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巳节到三月三,狂欢延续了上千年
2021-05-21林涵
林涵
三月三是属于壮族的。2014年11月11日,“壮族三月三”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年,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民族习惯节日,在全区范围内放假2天。自此,广西人的三月三朋友圈勾起了全国人民的歆羡。
三月三又并非独属于壮族,它属于整个华夏民族。在遥远的商周时代,“三月三”节日的雏形——上巳节就已经出现,并在中原大地繁荣了数千年,三月三更是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深远。如今,除了壮族过三月三,广西的侗族、苗族、瑶族等都会以歌舞和自家特色活动相庆佳节。
侗族,载歌载舞庆农时
广西三江县,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侗族。他们心灵手巧、崇拜自然,对“三月三”有着特殊的感情。
自古以来,侗族便有“桐树开花为农时”的说法,传说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侗族人民只得逃荒至他乡,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年的三月初三他们便会吹起芦笙唱着歌,走访亲友,相互提醒农时已到,祈求风调雨顺、一年丰收,这样的行为逐渐演化成当今侗族“三月三”的习俗。
三江侗族的“三月三”一般持续5天,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各家各寨欢庆气氛浓厚,捕鱼捉虾、广邀亲友,清溪边上少女娇羞地偷看,等待山坡上翩翩少年郎前来“讨篮”,还有侗族特色大歌相伴,唱出一段段佳话。
到了三月三这天,侗寨里人们欢歌狂舞、鼓锣喧天,芦笙悠扬的曲调萦绕在寨子的每个角落。最热闹的要属寨子中心,在三声铁炮轰鸣之际,人潮中心有“猛兽”嘶吼,只见它们尾上火花点点,奔跑带动魁梧的身姿热汗淋漓,当它们犄角相触,周遭的鞭炮声都掩盖不住人群中爆发出的助威声,场面一时难解难分,待到分出胜负,胜方的姑娘们欢呼着“抢走”败方的彩旗,给己方的“兽王”挂上红彩,献上全寨的荣耀——这便是侗寨最激动人心的斗牛。
在侗族的传说中,是水牛相斗启发了他们的农事,教会了他们插秧,为纪念这一农活大事,人们以两牛相斗,从此延续成习。此外,还有对歌、踩堂、抢花炮等活动。
瑶族,献祭盘古 纵情欢歌
瑶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西南一带,其中广西是最大的瑶族聚居地。三月三也是瑶族的重要节日。
瑶族的“三月三”与盘古有关。相传在远古时候,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狩猎、捕杀猛兽,然而,盘古在捕杀途中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腹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纪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取名为“干巴节”,在这节日前上山狩猎,将猎物烤成“干巴”带回家中献祭盘古。
到了“三月三”这天,瑶族人民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妇女们相约成对,在某家某户一同拿出针线绣起精致的花样;男人们有的捧起经书诵念,有的会叫上自家兄弟好友喝个饱;未出阁的姑娘和潇洒的少年郎此时则相约到寨子周边的山林上,说起绵绵情话。
在广西龙胜,三月三这天,人们会聚在一起打油茶、唱山歌。当地所唱的山歌有序歌、茶歌、敬歌等,形式灵活多样,有对唱、合唱以及教唱等。相传从前瑶家开山种地,春耕秋收,翻山越岭,累得背弓腰弯。天上神仙怜其艰苦,又被其勤劳精神所感动,于是扮成过路商人来帮助瑶人,在人们的扁担和背篓上系上一根麻绳,重担一下变得轻悠悠了,然后又让大家坐下歇息,教大家唱山歌,唱来唱去,忘了疲劳。这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后来瑶家人为了感谢神仙的帮助,将此日定为传统的歌节。
苗族,斗马比赛为红颜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有这么一句说法:“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与其他地区的猛兽角斗不同,斗马在融水苗族并非只是个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行为存在的。在过去,如果几个后生(少年)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随着时光的变迁,融水苗族的斗马也已渐渐削弱了“婚姻裁决”的功效,成为了一种群众性的节日娱乐比赛活动。现在,每年苗族的传统节日里都少不了斗马活动。这种充满民族古朴风情的斗马活动,也是“三月三”的重头戏。
这一天,斗马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两匹公马随着主人的牵引踏入场地,只是两两相视的一瞬,整个斗马场原本紧张凝固的气氛即刻点燃,人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迂回,踏步,奔跑,接近!相撞!撕咬!伴随着惊呼声越来越大,两匹公马在场上也越来越悍勇。忍耐,踢撞,搏斗,受挫,不敌,反抗,倒下……终于,有一方招架不住,前腿跪地后,開始后撤败逃出场。经过两两相斗,最后留在场上的,就是这一期的“马王”。
苗族的歌舞当然也是“三月三”不可错过的一环,青山绿水间,银饰簌簌作响,色彩艳丽的盛装点缀其间,伴着欢快的舞步,苗家姑娘与苗家少年或是歌颂江河山川,或是传达爱意,或是纪念先人,整个场面极为热闹,让人忍不住也加入其中,品味“三月三”的民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