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球上的“纪念品”

2021-05-21高峰

阅读(科学探秘) 2021年4期
关键词:月面月壤挖土

高峰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并带回月球上的“纪念品”——2公斤月壤样本。这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从月球上带回土壤样品。

对于月球,中国人的矢志探索从未曾停歇。从201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为月球拍下“全身照”开始,中国已完成五次探月任务,实现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巡视探测。作为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挖土”,带上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月壤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的物质和能量等重要信息。通过对月壤的研究,可以提供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信息,并為未来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美国通过六次登月计划,在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的同时,带回了380多千克的月壤和月岩样品。苏联则在三次探月过程中,用无人采样的方式采集了300余克样品。

此次“嫦娥五号”月球采样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即机械臂表取和钻具钻取。所谓表取,是用类似于人手的“铲子”采集月壤;钻取则可深入月球内部2米,钻取月壤岩芯。在两天的工作时间里,“嫦娥五号”的各种设备采取深钻、浅钻,以及“铲土”“挖土”“夹土”等方式采集足量月壤,并进行密封封装,最后将珍贵样本带回地球。

采取2千克样本看似简单,但却面临不少困难。一方面,全新研制的月面采样装置需要考虑飞行任务以及探测器的测控、光照条件、电源、热控等各种约束;另一方面,采样期间还要面临月面的高温工作环境以及地质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在白天,月球表面温度可达180摄氏度。

为了让采样物尽其用、获取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嫦娥五号”的降落点确定在月球正面西北部风暴洋地区,之前人类的探测器还未曾到访过此处。科学家认为,这块区域形成的地质年代比较短,此前美国、苏联采集的月球样品历史更早一些。因此,在月球风暴洋地区采样并分析其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可以更完整地认识和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甚至有望揭示月球10多亿年以来的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历史。

关于这2公斤的月壤如何分配,我国早已有了计划。一部分保存在北京,另一部分则会保存在湖南,毛主席曾说过“可上九天揽月”,现在我们实现了“九天揽月”,所以把月壤放到湖南,也是对毛主席的一种告慰。保存在北京的部分有三类用途,最主要的是用作科学研究;其次是将一部分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最后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作为国礼赠送给应得的国家。

猜你喜欢

月面月壤挖土
去月球挖土
月球上的“土特产”
放大40倍后月壤颗粒长这样
走!去月球挖土!
月壤里的秘密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自如呼吸靠月壤
人类在月球上撒一泡尿会怎样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月面”第一片绿叶是这样长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