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语情境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探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021-05-23刘家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香蕉情境探究

刘家璟

随着当代社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应用无处不在,英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笔者着力尝试情景教学,让一年级的学生演一演、编一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的自主探究和角色扮演。

一、语言习得离不开情境教学

据调查,情境教学能够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教学效果。

情景法教学是指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教具教学,把教具放在一起,用行动和手势示范新语言项目。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示范、肢体语言、实物教具教授新单词与新句型,并非通过枯燥地填充语法知识、用学生的母语翻译完成新授。例如,在学习“Please”与“Thank you”两个短句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根香蕉“Banana”,请一位学生上台拿着,用英语与动作告诉学生这时教师很想得到这根香蕉,于是,教师可以对着拿香蕉的学生说“Please”,该学生马上会意了,并将香蕉递给教师,教师郑重而激动地说了声“Thank you。”这时,再找几个理解词义的学生赠送香蕉,只有当学生说了“Please”之后,他才会得到香蕉,说过“Thank you”之后方可转身将香蕉赠送下一位同学。

二、情境教学中的探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许多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做的学习模式,其实不然,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培养学生有目的、有主题地合作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同龄人获得一定知识经验。因此,合作学习的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更自然地获得知识经验又可以让知识经验更加深刻,可以尝试多运用探究型学习方式,即教师给定单元语言知识范畴,学生自己构想场景与方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帮助确定主题

一年级的英语教材知识量并不多,但是对于长期生活在以中文为母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外来语的存在,没有过多的接触,会有些好奇,也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让学生知道用英语是表达中文的另一种方式。可以以单元为主题,让学生用本单元的单词编故事,一年级学生很少能说出句子,因此,可以让学生编排肢体动作剧,在出现会说的单词和句子时再说出英语,同时也是对本单元的一种复习与巩固。

(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让学习的成果更加显著,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还能有效地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生与教师间的互教互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实际的英语知识,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共享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

阶段性地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是学生获得认可和成就感的关键环节。让学生的探究成果公开展示,可以采取小组间交流、年级交流或者校级学习成果分享等。例如,课堂上的展示活动、小组制作录像带、家长会展示活动、校园小舞台展示活动、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予以点评,教师、家长予以同学点评等。这种方式既使得小组成员获得更多肯定,更加有成就感,又能从多角度提出建议帮助小组进步,还能通过学习与交流反思进步,吸取其它小组成果展示的经验,小组合作越做越好。

三、情系小组合作过程,境入英语教学体系

提到低年级小组合作,也有不少教师表示反对,认为会造成课堂混乱。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很难在学生合作中关注到每个学生由此造成课堂低效,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认为学生坐端正了,这样的听课就是高效,无需小组合作;二是有的教师准备不足,缺少课堂组织小组合作的经验。观念的改变需要理解小组合作的优势,经验的不足可以通过交流学习获得,为此分享几点在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互补的组合

进行探究型小组学习模式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分组。低年级的学生从未尝试过自己分组,有些甚至连班上学生都认不全,更加不好意思主动去找搭档。因此,教师的分组时需要合理挑选,3-5人为一组,一年级的学生组员一多,角色分配会耗很多时间,因此,每组挑选一个较果断有主见的学生充当组长,根据组员表现激励组员轮流争当组长。并且小组成员之间要能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互补,例如,性格上、爱好上的互补,等等,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影响。

(二)启发性的话题

在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的话题与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这都是教师做探究型小组活动很好的主题,布置学生任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话题,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尤其一年级的学生,尽可能讓他们表演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平时学英语中添加设计一些手势,在看到一些手势时就知道这时表演者拿出来的是一个苹果还是气球,将生活场景带入英语学习中。教师也可以让一组学生表演,让其他学生来挑战,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和学习动机。

(三)巧妙地质疑,大胆地猜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寻疑是学生思考并主动寻找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寻疑。例如,让一组学生展示后,让其他学生讲解复述故事,同时,提出一些细节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教师问:“刚刚A同学问了B 同学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们会回想起“What's your name?”教师接着提示:“那么他们认识吗?”每位学生记到的细节不尽相同,因此,得到的答案也会存在争议,正是这些争议引导观看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会帮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地思考。

中山市优秀英语教师张青梅曾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会中多次强调,在培养学生探究型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必须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这个“主体”主动地去探索、主动地去发现、主动地去体会和思考。

同一个语言范畴,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小组探讨排演出截然不同的两个情境故事,这就是学生的智慧,当教师给予了学生一些启示和一些空间时,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带给课堂不一样的惊喜。总而言之,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集中智慧,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体验生活。

猜你喜欢

香蕉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快手香蕉饼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瓶里有香蕉
香蕉
感悟三角形的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