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
2021-05-24王茜
编/王茜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中,多少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合肥这块腹地上曾活跃过多少热血爱国者?他们不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行动阐释爱国爱家的意义,还用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告诉下一代家国的荣誉和使命。
【人物简介】
冯玉祥(1882—1948年),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妻子李德全是中国第一位卫生部女部长、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1934年冯玉祥与家人在泰山合影)
【名言】
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冯玉祥赠侄子冯忍言、季苹夫妇
《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要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这首《我》是冯玉祥对自己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冯玉祥去世后,这首自题诗被刻在他的墓碑之上。
【家风故事】
给侄子改名“忍言”
冯宏谦原名冯忍言,是冯玉祥的侄子。“九·一八”事变后,28岁的冯宏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西北军。冯玉祥对亲属一贯要求严格,为了防止侄儿打着他的招牌惹是生非,特地将侄儿的名字改为冯忍言,意思是少说话,多约束自己。在伯父言传身教下,冯忍言投身革命,体察民情,克勤克俭,当了多年县长,除了日常衣物外,别无贵重东西。冯玉祥了解了侄儿的政绩后很高兴,即兴挥笔,写出对他的教诲:“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布衣”夫人
“衣不在华丽而在适体,食不在精而在养生,住不在高大而在清洁。”冯玉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功高位显,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常穿布衣便服,出行不多带车马随从。他自己磨豆腐、种菜、养鸡养鱼,甚至和太太李德全的婚宴也只是四菜一汤,饭是馒头、小米粥,没有烟酒招待。
李德全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吸引了冯玉祥,那就是朴实。婚后,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毫不犹豫地说:“我看你天真直率!”冯玉祥反问李德全“你为什么嫁给我”,李德全回答:“是上天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夫妻问答珠联璧合,一时被传为佳话。嫁给了冯玉祥,李德全一下子就成了五个孩子的母亲。和冯玉祥的前妻一样,李德全也从不以官太太自居。全家十多口人,诸事繁忙,但是她没有请过保姆,自己一人忙里忙外。冯玉祥四处征战,她大多时间住在北京,每次去看冯玉祥,坐的都是三等车厢,没有一点达官贵人夫人的做派。李德全用她的朴实和爱心,为冯玉祥挑起了家庭重担。
教育子女从不娇宠
冯玉祥不仅做到了正己、正家、正军,他的家风家训更是时刻熏陶教育着后人。他经常对子女说:“你们几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爸爸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做有志气有出息的人,今后都成为对民众、对社会有用的人。儿子冯洪达留学美国时,他每次给儿子去信,总要细心地附上关于国内政治大事的剪报,培养孩子从小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924年4月22日,长子冯洪国要外出学习,临行时冯玉祥教诲他:“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做好人。”要他大公无私,敢于吃苦,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怨言,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深情地对冯洪国说:“这是我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都没有,甘心情愿为百姓效劳。你年纪尚小,不知道做人的难处。作一个好人必须经过磨炼。”冯洪国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大公无私,敢于吃苦,做一个“无我”的“好人”。
冯玉祥对子女教育严格,从不娇宠,除了要求大公无私、克勤克俭外,更鼓励他们独立生活。冯玉祥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寄附在父母的泽荫下,过纨绔子弟的生活,因此他要求子女都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说:“没有学问谁也看不起你,如没有真正的学问更是无人看得起。”临终前他还告诫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钱。这两样比较起来,那钱毕竟是空虚、很软弱的,一旦拿它换不出东西来,它就是一点用也没有了。所以,爸爸总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做个有能的人。”
在这样的家教之下,他的儿女大多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女儿冯理达是第一批到苏联学习的留学生,回国从医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赶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党的女儿”的信仰之歌,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冯玉祥将军故居内的塑像)
(冯玉祥自题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