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综合日语》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23张琳
张琳
摘 要: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德育环节。在专业基础课《综合日语》课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增强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健康品格,还可以反过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思政教育的主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辅相成,实现了高校德育资源的整合,使思政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思政教育 《综合日语》 教学策略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因此,通过课堂路径增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我们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本文欲就思政教育在《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 思政教育融入《综合日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的当今社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由于课时有限,且选课人数众多,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不失为一种用足用好课堂教学以促进做好思政工作的良方。《综合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每周课程有8个课时,可以说是和同学们接触最多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增强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健康品格,还可以反过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2 思政教育融入《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实施内容
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展开,主要围绕三大主题展开。
第一,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纲要》指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有机结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党中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八个明确”从理论层面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的是怎样的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两个问题是纲领性问题,学生们应该时刻以此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和坚定努力的大方向。
第二,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遥想过去,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化体系,即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支撑起这些灿烂文化的是背后强大富饶的国家。因此,高度的文化繁荣反映的是国家实力,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重要之重,是根基。建立文化自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再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牢记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指导着中国人民的行动样式。接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新性发展。作为四大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和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务必将新时代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最后,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深深地融合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接受新鲜事物速度之快,令我们感到惊叹。但许多错误意识和言论也充斥着网络,我们要时刻警惕。当代大学生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参与错误认知,不发表错误言论,努力为营造健康、绿色的正能量网络环境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具有三个层面上的意义,即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人民层面。为了这个梦想,几代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开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最终,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战胜了外来侵略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并走向富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为了不辜负时代的使命,当代大学生务必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梦想的信心,始终秉承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实施方式
本课程思政教育主要采取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具体方式如下。1、课前阶段。首先,教师发布将要学习课程的思政元素,布置思政学习内容以及任务;其次,各小组领到学习任务后进行分工合作,查找相关素材,将相关素材制作精美PPT,推举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发表。2、课中阶段。第一,待本课知识点讲完后,就本课出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扩展学习;第二,教师引导,就本次课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总体概述;第三,每个小组代表就准备好的思政内容进行发表;第四,发表后,同学们进行讨论,加强学习;第五,教师点评、总结,组际互评,小组自评。3、课后阶段。首先,在学习通上布置课后思考题。每个同学就本课所讲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再思考,在学习通上提交感悟体会;其次,布置下次课的思政教育学习内容。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的思政教育,不仅可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思政教育融入《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功用
3.1 实现高校德育资源的整合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具有自组织系统的一门学科。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系统地接受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整肃思想,明确路线。它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显性作用。另一方面,应用于专业课堂的思政教育同样不可忽视。这是与专业结合的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契合性,更能引起思想共鸣,起到了重要的协同作用。思政教育的专业化是很有必要的举措,这也构成了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主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辅相成,实现了高效德育资源的整合,使思政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3.2 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认同度
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存在宏观控制有余而微观规制不足,課堂内控制有余而课堂外控制不足等问题。然而,应用于专业课堂的思政教育有别于正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它的特点在于与专业方向的高度融合,从而击中学生们的价值点、关注点、兴奋点,激发学习欲望和知识的真正内化,提高思政教育的认同度。正如前文所说,在综合日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我采用了以项目式教学法推进的思政学习,学生是主导,教师是引导。同学们所搜集的案例、视频以及发表侧重于和日语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人物和事件等,弘扬中日交流中的正能量和榜样的作用,剔除不当言论的影响,鼓励和鞭笞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完成自我人生形象的设计。
4 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这不仅要依靠高校思政课程,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德育环节。这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积极探索,构成了大思政教育的德育模式。《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的思政教育以项目式教学模式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为辅助,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知识的真正内化,并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认同度,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青年一代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江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综合日语III》课程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