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空间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以深圳市沙井街道南环路(锦程路-宝安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2021-05-22凌晨
凌 晨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成,深圳市对于城市景观提升的需求已不仅仅限于原有的二线关内,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市区,尤其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西部片区为重。本项目所在的沙井街道是深圳市的工业制造重镇,随着全市对“产业升级”的需求,道路景观绿化的提升无疑是对这一需求的重大响应,一改项目周边原有的旧工业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
2 总体设计定位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西起锦程路,东至宝安大道,全长3.27km,设计范围172043m2,与之相交的锦程路、松福大道、西环路和宝安大道均为城市主干道;沙井路和环镇路为城市次干道。其中项目南侧,从鸿桥工业园区至沙井路为南环沙涌河。本项目设计内容为人行道及边绿化带提升。
南环路北侧人行道,锦程路-西环路段中,边绿化带平均宽度有20m,可充分利用其宽度设计街边线性公园,是整个项目的重点;西环路-宝安大道段中,人行道周边多为居住区、政府及商业用地,几乎无边绿化带,因此景观提升方式以更换人行道铺装和车行中分带植被翻新为主。
2.2 沙井街道文化背景
随着“工业立街,魅力蚝乡,古韵沙井”这一发展定位的水落石出,沙井作为宝安工业重镇和传统文化富矿的优势得到明确和进一步凸显。本项目坐落于工业用地之中,与“工业立街”交相呼应,因此项目对于沙井文化的挖掘与体现还应当从海洋文化、蚝文化入手,将其提炼出并融入于项目之中,使周边居民与游客在观赏游览之余,还能从中领略到沙井文化的独到之处。
2.3 设计主题定位
本项目的设计主题定位:观海听风,魅力蚝乡。这一主题代表了沙井作为临海区域所蕴含的丰富海洋资源与蚝文化古镇所拥有的深厚历史底蕴,是沙井地区的两大特色。将此主题主题融入项目当中,与周边工业区一道呼应了“工业立街,魅力蚝乡,古韵沙井”这一发展定位。
3 总体设计
3.1 项目总体规划
本次设计以“观海听风,魅力蚝乡”这一主题为基础,又根据项目所在场地的现状条件,将项目规划为“一轴,两段,三点”的总体结构:
(1)一轴:项目自锦程路起,宝安大道,将沙井以海洋、蚝为主的特色文化一路贯穿到底。
(2)两段:项目被西环路分割为两条主要大段,其中锦程路至西环路段有较宽的边绿化带,可以打造为承载本项目主题的街边线性公园;而西环路至宝安大道段周边绿化空间较少,可改造为休闲步道。
(3)三点:锦程路口东侧及松福大道的东西侧分别有三片大面积的绿地,可将这三处地方打造为重要景观节点,以展示沙井的特色文化。
3.2 空间流线布置
(1)空间布局:项目西侧范围以城市公园的标准进行打造,在公园绿地内适当布置景观节点以及休憩设施。其中主要节点布置于锦程路口以及松福大道路口这两处人流、车流更为密集,且视线良好的区域,即可作为街边公园的门户入口,同时也是展示沙井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点;次要节点和休憩设施则布置于公园中段与人行道相接处以及内部园路的两侧,为周边人群提供休憩场所。
项目东侧以人行空间为主,其中西环路口与沙井路口之间的一段商户楼前厅有较大的空间可供改造。本次设计将其打造为开敞式空间作为城市客厅,打通市政道路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隔阂,设计手法以简洁大气,以大面积的浅色铺装为基底,设置简约现代的休憩坐凳,小面积绿化带作为点缀,为原本老旧的工业片区带来生活气息。
图1 项目空间布局
(2)游线设计:本项目作为市政道路景观提升工程,人行道贯穿了项目范围全段,其中公园绿地内还增设园路,将人行道与公园节点串联,引入周边人群。其中在路口相交处,园路还向北延伸向与南环路相交的其他市政道路,提高了整个慢行系统的交通可达性。
4 铺装运用
4.1 人行道铺装设计
人行道贯穿项目全段,是整个项目的骨架及主脉,因此成为本次设计中需要重点打造的一环。为响应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人行道的主体铺装材质均为300mm×600mm的黄金麻仿石材陶瓷颗粒透水砖,以方格形铺法,平行于道路方向延伸;人行道中每隔6m的间距设置有300mm×300mm的仿石材黄金麻透水波导线作为点缀图案以丰富视觉层次。人行道整体色调现代简约,其铺装阵列有序且样式大方美观,极具现代生活气息,使得原本老旧的工业片区得以焕然一新,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品质。
图2 人行道铺装设计
4.2 园路铺装设计
园路作为串联公园内各处节点以及市政道路空间的重要支脉,其在样式上要做到既统一而又有所区分,材质选用150mm*300mm和150mm×200mm的黄金麻仿石材陶瓷颗粒透水砖分别作为主体和波导线,尺寸上适应了更为狭小且蜿蜒的园路,色调上则与人行道总体保持一致;在铺装做法上则采用了工字铺,与人行道相比多了一分变化。
图3 园路铺装设计
5 植物配置
本次设计的植物配置以深圳市推广的“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这一设计思路作为主体,通过减少中层植物这一设计手法,以各类常绿或开花的乔木和地被作为主体,打造“疏林草地”的生态景观,从而营造出疏朗通透、清爽宜人、富有现代感的城市绿色空间。
5.1 上、中层植物选择
(1)行道树: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行道树选用火焰木,间隔6m种植。火焰木枝干挺拔,冠型优美,赏花赏叶皆宜,是提升城市空间绿量的良好选择;其沿路布置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慢行系统与车型道路隔离开,同时也起到了视线引导的作用,适中的冠幅避免了绿量过度带来的无序感和臃肿感,取而代之的是疏朗且有序的视觉感受,在打造简约现代空间和增添城市绿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2)公园乔木:已建成的公园场地在项目建设前是一片缺少设计的普通绿地,乔木生长良好但种类杂乱,有南洋楹、凤凰木、糖胶树、大腹木棉等。本次设计除了移除部分对园路及节点有影响的现状乔木之外,对其余乔木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保留,并将其作为骨架,以此为基础在周围的合适位置增植宫粉紫荆、秋枫、粉花山扁豆等赏花赏叶的上层或中层树种,丰富了公园色彩。
5.2 下层植物选择
改建前的公园场地内下层植物均为原生,虽生长茂盛但杂乱无序,对市容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次设计秉承着“疏林草地”的设计手法,下层植物均以低矮地被为主,在造型上以沿着园路拼接片植为主,种类选择上选取了诸如变叶木、龙船花、翠芦莉、红背桂等开花、赏叶且耐涝的品种,以适应公园绿地内的海绵城市设施。丰富多彩的地被不但丰富了市政道路两旁的绿化系统,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编织出了一幅生态绿毯。
6 小品设计
景观艺术小品承载着其主体节点乃至整个公园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向世人展示和叙述一段历史记忆的窗口。本项目以沙井街道所提倡的“工业立街,魅力蚝乡,古韵沙井”这一历史文脉背景作为出发点,得出“观海听风,魅力蚝乡”这一设计主题,本次设计的景观艺术小品在立意与形式上也将与这一主题靠拢。
6.1 景墙设计
(1)海洋文化景墙:沙井街道作为深圳市西部片区的滨海地带,“观海听风”正是对这一地域特质的总结概括,而在设计当中则以“海洋文化景墙”将这一特质通过视觉的方式向周边人群呈现。景墙布置于松福大道路口的园路旁,长12m,高2.3m,通体由竖向Φ40mm的原色不锈钢柱间隔90mm排列而成;墙身上高低错落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鱼型凸起图案,以简洁现代的手法诠释出了沙井片区的海洋特色。
(2)蚝壳景墙:沙井街道作为滨海片区有着悠久的捕蚝历史,“蚝”也成为多年来沙井街道的文化名片,“魅力蚝乡”由此而得名。相较于海洋文化景墙,蚝壳景墙在表达手法上更为直观,以蚝壳作为墙体饰面,古朴美观且饶有趣味,与海洋文化景墙一同呼应了本次设计的主题。
图4 景墙设计
7 结语
城市道路空间的景观绿化是提升市容最为高效且重要的设计手段,本文以沙井街道南环路(锦程路-宝安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从设计主题的提炼、场地空间的划分,到铺装、植物和小品的细节设计入手逐一分析,论证了如何通过以上设计手法将原本位于工业片区内的老旧城市道路转变成为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都市慢行空间与街边公园,并最终以工业片区面貌的改变作为起点,在未来带动周边区域,响应深圳市对于西部片区“产业升级”的要求,为“粤港澳大湾区”增添一抹新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