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地名大赏:“小”名字“大”历史

2021-05-21梦涵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兰陵金陵徽州

梦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干门次第开。”寥寥数字便描摹出古时京城的繁华景象。可如今,“长安”一名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翻开我国数千年地名演变的图谱,有一些地名沿用至今,比如“河北”;有一些地名被湮没于滚滚历史烟尘之中,比如“西域”;还有一些地名名称依旧,但所指范围早已不同,比如“山东”。

中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的地名如同浩瀚的海洋,它们不仅是特定区域的符号,其中更是意蕴万干:有源源不绝的文明沉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有本地变迁的刻痕印记,更有着中国人血脉的归属,铭刻着神州大地的璀璨河山,记录着泱泱中华的峥嵘岁月。

那么,你了解地名背后的故事吗?

江南:古人心中的“白月光”

随着游戏《江南百景图》的流行,江南,这个古人心中“白月光”一般的存在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江南不仅是一个浪漫的词语,更是一部集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于一体的活历史。由于古时长江流域范围极广,凡是位于长江之南的地区都可以称作江南。不过要是拿着“放大镜”细看就会发现,“江南”一词的含义是经过了几次更迭的。

第一阶段

从“荆楚之南”到“烟花扬州”

“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汊汉时期,《楚辞·招魂》中“魂归来兮,哀江南”中的“江南”,指的是楚国首都郢(现在的湖北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地区。而今天的“江南”指的是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在当时被称作“江东”。从东汉末年战乱开始,由于这些区域潜藏着政治中心的归属问题,“江南”和“江东”的概念开始混淆。

自东吴、东晋至南朝,南方政权以建康(现在的江苏南京)为政治中心。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军事地位又极为重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开始发挥重要的政权功能,使得“江南”一词的辐射版图渐渐下移,主管长江下游区域的扬州的重要性逐渐大过荆州。

第二阶段

从江浙之南到多元空间

在“江南”的辐射范围从长江中游迁移至下游以后,其具体所指的范围在各个时期又有不同。

自唐末五代到南宋,浙西、浙东两镇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构成了两宋时期“江南”的核心区域,总体上也符合我们今天认知中江南地区的范围。唐代白居易书写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的“江南”,据文献记载,就是指苏州、杭州一带。北宋柳永词中称钱塘地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及谚语“苏湖熟,天下足”,都是对江南美丽景色、富饶风物的描绘。

在宋王朝南迁之后,南宋统治核心就在以杭州为中心的“两浙”地区。因此,此时的“江南”在权力意义上便逐渐缩小到浙西和浙东的范围。

明朝时期,“江南”的核心范围大致包括了苏、松、镇、杭、嘉、应天、湖以及后来从苏州分离出来的太仓直隶州。这八府一州既有江苏又有浙江,早已超过了行政区域的范围。随着人流迁移与各地文化传播扩大,“江南”开始汇聚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属性,形成了一个多元空间。

第三阶段

江南水乡富甲一方

自从六朝政治中心转向长江下游之后,上到达官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纷纷通过水路、陆路进入这一地区,直接或间接促成了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唐德宗时期藩镇作乱攻破长安,朝廷流落汉中,全靠浙东、浙西兩镇的财富沿运河送往汉中,唐朝的天下才得以延续了一百余年。韦庄在天下将乱之时,感叹“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便是此意。

土地丰饶、财富通达,江南地区的工商业趁势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进而载入史册。此外,江南各大书院林立,为这片区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从近现代到当代,江南地区走出的文化名人数不胜数,鲁迅、周作人、徐志摩、余华……人才济济与原本雄厚的经济、文化积淀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胜景,延续至今。

古典文学中的绝妙地名

诗词中的地名

诗词中的地名,往往沉淀了古代文人的文学想象。比如作为唐代都城,“长安”二字便逐步演化成繁华和权利的象征,一句“长安古道马迟迟”道尽人间世事。而扬州总是同繁华盛世、裘马轻肥、歌楼红烛的生活场景相联系——“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扬州”。

古代诗人中不乏旅游达人,他们把自己走过的地方记录在山水诗中,如李白在《峨嵋山月歌》写到的“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诗如画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中华大地的壮美山川。

名著中的地名

古典名著中的地名更是包罗万象,涵义丰富。有些地名是作者虚拟的;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作者用来点染环境或制造浪漫主义的气氛;还有的地名是真实的。《红楼梦》堪称一例,书中的地名尤其丰富。除了小说主线发生地“金陵十二钗”的金陵,以及黛玉的家乡姑苏,还提到了很多摆设、器物、服饰、酒茶原产地的名字。如第十六回写贾斑由苏州带回“惠泉酒”让奶娘尝一尝,“惠泉酒”产于江苏惠泉,号称天下第二泉,此地以酒闻名;第四十一回写贾母不喝“六安茶”,“六安”指的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

古今地名变迁大赏

长安→西安

从“西北望长安”到“肉夹馍代言人”

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建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这便是长安城前身。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在长安城建长乐宫和未央宫。

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与繁华,长安逐渐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唐时期,长安城重新划分为长安县和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长安城经历了汉、晋、隋、唐,社会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已成万国敬仰之地,吸引了无数外国使节和文化朝拜者,成为中华文化自信开放、大气恢宏的精神象征。

唐代以降,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长安逐渐失去中心地位。宋代,长安城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的变化,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到明代,则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便沿用至今。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如今行走于西安城内,依然可以寻见那个儒雅、大气的世界之都——长安的踪影,还能闻到阵阵肉夹馍的香味儿。

金陵→南京

从“金陵帝王州”到“南方的京城”

金陵因南京钟山春秋时期称金陵山而得名,春秋时楚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秦汉时期,金陵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

汉末三国时期,孙权迁都至金陵改称建业,逐步成为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构成与北方中心“长安、洛阳、邺城”相抗衡的格局。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定国都于此,改称建康。“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即是当时王谢两大名门望族的写照。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建康成为当时世界第一个人口数超过百万的城市,史称“六朝繁华”。

隋唐之后,金陵作为江南地区中心建府,先后取名“江宁府”“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明朝,改称“南京”,与“北京”相对。此后,南京一名沿用至今。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今天的我们,站在秦淮河畔,通过一首首动人诗篇,仍然能想见昔日的六朝繁华。

兰陵→枣庄

从“兰陵王入阵曲”到“枣庄笑笑生”

兰陵,也是一个雅致得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兰陵起源于夏代的名邑,兰为高洁的香草,陵為高地,这一地名有“圣地”的寓意。

战国时,楚国设立兰陵县,荀况出任兰陵令,后长居于此著书立说,也就是后世流传的《荀子》。汉三国时期,兰陵隶属徐州东海郡。十六国时期至北齐时期,设兰陵郡。隋唐之后兰陵逐渐衰落,至明朝初年,鲁峄地区矿业发达,逐步发展成为以枣庄为经济中心的州县,“枣庄”一名便沿用至今。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历经千年,“兰陵”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山川盛景依旧,仍令人心潮澎湃。

徽州→黄山

从“无梦到徽州”到“魅力黄山”

隋朝时期,歙(she)、黟(yi)两县被并入海宁为歙州,宋徽宗时期改歙州为徽州。

徽州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囊括一府六县。“安徽”便是取安庆之“安”、徽州之“徽”作为省名。在历史中逐步发展出包含新安理学、徽州医学、徽州建筑、徽州朴学、新安画派、文房四宝等深厚内涵的地域文化。徽州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诞生了朱熹、戴震、胡适等文化名人。改革开放后,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徽州市更名为黄山市。

今日的黄山,虽不复徽州之名,但黄山的险峻奇秀,徽派建筑的精美独特,徽州文化的博大深厚,仍然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猜你喜欢

兰陵金陵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徽州绿荫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张祜 题金陵渡》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