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写不同的人物
2021-05-24
家长:
孩子的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本以为对已经写过人物作文的孩子来说会很简单,结果孩子却说这个作文题很难写,他不知道该怎么写。可是,就在这个学期,孩子明明写过《我的妈妈》《我的同学》这些作文,而且写得比较出色。同样是写人的作文,为什么换了人物孩子就写不出来了呢?
特级教师李怀源:
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孩子的迁移能力不像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强。首先,也许在孩子的内心,他没有将爸爸妈妈、同学和老师归为同一类人,他认为他们分别是具体的且不同的人;其次,孩子可能对爸爸妈妈比较熟悉,但写老师时就会觉得无事可写,尤其是与老师一对一交流比较少的孩子;还有一个困难是,在大部分小学生心里,老师是“神圣”和“神秘”的一类人,他们也说不清楚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遇到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尝试用两种方法来帮助孩子。
第一,让孩子冲破思想限制,引导他将小事“大写”。很多孩子之所以不会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很小的事情不值得写。写爸爸妈妈为什么容易写呢?因为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长,共同经历过很多事情。而老师就是每天上课、讲评作业,这些每天都重复的日常小事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平常、平淡和普通并不是不值得被铭记的代名词。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因为,在最平凡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
有一个小学生就写过一件极小的关于老师教他们握笔写字的事情:
我的语文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写好字的前提。他说,写字时笔要拿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梢之间,笔和作业本之间要保持六十度倾斜,掌心像握着一个小鸡蛋一样虚圆,握笔力度不松不紧,保证笔头能灵活地滑动。他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还手把手地给我们指导。
一般在小学中低年级,很多老师都会纠正孩子的执笔方法,但很少有孩子会在意这样的平常事。这个孩子细致地将这件小事放大,让我们从中感到孩子的确很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老师也在尽责地为孩子指导。这段文字很恰当地表现出孩子和老师的人物特征,是很精彩的描写。
人生本就不是像电视剧那样高潮迭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样的平淡中度过,所以我们应提倡孩子写人时写这样的小事。
第二,引导孩子多观察、细体会。有的孩子确实不擅长写这些平常事,他脑子里就只记得那些有趣、紧张、令人兴奋的瞬间,这样的孩子其实还是没有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
学会观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孩子通过观察能够增强自己的体验感,写作文时就会有更加细腻和深入的表达。所以,每天孩子上学前,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在学校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让他多注意观察学校中的人和事。和孩子聊天儿时,家长也要适当地进行引导。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家长在家里要多和孩子交流比较正面的话题,不要总是讨论班里哪个同学调皮、老师布置作业太多这样的话题。如果家长总是对学校教育抱有成见,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李怀源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三批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课程开发专家,“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实践导师,《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