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彩山水瓷画中皴与皴法的工艺表现及技法运用
2021-05-24王昌豹王惠祥
王昌豹 王惠祥
陶瓷艺术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现实载体,千百年来持续展现了中华文明生活与精神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粉彩山水瓷画拥有极高的艺术内涵,它将最具哲学意蕴的山水画与最具色彩格局的粉彩工艺完美的糅杂于一,从而得到了“真善美”的审美统合。
粉彩山水瓷画从清康熙创烧始到民国“珠山八友”的蓬勃发展,经历了由工艺美术走向艺术化的过程。尤其是在“珠山八友”时期的粉彩瓷画艺术,由于受到思想的解放与文人画的影响,创造性的将国画山水中的传统哲学语言与个人思想相结合,在表现技法和视觉传达上都有创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纵观陶瓷艺术研究,关于山水画以及粉彩山水画的研究有很多,尤其是以宏观视角来探讨粉彩山水瓷画的文章不在少数,本文却希望通过山水画皴与皴法的角度来谈粉彩山水瓷画,以及从思想层面来讨论山水瓷画的本源之思,以期以新的视角求得粉彩山水瓷画研究领域的全面化、多样化发展。
一、粉彩山水瓷画艺术综述
粉彩瓷属于釉上彩绘的一种,是在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的技术发展基础上而创烧的,粉彩工艺在康熙时期只是作为点缀作用出现在一些花蕊或配叶上,在雍正朝时期才开始得到重视并大幅兴起,乾隆时期粉彩瓷发展到了高峰,这时粉彩品种非常多,各种色地的都有。装饰方面,花纹和表现题材都非常丰富,而且风格开始向繁缛堆饰转化。
以国画为表现摹本的粉彩瓷画占有很大比重,山水题材就是其中之一,山水画在独立成科之前一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而且一直是以“人大于山”为主的画面表现。直到隋代开启了以山水为主背景,人物成为点缀的风向,成为山水画独立成科的历史前提。初唐时期,山水画就已经从人物画科中剥离开来,盛唐时期“双李”父子的青绿山水和王维的水墨山水奠定了国画山水的基础。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更是发展到了高峰,文人画风行,各种新画风也不断涌现。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依然是师古与创新同步发展,各种流派风格层出不穷,文人山水画逐渐成为主流。
二、皴与皴法的概念
关于“皴”和“皴法”二者是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说,皴是单纯的一种绘画技法,而皴法是具有理论意义的表现法则。
初期山水画的线条主要是以勾勒为主,然后再在勾勒后的轮廓之中赋色,随着山水画技法表现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一种以皴擦为手法的表现技法,其能够将山石的形状纹路、阴阳向背等等以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来。皴比勾拥有更加丰富的笔法变化,皴的运笔有中锋和侧锋,而且幅度比较大,常常会出现“面”的形态,而不像勾只有线的形态。皴落笔时依赖于作者对山石结构的了解,好的皴擦可以营造出空间感和延伸感。
对皴应用的不断增加就有了“皴法”,皴法的形成在技术层面来看必须有一定数量级的相似的、连贯的皴擦笔法规则。把这些规则系统的、规律的总结统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皴法。随着时代的不断推演,“皴法”也不断发展丰富,像“斧劈皴”和“披麻皴”是古代山水皴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现代的像“可染皴”和“抱石皴”都极具盛名。
三、“山水皴”的演变
在对山水画的历史、技法以及思想内涵探讨中,“山水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山水画的生命脉络。山水皴始于荆浩,其创作的皴法就像被斧头劈过的木头,因此而得名斧劈皴。斧劈皴一般用于表现北方的山石,风格雄伟壮阔。与此同时,董源的披麻皴在南方影响颇广。可能是由于江南独特的地质情况,以土坡为主,在笔法表现上皴擦的表现较为缓和。《图绘宝鉴》中就提到董源的山水画:“山石有用作麻皮皴者,有着色皴纹甚少,用色秾古。”披麻皴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以董源为代表的长披麻,还有一种就是其弟子巨然所用的短披麻。到了宋代,斧劈皴也有了新的发展,范宽的“雨点皴”由在轮廓阴阳向背处用点法修饰而得名。不同的山水皴法都是每个时代的山水画家对意象的感悟和对现实的表达,是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提炼精简得出的。
四、粉彩“山水皴”的工艺表现
以陶瓷为介质的“山水皴”在技法应用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工艺特性,在这个工艺与技法结合的过程之中,会产生独有的工艺技巧。粉彩瓷的工艺相对复杂,因此对进行山水创作的艺术家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创作者要对粉彩瓷本身的工艺技法和烧制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对料性的掌握和窑炉温度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二是,要对我国传统山水画的画理和画意有着深刻的了解,要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等传统美学的意义。三是要对皴与皴法了然于心,并且有技术基础。
粉彩工艺步骤大约分为画粉彩与填粉彩这两步。“山水皴”属于画粉彩的范畴之中,画粉彩首先要起稿,一般会直接在已经烧制完成的白地或者色地瓷器上进行,使用淡墨描画。然后进行制图工作,也就是用浓墨再在上一步的淡墨上描绘一遍,然后将其拓印,这样便有了图像的模板,下次再使用便可以直接拍图后进行勾线。“山水皴”在勾线这一步进行,一般落墨时,粉彩瓷是使用珠明料进行的。和纸上直接皴不一样,粉彩瓷需要将彩料用生料和水进行调和,这对油和料的比例掌握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因此在粉彩山水皴的过程中对工艺性能的熟悉是很关键的。
五、“皴与皴法”在粉彩瓷画中的技法运用
粉彩山水瓷画在“皴与皴法”上的运用多采取“披麻皴”和“折带皴”以表现南方山石的柔和线条。粉彩山水瓷画之所以以表现南方山石为多?原因有二,一是粉彩瓷的创烧与发展具有浓厚的“乡土性”,其生于南方成长于南方。二是粉彩山水瓷画多受到文人画的影响,从珠山八友的作品中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大多作品都是描绘的南方山水。
笔者在创作粉彩山水瓷画时多受到珠山八友代表人物汪野亭的汪派山水启发,在皴法上便以表现南方山石的披麻皴和折带皴法为主技法。在运用“皴”时,多注重阴阳向背、开合起伏以及回抱勾托的笔法表现。长披麻皴法多用于柔和线条的表达,用短披麻皴来表现断石危崖,表现出山林氲色、秀气灵动的南方山石。而又由于运用了粉彩工艺,在青绿山水的表达上,青绿釉料在烧制后会呈现出层林尽染的艺术特色,且又因为瓷本身的晶莹温润使其更具有水墨淋漓的表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