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超声征象与CRP、VEGF-C、CD3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21-05-24张爱红赵晓欢申国升
张爱红,赵晓欢,申国升
(衡水市中医医院功能科,河北 衡水 053000)
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有研究报道,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肿瘤疾病中居首位[2]。目前认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家族史、遗传、生殖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乳腺增生性疾病[3]。据统计,2015年中国乳腺癌发病病例约有26.9万,死亡病例7.0万,分别占女性肿瘤发病的15%和死亡的7%,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4]。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团块型、结节型、导管型、囊肿型、弥漫型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特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5-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管生成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7]。免疫组织化学分子CD34对肿瘤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提示作用[8]。本研究主要分析乳腺癌超声征象与CRP、VEGF-C、CD34表达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诊断以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于衡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年龄35~49岁,平均(42.9±2.3)岁;体质指数23~24 kg/m2,平均(23.7±3.0)kg/m2;肿瘤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6例,浸润性导管癌89例,黏液腺癌15例;肿瘤转移情况:腋下淋巴结转移59例,未转移61例;肿瘤最大径≥2 cm 62例,最大径<2 cm 5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34~48岁,平均(42.4±2.1)岁;体质指数23~25 kg/m2,平均(23.4±3.5)kg/m2。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衡水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9]中的诊断标准;②乳腺癌患者为首次发病;③正常对照组的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脂等均正常;④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为Ⅱ~Ⅲ期。排除标准:①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②乳腺急性炎症期患者;③具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1.3.1超声检查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乳腺超声检查,采用超声仪(荷兰PHILIP,HDI3000)进行扫描,超声频率设定为5~12 MHz,嘱患者取平卧位,首先对患者的乳头、乳晕进行扫描,其次按照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乳腺扫描,观察乳腺病灶部位的大小、边界、钙化以及血流情况。同时分析血流分级以及动力学参数最大流速(maximum velocity,Vmax)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依据Adler半定量方法进行血流特征分级:病灶内未发现血流信号为0级;病灶部位有1~2处点状出血点为Ⅰ级;病灶部位发现1条主要血管,2~3条小血管,中量血流信号为Ⅱ级;患者病灶内发现4条以上血管并相互贯通为Ⅲ级[10]。超声分别由两名高年资住院医共同检测。
超声造影检查:完成以上超声检查后,切换为低机械指数造影模式,在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经肘静脉注射1.5 mL微泡混悬液,在120 s内完成超声影像获取。分别计算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fer time,mTT)、Imax/TTP以及流出时间(washout time,WT)。
1.3.2CRP、VEGF-C、CD34检测 两组患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L,以离心半径15 cm,3 5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温度设定为18~2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水平,CRP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免疫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160322),操作流程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对乳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以及病灶2~3 cm外的癌旁组织进行活组织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C以及CD34,人VEGF-C以及CD34多克隆抗体试剂购自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60311、20160103),肿瘤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物质,且染色细胞比例5%~50%为VEGF-C、CD34阳性,染色细胞比例50%以上为VEGF-C、CD34强阳性[8]。
1.4观察指标 ①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包括边界清晰程度、内部钙化情况以及内部血流信号。②比较两组Imax、TTP、mTT、Imax/TTP、WT及CRP水平的差异。③比较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C、CD34的阳性表达情况。④分析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指标与CRP、VEGF-C、CD34表达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分析 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显示,边界清晰54例,边界不清或存在毛刺66例,内部钙化49例。乳腺癌患者血流信号主要以Ⅱ~Ⅲ级为主,见图1。
图1 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1a为超声模式,1b为血流模式)
2.2两组超声特征和CRP水平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血流分级Ⅱ~Ⅲ级的比例、Vmax、Imax及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RI、Imax/TTP、WT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mTT、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C、CD34阳性表达的比较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VEGF-C、CD34阳性表达比例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见图2、表2。
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2a:癌组织VEGF-C阳性;2b:癌旁组织VEGF-C阳性;2c:癌组织CD34阳性;2d:癌旁组织CD34阳性
表2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C、CD34阳性表达的比较 [例(%)]
2.4乳腺癌患者超声指标与CRP、VEGF-C、CD34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超声血流分级、Vmax、Imax与CRP、VEGF-C、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超声RI、Imax/TTP、WT与CRP、VEGF-C、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超声指标与CRP、VEGF-C、CD34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乳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当患者因临床症状就诊时,多数已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所以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恶变对于患者的治愈具有重要影响。早期识别干预乳腺癌患者的良恶性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降低50~69岁女性患者的死亡率。研究显示,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11]。有研究显示,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对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获取量[12-13]。
以往研究显示,CD34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有效结合后,可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化性[14]。CD34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出芽生长,使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进展。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VEGF-C水平较低提示肿瘤组织的血供较差,肿瘤组织的生长速度减缓或出现坏死;在乳腺组织的增殖过程中,肿瘤的血供受多种因子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15]。对乳腺癌组织分子水平的研究显示,乳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变化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at作用蛋白30、Toll样受体4、缺氧诱导因子-1α显著相关[16];乳腺癌的疾病进展除受微血管的影响外,还与病灶部位的炎症反应水平有关,而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间接影响CPR水平[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血流分级Ⅱ~Ⅲ级的比例、Vmax、Imax及CRP水平升高,RI、Imax/TTP、WT降低。有研究认为,在乳腺癌病灶部位,随着患者的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的降低,其血流速度以及血流分级情况显著下降,血供不足,对病灶部位的肿瘤细胞浸润、增殖以及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肿瘤病灶部位血供不足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19]。有研究报道,乳腺癌患者血流信号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随着病灶部位血流信号的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肿瘤的远处播散风险也随之下降[20]。
VEGF-C主要反映患者病灶部位的血管密集程度。有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病灶部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甚至恶化均与血管密度显著相关[21]。随着病灶部位血管密度的增加,其恶化程度以及迁移风险显著增加[22]。而CD34阳性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情况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VEGF-C、CD34阳性表达比例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与CRP、VEGF-C、CD34显著相关(P<0.05)。而VEGF-C、CD34在病理学中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已得到明确的证实[23]。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在组织学诊断过程中存在采样的差异性,还有待大样本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与CRP、VEGF-C、CD34显著相关,超声对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