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清为有活水来

2021-05-23刘学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通性基本原理中国化

刘学

百年信仰笃定,百年初心弥坚。

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成长到发展壮大,一以贯之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百年党史,从思想理论维度看,就是一部探求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鲜明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品格的生动体现和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宝贵经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命运,出生入死,上下求索,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潮没能提供挽救中国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中研究和传播,并付诸实践。1918年起,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晨报》《觉悟》等一批报刊大量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李大钊发起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新民学会成员在长沙创办的文化书社,周恩来在天津组织的觉悟社等,一批组织和团体广泛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李达、李汉俊等发表译介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出版。马克思主义以各种形式得以传播,成为当时中国蔚为壮观的思想文化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出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是在一批扎根中国革命环境、致力改造社会现实的行动派中实现的,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答现实问题,回应时代之问,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彪炳史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道”,如何运用是“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循实而行,才能道术合一,道因术显,术以道兴。任何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做法都贻害无穷。

马克思主义置身中国大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鸣共振、相生相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高度的文化自觉。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机理和深层逻辑,可以发现两者有许多共通性。比如马克思主义描绘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与中国古代憧憬的“大同社会”具有理想和目标上的共通性;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阴阳平衡”思想有思维方式上的共通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具有立场和价值取向上的共通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具有方法上的共通性,等等。賡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脉打通,实现思想文化的创新创造,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不同时代的新形态,成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并非异质文化,而是具有相当程度同质性和共通性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有机融合,并且必须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立足、开花结果,并创造一个个奇迹,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宏大的理论视野、开阔的理论胸襟、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务实创新的理论品格,同时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真理性、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实践性特质。惟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和实践过程中,受到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和阻挠。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不断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必须更好地回应、回答、解决现实和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化中国”并行不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要使“根本”更加枝繁叶茂、“源泉”更加水深流长,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吸取经验,特别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引领理论建设和理论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共通性基本原理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从艺术共通性谈民族声乐唱法对戏曲唱腔的借鉴与运用——以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例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律师会馆与大学在法学教学方法中的共通性*——以Lectio和Disputatio为线索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传统皮影元素在现代动画的应用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