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道真题

2021-05-23仝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导图错误核心

仝利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主要是从历史专业角度,阐释历史发展的脉络。那么,对于高中生而言,如何才能将课程要求的素养,转化为高中生应该掌握得必备知识与必备技能,是更多一线教师更为关注的内容。

一、往年高考历史卷的常见问题

笔者从近五年的高考选择题入手,从历史思维逻辑的角度总结出选择题常见的错误设置特点,梳理出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

1.标准(下定义)

此种错误设置特点是,通过给出的材料,在选项中直接得出一个宏观上的结论或者概括,仅仅为命题者主观理解,而非有定论的历史史实。下面以全国卷试题加以说明(以下例证都为全国乙卷,前面时间代表年份,后面数字代表题号)

2.以偏概全(小数据大结论)。

此种错误设置特点表现为命题者,只是根据一段或者某一时期孤立的材料,即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或者是得出一个共性的认识,或者只根据一个史实,即得出一个最早、最晚、最大、最小、最多、最少、最高、最低等一系列的比较。

3.零和二元思维

针对学生的思维弱点,论述时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表述,对于高考时时间紧张,思维固化的学生,这种类型有非常大的迷惑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种错误的设置特点,都是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标准或者下定义问题考察历史解释;以偏概全或者小數据大结论考察的是史料实证;零和二元思维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历史答题中学生常见的几种错误,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现在比较有效的高考复习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系统,构建起宏观的知识体系,在大的框架之下,有机整合细小知识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做到全面复习。但是在构建导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的系统性框架,需要以一个宏观的阶段特征为引领,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否则只能沦为教材知识的简单堆砌,无法起到思维训练的效果。

以先秦时期为例,先秦时期最核心的的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那么围绕这个核心特征进行整合,政治方面表现为礼崩乐坏,经济方面的表现为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并且得到部分诸侯国的确认,思想方面表现为百家争鸣,都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界定一个最核心的阶段特征,将三本专题史有效整合。例如,秦汉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学生围绕这个核心,画出了以下思维导图:

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写的思维导图进行说明讲解,其他学生讨论提问完善思维导图,这是对思维导图的升华,真正体现了思维训练的效果。

2.小专题归纳

教材的编写是以朝代作为依据,在历史知识叙述中完整呈现历史全貌,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命题者更多的是关注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脉络,突出发展的过程及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这就需要对于教材的核心考点进行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常见的核心考点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古代的土地制度、古代的赋税制度,等等。我们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为例,通过梳理从西周的贡赋制到秦汉的编户齐民再到唐朝的两税法演进为明朝的一条鞭法到清朝的摊丁入亩,题词暗处的核心变化是征税标准逐渐由人头税向资产税过渡,人生依附关系不断减弱等一系列变化。厘清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就能加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有效答题。

三、结语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学科能力综合素养的考察,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也是新高考的题中之意。

猜你喜欢

导图错误核心
在错误中成长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第6章 一次函数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怒”与“努”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