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绳教学与核心肌群训练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1-05-23莫小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肺活量跳绳体质

莫小华

【摘要】跳绳运动目前已成为众多学校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它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12周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效果。研究证明,12周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有促进作用,不仅可改善其身高与体重增长情况,而且还能改善他们的肺活量、50米成绩、坐位体前屈,值得在小学生中开展。

【关键词】12周跳绳运动;小学生;体质;干预结果;肺活量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的现象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体质下降,而肥胖率也有所升高,这些都直接威胁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成为我国青少年健康面临的巨大问题。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及国家体育总局在2006年12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提出3年内要让超过85%的的学生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经运动技能学习,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促进体质的全面提升。跳绳是一项有悠久历史的运动,而且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也逐渐开展起来。从国外有关报道中看出,跳绳可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同时增强体质,但在国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为了进一步探究12周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本次就XXX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XX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学生进行研究,其中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为对照组,开展常规体育课教学,另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为观察组,在常规体育课教学上加用12周跳绳运动。纳入学生及其家属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运动禁忌症。对照组:男学生24名、女学生16名;年龄9-10岁,均值(9.45±0.33)岁。观察组:男学生26名、女学生14名;年龄9-10岁,均值(9.44±0.41)岁。两组学生在年龄与性别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体育课教学即可,每周3次,每次40min,连续进行12周的体育课教学干预。

观察组学生除了对照组教学方案,还加用跳绳干预,每周2次,每次40min,连续干预12周,即观察组学生在每次体育课上,除了基本的体育教学,还指导学生完成跳绳练习,比如,个人绳、车轮绳、单长绳、交互绳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跳绳教学时需做好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骨骼特点为:软组织较多,弹性丰富,坚固性较差,而跳绳教学时注意学生形成正确的姿势,避免出现畸形;应有组织、计划、安排地指导学生完成定时跳、男女跳、比多跳、男女混合跳、等组对抗跳、达标跳等,同时配合个人单项训练或集体活动游戏等丰富跳绳的内涵,但是也要注意学生的休息,避免运动过度。同时,小学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出现疲劳,但神经过程灵活度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较强,为此疲劳快,恢复也快。掌握该特点开展训练,明确小学生脏器与身体更易动员,准备时间比成人更少,可较快过渡到正式训练。

两组学生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均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等测试,均参考《国家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标准》完成相应的测试,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便于统計学分析及干预前后对照。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质测量结果,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

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包括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2.0分析,P<0.05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两组学生干预前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前述指标均有一定改善(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身高更高、体重更轻、肺活量更大、50米成绩明显提高、坐位体前屈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见表1。

三、讨论

体力活动的缺乏是导致当前儿童及青少年体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有关研究报道中看出,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对于增强体质、控制体重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能为今后体力活动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美国2008年在其体育活动指南中就提出:为了确保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每天至少开展>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但是,儿童青少年体力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静态的生活方式造成久坐时间过渡,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国内外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何通过运动锻炼提高儿童青少年的日常体力活动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跳绳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跳绳可分为多种样式,比如,正摇跳、反摇跳、正反双摇跳等。多种样式跳绳满足新时期的需求,这种运动也算国内新兴的运动,但关于这种多样式运动对小学生体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次研究希望通过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的干预效果来为广大小学生开展多样式跳绳运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让更多学生接受跳绳运动。

本次对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学生进行研究,其中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为对照组,开展常规体育课教学,另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为观察组,在常规体育课教学上加用12周跳绳运动,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干预前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前述指标均有一定变化(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身高更高、体重更轻、肺活量更大、50米成绩明显提高、坐位体前屈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12周跳绳的小学生,可更好地提高身高,避免体重过度增长,从而避免了肥胖发生,而且提高了50米成绩与坐位体前屈及肺活量,间接增强了小学生的体质。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有类似效果,有学者研究中证实跳绳可显著提高学生升高、50米成绩。跳绳作为纵向运动,能明显刺激骨骼生长,而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高与体重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增加,但体重非自然增加,则会导致肥胖率升高。跳绳可提高50米成绩的原因在于:跳绳运动参与的肌群较多,每个动作完成需全身肌肉协调与配合,同时腿部还要克服自身的重量才能完成不断的跳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腿部的理想,同时促进全身肌肉更好地配合。此外,在研究中发现12周跳绳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肺活量,分析原因在于:跳绳作为全身运动,每次跳跃,全身各个器官与肌肉都会参与运动,导致能量的消耗较大,而且需氧量也较多,和传统体育运动与传统跳绳比较,这种多样式跳绳有更繁多的动作,而且绳种丰富多样,甚至结合了体操、武术、舞蹈等动作,运动量更大、更强,这样就需要更好地肺活量支撑。这种跳绳还有一定的观赏性,因为其融合了音乐、舞蹈、武术等元素,在原本稍微枯燥的跳绳基础上演变为体育表演类项目,明显提高了观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12周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有促进作用,不仅可改善其身高与体重增长情况,而且还能改善他们的肺活量、50米成绩、坐位体前屈,值得在小学生中开展。

参考文献:

[1]谢立荣.跳绳运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9,14(29):131-132.

[2]杜菲菲.跳绳对小学5-6年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

[3]付法特.跳绳课课练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J].人文之友,2020,17(1):214.

[4]刘干,刘丹松,柳鸣毅,韩锐.跳绳运动对增强小学生体质的运动干预效果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8:3.

[5]朱雪山.跳绳对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27(10):38-39.

[6]江波.跳绳运动在体质健康标准实行中的实效性[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5(3):239.

[7]王丹妮,姜少英,张东.花样跳绳对铁岭市西丰县小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3(18):160-161.

[8]席文婷.跳绳运动对6至8岁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J].拳击与格斗,2018,22(10):5.

猜你喜欢

肺活量跳绳体质
跳绳的起源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NO.10 跳绳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轻松测量肺活量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