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摄影师镜头中的红色政权

2021-05-21

新传奇 2021年18期
关键词:延安苏联

罗瑞卿把像章别在卡尔曼胸前时,动情地说:“戴上吧,记着我们,别忘记延安。”卡尔曼激动得说不出话。回到苏联后,卡尔曼光荣地成为联共(布)的一名党员。这背后,也许正是他在书中写下的话——“我决不会忘记你,延安。”

1938年9月,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曼奉苏联政府之命来到中国报道抗战。透过他所拍摄的1万余米胶片,我们看到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抗敌的悲壮战争场面,也看到了红色政权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中国妇女、儿童是什么样子

“中国妇女是什么样子?”在中国的一年中,卡尔曼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她们是战士、是政治工作者、是组织工作者、是后勤保障员……在战场上,卡尔曼看到疲劳过度、面容呈灰土色的政工姑娘们艰难地挪动着满是创伤的脚,跟随部队每天走十几公里。在陕甘宁边区,卡尔曼对妇女们的牺牲精神赞不绝口,她们从事繁重的工作,巡逻站岗,成立缝洗队,参加游击队,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在广西,卡尔曼遇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小旅行家们”。这些孩子自1935年起就开始了他们艰巨的任务:号召群众同企图扼杀中国的军国主义者展开斗争。他们带着一部小型胶片电影放映机,偶尔乘坐顺路的交通工具,更多是徒步而行,给沿路的农民放电影、表演剧目,在村庄张贴宣传读物,仅依靠卖报纸杂志和演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曾穿过大沙漠,也曾奔赴各个战场的村庄。他们精神焕发、激情洋溢,宣传和表演时常常能抓住群众的心,引发经久不息的欢呼。他们还常常为士兵保障后勤,有时更是深入前线,帮助抬运伤员……

和边区儿童相处的经历也让卡尔曼印象深刻:在儿童保育院里,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搭着积木。几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熟练地使用筷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饭,抬起头对着镜头露出天真灿烂的笑容。卡尔曼甚至还当起了边区小学生的临时信使。一天晚上,一个小男孩敲响了卡尔曼窑洞的门,郑重地交给他一封信,请他带到莫斯科。信里写道:“亲爱的苏联朋友们……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抗日战争,这是一场争取和平的战争……你们在1917年开始了愉快幸福的生活……全世界儿童都应该携起手来,勇敢地前进……我们请求并希望你们能帮助我們……”这封信的内容,和卡尔曼在《在华一年》中的一段话遥相呼应,他说:“我国人民真诚地景仰自己的过去,景仰在这个饥饿的千疮百孔的国家所走过的英雄之路。我们作为苏联人,比任何人都能够理解和同情为生存权而斗争的人民所经历的苦难。”

奔赴延安的中国青年

在红色中国,还有一个团体给卡尔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从全国各地成群结队奔赴延安的中国青年。他们来到延安的大学学习,为未来抗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早上,他们在广场上列队做操,军号声和千人合唱声常常唤醒卡尔曼。寒来暑往,他们几乎每天都带着小木凳和笔记本前往山里露天上课。除了上课,干农活也是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使命担当。

“世界上这样的大学生绝无仅有。他们中很多人改变了过去安逸、富裕的生活。铁的纪律在他们生活中雷打不动。他们充满着渴望,要把自己的力量、创造能力贡献给争取民族解放的事业。”谈到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卡尔曼坚定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决不会忘记你,延安”

在卡尔曼在华期间拍下的照片中,有一张前所未见的特写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眉头微蹙,眼神深邃而坚定地望向前方,隐约可见淡淡的笑容。照片摄于延安,这也是卡尔曼第一次与毛泽东相见的地方。1939年5月25日,卡尔曼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与毛泽东会面。此次会面从晚上9点持续到了次日凌晨1点,毛泽东全面、精辟地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前途,坚定地说:“中国只能加强民族统一战线,继续持久地抗战到底。共产党从不害怕困难,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人民的独立进行斗争已经有十几年,在困难和斗争中锻炼得更加坚强。”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将一首《七律·长征》赠予卡尔曼。卡尔曼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动情地说:“我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顿感由人民领袖亲手书写的这首讴歌一个最伟大历史功勋的诗词,将是我从中国带回的最珍贵的礼物。”

在边区停留的一个月里,卡尔曼拍摄了毛泽东的工作日,记录下他专心致志阅改文件等真实场景,还偶然拍下了毛泽东偶遇农民的画面。“一群刚从田地收工的农民,像朋友一样和毛泽东打招呼,停下来跟他说话,告诉他自己的需求。而毛泽东也自然地向农民询问一些事,并给他们出主意。农民们的脸上毫无惊讶的表情……大家都聚精会神地交谈着,经常爆发出阵阵笑声。他们与毛泽东告别时和见面时一样随随便便,扛起铁锹继续赶路。”共产党领袖与群众的鱼水情在卡尔曼的镜头中被真实地展现出来。

1939年6月1日,适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庆典,这也成为卡尔曼离开延安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活动。大广场上,大学生列队而立,毛泽东检阅了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并在分列式检阅结束后,发表了简短又充满激情的讲话。“战斗到底,这就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目标,一个意志。我们必胜!”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淹没在上千人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和掌声之中。庆典结束后,罗瑞卿副校长从中山装上摘下一枚专为抗大三周年制作的珐琅像章,别在卡尔曼胸前,动情地说:“戴上吧,记着我们,别忘记延安。”卡尔曼激动得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是紧紧握着罗瑞卿的手。

从中国回到苏联的当年,卡尔曼便光荣地成为联共(布)的一名党员。这背后,也许正是他当初那句没说出口,却在书中写下的话——“我决不会忘记你,延安。”(澎湃新闻网)

猜你喜欢

延安苏联
延安的故事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