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张老师

2021-05-23刘喜权

参花(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泥课桌教学点

几年前,在一个夕阳洒晖的夏日傍晚,我在老家的土路上,撞见了自己小学一年级时的张庆高老师。当时,张老师夫妇正在并肩散步。

夕阳金色的光芒,给他俩多皱的脸上,以及花白的头发上,灰淡的衣服上……镀上了一层亮丽的橘黄。

在离他们不远的路边的麦田里,正有大片成熟的小麦沐浴在夕阳的光照里。这些小麦,扎根乡村,平凡、朴实、不事张扬,却深得农人的喜爱,并以丰收来回报农人的付出,是乡村不可或缺的风景。这让我联想到了张老师,他正是具有麦子一样品格的人。

迎着走过来张老师,我热情地颔首道:“张老师……”

他似乎也认出了我。只见他面露喜悦,脱口叫着我当年的学名,声音依然如故,宽厚、沉稳。我曾多么喜欢听这声音,以至于一直留恋至今。

当我的目光和张老师的目光相碰时,发现他的双眼已经浑浊,失去了当年的那份清澈与明亮。蓦地,有一阵悲凉袭上了我的心头——无情的流年啊,已将我亲爱的张老师的双眸蒙上了一层岁月的风尘。庆幸的是,他还能认出我——认出这个他曾教过的依然碌碌无为的学子来。

而他的手,也是明显地有别于当年的那双细腻的手,如今已是青筋暴突,和他的脸一样苍老而多皱。

我亲爱的张老师,真的衰老了。

记得四十年前,我就读于家乡的刘庄小学。在读完了上半学期后,便转到了更近一点的分校,那时我们称这分校为“教学点”。这个教学点在距离我家西边约二里路的地方,北边靠路,西边靠河,东与北边靠人家。那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占地面积约二亩见方。设有两班一年级,一个快班,一个慢班。张老师教的是慢班。

慢班的学生,成绩普遍要比快班的学生差一点。因此,我明显地感到张老师的压力,他除了课堂上耐着性子给我们这群有点笨的学生仔仔细细地讲解外,课外的时间,也尽量地利用起来,把我们一个个分别喊去他的办公室,当着我们的面,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我们作业本上的不足或错误之处。他常常是最早地到教学点,却是最迟一个离开教学点。

还记得,当时教学点的课桌不够用,他带领我们到附近的小河边去挖黄泥,运黄泥,然后和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用黄泥垒成两个排列有序的土墩子,再在每两个土墩子上面放上板片,便制成了我们当年的课桌了。为了这些课桌,张老师没少吃苦受累。

忘不了的,还有他曾手把手地教我做作业的情景。

“二十一减去七等于多少?”

我对他的提问回答得吞吞吐吐。他却没责备我,而是用手中的钢笔在我的草稿本上画了二十一竖,又划去七竖,然后温和地叫我再数一数是多少?

“十四!”

“对!”他露岀了欣慰的笑容,连声音里都带着笑。似乎在传递一种信息:原来这根朽木也不是不可能雕琢成器的啊。那时他的每一个细微的信息,都逃不过我们对他的留心。我从他的信息里,得到了鼓舞与信心。

忘不了的,还有他曾日复一日地拿着粉笔,站在黑板前,伴着粉尘,苦口婆心地讲解;忘不了的,还有他曾孜孜不倦地批改着我们的作业,伴着慵懒的星星与月亮;忘不了的,还有他曾慈爱地抚摸过我的头顶……

我是多么熟悉他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举止;感知他的每一次脉动,每一分温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它却在那时,占据过我童年的心灵。那就是张老师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把我评为了三好学生,在我升入刘庄小学二年级后,开学时,学校颁给我一张奖状。当我高兴地将奖状拿回家时,父母见后也特别地开心。父亲将它张贴在堂屋后窗的匾额下面,只要从外面进入我家堂屋的正门,抬头就能看见它。我常打量着奖状上我的名字,比画着上面的“奖励”两个字如何书写。它,一时成了我虚荣心的寄托,成了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似乎我们家的土屋因它而蓬荜生辉起来。

这张奖状诚然凝聚着张老师对我的付出。每当看到它,就如同看到张老师那慈爱的面孔。这张小小的奖状,居然还是我学生时代得过的唯一的一张奖状。因为稀缺,而显宝贵,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刻,所以对张老师,对这张奖状,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

我和张老师虽同属一个村,离得不算远,但是,我却常年在外,以至于我对他都有点儿生疏的感觉了。时光是小偷,不光悄悄地偷走了我那记忆中青春蓬勃的张老师,也偷走了我的韶光。在时间面前,人与人是多么地平等。我看老师已老去,料老师看我应如是——我想,张老师面对着已风霜满面的我时,也一定如我面对他一般感慨良多吧?

我一直认为,作为老师,谁不关心自己的学子?谁不盼望着那一个个丑小鸭当中能有只白天鹅一飞冲天,或一鸣惊人?可是由于多方面的短板或不足,使得地处穷乡僻壤的老家的学子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以至于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的概率几近渺茫,因此,我还一直认为,一般而言,农村小学的老师,如张老师一般的老师,他们更迫切希望自己的学子中有只白天鹅惊艳地出现。

我还一直认为,一位老师,诲人不倦,穷其一生,如果没能教出几个可圈可点的学生来,未免遗憾!所以我理解我们以前的老师终其一生地关注我们的情结,那是他们在关注着自己付出后最终的成果,那是犹如农民在关注着自己辛苦种出的庄稼一样。张老师在刚才撞见我的时候,脱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是否说明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我?是否说明从他教过我之后,一直至今,关注了我几十年?是否说明他像所有关心着自己的学子的老师一样,那么殷切地期待……

可是,老师——我的小学时的张老师,我可能令您失望了……

“您退休后,工资现在能拿多少?”我和他寒暄着。

“享受公务员待遇,三千多块钱一个月!”他露出了知足的微笑。

就这么扯东扯西地闲聊一阵子后,我和张老师又分手了,迈向了各自的人生之路。他有他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路要走。他的路,正落满晚照,红彤彤的,绚烂了他们夫妇两个紧挨着的身影。我的路在哪?一个人一生或许都不知道自己所选择的路是否正确。

老师,老师,我多想请您指点一下迷津。唯愿您健康长寿,来日方长,再诉衷肠。

作者简介:刘喜权,江苏省灌南县人,系江苏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黄泥课桌教学点
黄泥水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赤脚黄泥郎
课桌上的小闹钟
挖“黄泥公公”
换课桌
选课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多角度想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