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一起拆拆看
2021-05-21
你印象中的盲盒是什么样的?是泡泡玛特的漂亮娃娃,还是与你喜爱的IP的梦幻联动?拆开包装之前,你不会知道买到的是哪个款式。有时候拆到稀有的隐藏款,感觉自己锦鲤附身、运气爆棚,那种开心能持续很长时间。
如今,备受热议和追捧的要数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传的宝物”,是由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壤包裹起来的文物仿品;三星堆博物馆则将收藏的青铜大立人、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铜鸟等文物设计成了6厘米到10厘米不等的模型,创意感十足;观复博物馆的盲盒则选择将小猫和文物元素结合,打开盒子,一个个Q版小猫就会“跳”出来,大大的眼睛,灵动的姿态,萌趣可爱。
文物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如何让它们更贴近生活?近年来,各个博物馆各显神通,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最早探索文物文创产品的,推出过“朕知道了”胶带、朝珠耳机、“戒急用忍”四件套等;苏州博物院每年限量发售文衡山先生种植的紫藤种子,错过得再等一年;葡萄花鸟纹香囊球镂空挂件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其精巧华美的设计,曾被称作大唐的“黑科技”;甘肃省博物馆制作的罐语干年热水袋,冬天可做热水袋,夏天时放入冰箱又巧变冰袋,真正实现了“让文物贴近生活”的意义。
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拉近了我们与那些冰冷而遥远的文物之间的距离,让躺在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让文物更有温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传承历史文化。
除了实用价值,这些文创产品更担负起了传递文化价值的使命:有的小伙伴被“种草”博物馆和展览,想看看文创设计所借鉴的珍贵文物;有的小伙伴查阅资料,尝试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人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文物有着跨越千年的家国厚重感,象征着历史,蕴含着文化。這么多有趣的文物文创产品,你愿意“入坑”吗?
正如《国家宝藏》中所说:我们剥离的不是泥土,是时间和历史。我们的祖先已经化为了泥土,他包裹着这份礼物,一直送到了我们面前。拆开礼物,我们和祖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