好,既然凄荒是被墓地渲染出来的,山水也就有了人文的气息。
山路蜿蜒曲折,并且到处都是支岔,把人的目光引向别处。有个男子坐在那边的坟前,他已清除了坟上的杂草,正与坟里的人小声说话。无疑,这是个迷茫的人,他不知道人生的篷帆该泊于何处,于是就对着坟墓不停地询问。因为距离隔得远,听不清他具体说了什么,只听清他唤到的一个名字。那个名字属于女性,由此我便断定,坟里埋着他的妻子。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这男子当是中年丧妻,人生最大的不幸被他摊上了。像这样的人心里都积着苦楚,所以他一直都在诉说,并且一边说还一边喝酒。酒已使他毫无顾忌,诉说之中他很激动,拳头不断地砸向胸前的空气。此后他的声音就提高了,再传过来时就像经过了阳光的过滤,回旋飘荡又透着清晰。原来他是在抱怨,他在抱怨妻子不该走得那么急迫,还说她不该丢下他和孩子。说着他就哭起来了,一丝口水挂在唇上,闪着晶亮的光。
我知道男人痛哭大多是不希望别人看到的,于是就快走了几步,去找我母亲的坟。其实那座坟就在眼前了,从这里朝着左边望过去,那个男子仍在我的视线里。站在这样的地方心绪就柔软了,我像是接受了这特定情景的安排,一种伤怀升腾而起。我冲着母亲说了句什么,声音太小,连我自已也没听清。不过这已无关紧要了,我母亲已故去了20来年,初时的痛感早已平复。我伤怀的是时光的流动,是生命的易逝,是与不测抗争时的无奈。
那时母亲还很年轻,怎么算也才40出头。像这样的年纪就疾病缠身,她的内心定然是难以平静的,但她却从未显出过焦躁。她似乎已经知道自己不久就会离开人世,就让我找出那件红色的外套放在枕边,并叮嘱我届时不要忘了给她穿上。那几天她的一只脚已迈进死亡的地界,医生要把她拉回来,一直想让她住进重症监护室。母亲没有听从医生的意见,她说还是算了,多活几天又能怎样?对此我是理解的,我知道,她是不想失去最后的尊严。
终于有一天,母亲吐出一口长气,然后就离世了。我把她送上山来,想念她时我便来到这里,并把眼前的荒疏当成生命的境遇。有时很晚了我仍不下山,这当然不是我对旷野的眷恋,而是把下山的事彻底地忘了。在淡淡的夕照之下,我看到时光越过了俗尘,一副酩酊的样子。它似乎是要回到家里去,但它找不到家门了,一路地跌跌绊绊,一路地胡言乱语。这个过程让事情有了悖反,母亲变成了面容清雅的小媳妇,而我却变成了地道的老人。
生命的过程向来如此,如果你没进到它的暗处,你就看不清它的本质。这种本质多是后来的显现,在你对它还没完全认知之前,它总是保持着它的幽暗和无形。有时我分明已经被它触及,被它惊愕,却还是不能将它看清。生命只是从时间中走过,它的明亮或者幽暗,本来就没什么定数。这个过程有着太多的包涵与牵连,一百个人体验就有一百种滋味,每一种都得噙在舌尖。正是因为如此,生命从明到暗地走到最后,其实都是一份独有的过程。
或许这也算是一份独有,近些年我来到母亲的坟前,总会听到一种声响。那是什么在响呢?我猜那是岁月,是岁月在寂静中裂开了缝隙。我当然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只是这种错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就如来自天庭的抚慰,隐约迢递,让人感动。之后我一直在想,那道缝隙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从中看到我与母亲的过往,还是在预示着我所面临的现实?对此我是无法推测的,我只能认真地朝那缝隙里望着,等待着突然的恍然大悟。
有很多时间,人所说的恍然大悟,其实都是原有思维的破碎。通过那堆碎片我终于看清,万物皆有缝隙,那是时间老去时的直观显现。比如冰封的江面,天气慢慢转暖的时候,融化就会形成它的缝隙;比如人的生命,年纪渐渐变老的时候,衰弱就会形成它的缝隙。除开永恒的时间,世间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会裂开缝隙,都会塌陷下去。
人的衰老是生命由明向暗的转换,这种事从来都是不由分说的,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源于意愿的选择。衰老不只是一个词汇,还是一种残缺,一种伤怀,一种侵入……两年前的突兀一天,它忽然地来了,我的生命遭到了它的疯狂刈剪。最初的感觉不是疼痛,就如灵魂离开了身体,在冷风中瑟瑟颤抖。这个时候我的眼前一片空茫,我感到死亡已经离我很近了。
在送往医院的救护车上,我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鸟,沉重的飞翔已让我十分疲惫。视野里一派苍茫,那份空阔预示着死灭,让人不敢琢磨。翼下的山似在涌动,却毫无声息,就如这天空的蓝,静谧中透着险恶。我不想停在那种预示之中,于是就奋力扇动翅膀,直到泪水模糊了眼睛。
眼前的空阔变为苍凉的雄浑,我知道我已无枝可栖,一种绝望穿透了我堵噎的胸膛。隐约中我听到一种声音,幽深辽远,像是从雨雾中穿越而来:爸,你别难过,我会全力救你,你要坚持!
我努力地辨别着,终于确定那是女儿的声音。那一刻我是激动的,就像久困孤岛的人看到驶来的帆船,脸上的泪水开始倾泻。可是很快,那声音就似是而非了,如同一阵风吹了过去,越来越远,直到我的听力无法够及。这时我才回想起来,我并没在空中飞翔,而是躺在去往医院的救护车上。意识到这点我反倒失望,忽地一下,那种幽冥的感觉再次涌来。
第二天,或许是第三天,我隐约地感觉出来,黎明的手指正叩击着我的意识。我睁开眼,看到我的女儿站在床前,她正对我打着手势。这无疑是针对我的,而我却听不到她的声音,也无法感知她的意思。一时间我开始滞塞,我心说女儿在和我说话呢,对此我应该怎样回应?还有,老伴也站在床前,她的脸上满是对我复活过来的庆幸,对此我又该说些什么?
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或许原来知道,现在忘了。我努力地回想着,渐渐就有往事发出轻叹。让我奇怪的是,每有一种记忆在我大脑里复活起来,我都会莫名地感到惊讶。我想起女儿刚出生时,她的额头皱纹纵横,脸上布满沧桑。那一刻我竟有些不安,之后是无边的感动。我认定她是從遥远的暗夜中赶来的,她在那片暗夜中匆匆赶路,为的就是要促成与我的父女情缘。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卸去了所有的云水禅心,认真地对待着一个个的未来。
到了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单位的运转呈现了死气,我必须得辟出一条生活的新路。白天我到一家文化公司打工,晚上仍然坚持创作,这两件事最后竟成了我一世的憧憬。好在脚下的路是明亮的,太阳就在头顶,我的体内充满了阳光的因子。只是这样的路过于漫长了,我每次向着远处瞭望的时候,总会觉出隐约的疼痛。后来我才知道,赶路是要步入荒野的,双脚与四季摩擦,岁月就变得锋利了,我痛,是因为那种利刃割破了我的年华。
不知道是想让模糊了的往事清晰起来,还是写作的本身就需要追究过往,我开始向着岁月的深处回望。有时我会看到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还很年轻,明眸皓齿的样子。那天我从打工的地方往家走着,猛然看到我的女儿站在一个烧烤摊前,她望着食物的眼神儿让我心碎。那一刻我反倒安静,我确信这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文学命题。自此,我对这个命题无法绕行。
當许多的春秋匆遽地走过,我的生命进入到暗处。现在,医生说我仍处在危重之中,对此我是相信的,因为我邻床的两个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和我得的是相同的病,而且看上去比我还要年轻。人的死亡和生存原本就是矛盾的,一方面人会将死亡看成是天与人的和谐,另一方面却对死亡无比地恐惧。这说明人类早已知道,死亡不同于睡觉,睡觉可以在第二天醒来,而死亡却是再也醒不了的。既然如此,我害怕死亡,这其实很正常。
我坚持着不死,无论医生怎么说我都坚持着,所以我看到了另一个女子的离世。那个女子好像叫宣儿,离世时她丈夫“宣儿宣儿”地喊着,似乎这样就能将她唤回。可他最终还是绝望了,他把一个“宣儿”含在嘴里,再吐出来时就变成喃喃自语:真就不管不顾了,活着就那么无趣吗?这么说着的时候,他的声音潮湿起来,两行泪水在他脸上彷徨着出路。我知道无论他怎样克制,那些泪水都将漫过他的岁月,直到把他浸泡成苍白的颜色。
与那个叫宣儿的女子不同,属于我的黎明还在来临,只是缺少了从前的庄严与活力。按说这已十分幸运了,但此时我已看多了岁月对生命的扬弃与吐纳,所以我仍然留存着那份忧心。差不多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总是会有医生把我老伴叫出去,而且每一次都那么神秘。老伴出去之后病房就安静了,我像被放置在时间之外,心绪幽暗却十分清醒。因为这份彻骨的安静,我听见时间生出了牙齿,怪兽似的呜咽着,咔咔地咀嚼着我的身体。
那天下午,终于有人来看我了。其实我已经辨认出来,来看望的人是杂志社的小彭,但我却仍然继续着艰难的辨认。疾病让我变得恍惚了,看到小彭时,我感到她离我还远,就如山顶上刚刚显露的晨光。后来那缕晨光便开始晃动,我心说,好呵好呵,这定是小彭从很远的地方认出了我,她正举着火把轻盈地向我靠近。我知道这便是情义的丰盈模样,对于处在我这种状况中的人,能感受到情义和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义其实是一回事。
小彭对我说了很多话,总体的意思是现在的医学很发达,让我相信我肯定会好起来。我沉湎于生命的美好,渐渐就把她的话当成疾飞的春燕,它们的穿梭让我内心沙沙摩响。借助于大片的春光,我看到了小彭眼里的坚定,那是一种具有美感的坚定。像这样的美感又是具有质感的,所以我开始深信,她的话是对我的告知而不是安慰。告知和安慰完全不同,一种是从事物当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一种是从人心当中流露出来的善意。
此后又有许多文友来看望我,他们用情义的光芒把我照耀成春天的孩子,我又开始了对于生命的倾赞与歌唱。我当然还会坚持写作,只是这种坚持变得艰难了,就像我住医院时所坚持的不死。有很多时间,我反复地调整着目光,惊怕看错眼前的世境变幻。其实我以往的写作也是这种状态,在我写出的文字里,同样可以看到隐约的深绿,同样可以看到灵动的人群。如此我便可以肯定,我之所以至今不能与那些文学大家站在一起,不是因为我缺少了他们的才气,而是因为我缺少了他们的血性。我得承认,我是真的老了。
人的苍老不仅是度命方式上的转换,还是体力和思维上的流散,这是亘古的法则。那么,会不会就是因为这种转换和流散,我坐在母亲的坟前时,才感到岁月裂开了缝隙?对此我仍然无法推测,我只能继续朝那缝隙里望着,继续等待着突然的恍然大悟。一阵风吹过,荒草和树叶发出声响,我侧过头去,看到那个伤心的男子朝我走来了。这一刻他的脸上满是笑意,那种笑像要唤起什么,却无法盖住他内心的忧郁。我们开始聊天。
他:刚才我实在是太憋闷了,痛快地哭了一场,现在好受多了。你也不要过于克制,心里难受就喊上几声,反正也四周无人。
我:不用,我母亲过世得早,起初的痛感已被岁月平复了。我看你面对的那座坟,好像还是新土,里面埋的是你妻子?
他:是。其实我也想明白了,人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死去。既然这样,也就别在乎活多长时间了,关键是活出了什么滋味。
想来是因为刚刚哭过,男子的声音还很暗嘶,却带了某种温润。再和他聊下去时,他的话就越过了原有的人生格局,简单中透出深刻。他说,人就是因为生命短暂才抓紧赶路的,这里边隐含着靠近目标的意愿,也隐含着赶路过程的艰辛。但是人就这样了,该经历的都得经历,该变老时就得变老,否则你就不能离开那个狭窄的角落,也不能进入那个宽阔的世界。
显然,眼前的男子也是赶路人,没聊多会儿就下山去了。走出几步他停住脚,抬起头望了望天空,然后对我说:云又厚重起来了,可能还得下雨,你也早些回家吧。我也望了望天空,云不仅厚重,还很低沉。以往我见过这样的云,不是在落雨之前,而是在它们集中在西边的山顶之后。那时候太阳还没完全沉落,耀眼的光束从云层里透射下来,山峦上就有了许多的光柱。现在那种夺目的灿烂没有了,远处一片暗绿,浓重的烟霭正在山坡上蠕动。
一只孤鸟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它奋力地扇动着翅膀,在云层与山峦之间艰难地飞着。我看不出它要飞往何处,但我看出这是一只老鸟,它的飞翔只是缘着宿命和天性。这就好比我平时的写作,心灵与事件在猛烈地碰撞,许多偶然就突然地呈现了。曾经的轻车熟路已经成了记忆,远处的苍茫在朝它逼近,飞翔就成了对于生命的超越。天空变成了黑灰的重色,在那只老鸟艰难凄冽的飞翔中,我看到的是一种轩昂,一种坚韧,一种高傲。
渐渐地它就变小了,像强劲的音符慢慢变弱,只留下了深长的意味儿。起初我仍能看到它的影子,后来它就变成了一个黑点儿。我说不清那是怎样的道理,在它即将消失的那个瞬间,它竟闪出了金色的光亮。之后就有雨丝飘荡了,我在天地的空茫中往山下走着,一路上总想着那只孤鸟。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