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蜱虫叮咬1例1
2021-05-24张玲玲卜晓琳
张玲玲,卜晓琳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上海 20013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发现阴囊寄生物2月”,于2018年7月25日就诊。患者长期居于美国,2月前在草地久坐后,发现阴囊南瓜子大小的灰白色寄生物,详细观察可见其足部会轻微活动,周围皮肤轻度发红,偶有疼痛。发病以来,患者无头痛、畏寒及发热等症状,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正常。既往身体状况良好。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阴囊左侧可见一约5mm×4mm×2mm、扁圆、灰白色虫体,其顶端牢固地插入皮肤中。正面光亮,背面见4对节段样足,未见活动。虫体连接处皮肤见红肿增厚的结节,伴触痛(见图1)。诊断:蜱咬伤。治疗:叮咬处消毒后局麻,用无菌镊子夹住蜱的头部向上缓慢垂直拔出,拔出的虫体上未见完整的口器,遂用针尖将皮肤中残留的口器挑除,局部消毒后包扎。4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破溃处愈合,未出现其他不适。
2 讨论
蜱虫属于蛛形纲、蜱螨目。蜱为人和动物的体外寄生虫,皮肤褶皱部位如耳后、颈部和腹股沟因皮肤薄嫩是蜱虫的首选寄生部位。在蜱虫口器刺破皮肤吸血过程中,会造成宿主感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微生物[1、2]。为预防蜱虫叮咬,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住宿环境中的蜱虫;进入蜱虫较多的林区或野外工作,应尽量减少皮肤的直接暴露,扎住袖口及裤腿。发现蜱虫叮咬时,第一要务是尽快移除蜱虫,因为叮咬的时间和患病风险显著相关[3]。可用镊子夹住蜱的头部,缓慢、垂直拔出。如果口器断在皮肤中,可用针头挑出。若口器未夹出且不能自行排出或分解,后期可能形成慢性异物肉芽肿,此时可切除。目前认为使用凡士林、指甲油、香烟烫等方法可能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唾液进入人体,增加感染的风险,应慎用。虽然蜱叮咬及蜱媒疾病地域性强,但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蜱虫在少见地区日渐增多,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图1 阴囊一个约5mm×4mm×2mm灰白色扁圆形的虫体,基底皮肤红肿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