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明挖基坑施工中大直径自进式锚杆的应用
2021-05-21蒋斌
蒋 斌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00)
0 引言
现代工程建设中,大直径锚杆施工技术为典型的支护形式,因其具有施工周期短、支护效果可靠等特点而获得广泛的应用。为充分发挥出该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按特定的思路有序施工,加强质量控制,构筑安全可靠的支护结构体系。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明挖车站工程,基坑长约130.35 m,标准段宽22.8 m,开挖深度约19.5 m。通过桩撑和桩锚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组成完整的围护结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以第4 系素填土居多,易失稳;地表下方含粉质黏土、砂砾、花岗岩(有强、中、弱风化3 种状态)等多重地质。
在基坑施工中,使用到Φ800@1200 mm 灌注桩,支护结构含两部分,其中第1 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均为锚杆(索)支护结构。土层加固中,使用到73/59 mm 自进式锚杆,长度视现场情况而定(18~24)m,水平、竖向的间距分别为2.4 m、2.5 m,外插角15°;岩层加固中,则将预应力锚索作为关键的加固材料。
2 大直径自进式锚杆的应用优势分析
项目施工受现状建(构)筑物、断面形式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采取的是可控性更佳的明挖法。围护结构形式方面,以桩锚支护为宜,原因在于其具有受力条件良好、施工便捷、成本低等多重应用优势。此外,纵观行业发展趋势,在地铁明挖车站深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锚杆的应用优势也逐步显现,所用锚杆的长度及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适用范围更广[1]。
锚杆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作用,可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用于解决围岩易失稳的问题,从而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根据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分析,受最大水平应力的影响,围岩的状态受扰,伴有层间错动现象,进而作用于基坑,导致基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形。应用锚杆,可以约束沿轴向岩层剪切错动,阻止其发展趋势。在工程中,应用锚桩支护的优势主要有以下4 点:
(1)充分发挥出桩及大直径锚杆在强度、刚度方面的优势,从而优化受力条件。
(2)锚杆支护的施工较便捷,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相关工作,给后续施工争取更充足的时间。
(3)自进式锚杆的工艺先进,即便在软弱地层中也依然具有可行性。
(4)基坑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较好,可提供充足的空间来规避因倒换支撑而导致安全隐患剧增的问题。
3 大直径自进式锚杆的构造
大直径自进式锚杆含自进式杆体、合金钻头、锚固端头等多个部分。杆体外表全长,可根据需求用套筒连接加长,施工具有灵活性;极限拉力达到700 kN,可有效优化受力条件。
4 施工工艺
(1)贯彻“时空效应”理论,按照“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方法有序施工,采取先撑后挖的理念,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2)纵向5 段、竖向9 层,按顺序依次开挖土石方。
(3)各层土方开挖施工期间,每到达锚杆以下50 cm 处时,随即组织锚杆钻进、注浆等相关工作。
4.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进→连接杆体→检查(具体考虑的是锚杆的尺寸、形态等指标)→安装止浆塞和垫板→制浆→注浆→封口→清理→端头锚固。
4.2 施工方法
4.2.1 锚杆参数
选用的是无缝钢管,于杆体上按照(100~150)mm 的间距依次布孔,作为注浆孔而使用。施工期间,高压细流喷射浆液的作用力较强,易导致深基坑围护结构受损,因此需加强对锚固端头3 m 以内杆体的防护,即该处不设置注浆孔。
从受力的角度来看,锚杆需承受大量的拉力,为充分发挥出锚杆在力学方面的应用优势,需密切关注锚杆形成的固体桩的强度,待该值提升至设计值的80%后,及时组织对锚杆端头的封口固定作业。
4.2.2 测量放线
全面的准备能够给正式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以设计图纸为准,由专员测量放线,并于关键点位处设置标识,作为后续施工的参照基准。锚杆定位时,水平向、垂直向的误差分别不超过±10 cm、±5 cm。钻孔至指定深度后,需持续转动(1~2)min,且相较于设计深度而言,实际钻孔深度宜增加(50~100)cm。
4.2.3 正式钻进
根据现场环境以及施工要求合理选择钻机型号以及钻进方法。在施工条件均一致的前提下,相比于常规锚杆而言,锚杆钻机输出的动力约大2 倍。常规的锚杆钻机运行性能有限,即便在最大扭矩状态下,其能够达到的钻进深度也仅为10 m 左右,且钻进效率偏低,难以满足质量和效率的双重要求。对此,项目配备的是综合性能更佳的多功能全液压履带钻机,并为之适配高压柴油静音空压机,形成联合作业的模式,此时的钻进深度普遍可达到30 m 左右。
按流程需有序完成钻进作业:①取用Ф50 mm 螺旋钻杆,利用该装置初钻引孔;②在此基础上,通过反钻的方式退出螺旋钻杆;③再转为大直径自进式锚杆,以便进入正式钻进环节;④随钻进作业的持续开展,钻进到位后压浆,通过浆液的凝固作用有效加固地层以及土体,形成共同受力的综合结构体系。
4.2.4 锚杆连接
锚杆分段,单个节段长度取3 m,钻进期间适时停钻,根据要求接长锚杆。杆体连接选用的是正反丝套筒,内径73 mm、长100 mm,期间加强检测与控制,保证杆体接长后轴线可重合。钻进工作落实到位后,杆体外露量以(50~60)cm 为宜,以便后续可顺利安装注浆帽,并更为便捷地采取锚固措施。
4.2.5 注浆施工
注浆覆盖范围为杆体以及该结构周边的锚固体,为保证注浆施工质量,采用的是二次压力补偿注浆的方法。首次注浆施工中,按照水灰比为0.38~0.45 的标准拌制水泥砂浆,强度30 MPa。加固现场的地层类型以粗砂和砂砾层居多,根据其地质特点,采取的是渗入式注浆法,注浆压力(0.5~1)MPa,在压力作用下使浆液有效填充至待加固的区域。
二次注浆施工可采用劈裂注浆法,材料为超细纯水泥浆,水灰比0.45~0.55。二次注浆施工全流程中,共有2 次压力峰值,在经过劈裂操作后,压力有大幅度下降的变化趋势,而随着浆液的持续注入,锚杆周边范围达到相对饱和的状态,压力反弹,有大幅度的增加。注浆存在一定的扰动性影响,因此需加强对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施工,以免在注浆期间出现地面隆起或建筑受损等问题。
4.2.6 锚固
经过锚固体注浆作业后,及时监测浆液的状态,在其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需加强安全管理,不可出现随意敲击、振动等现象,待强度达到24 MPa 后,将钢腰梁安装到位。对于自进式锚杆力而言,其存在“围护结构→钢腰梁→锚固端头→锚杆及加固体”的传力路径,因此需充分考虑各传力点和传力面的实际情况,如接触面需具有完整性与密实性、受力方向具有合理性等。
4.2.7 杆体内力监测
在锚杆施工范围内选取3 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断面,分别对其展开锚杆内力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进程持续推进之下,锚杆内应力有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各阶段的内应力值不尽相同,其中以基坑开挖见底后3 d 左右最为显著,内应力达到峰值,而在逐步施工结构底板时,该内应力趋于稳定。关于某断面第1 道锚杆的内应力监测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第1 道锚杆内力波动性增加监测值
5 结语
在地铁明挖基坑施工中,通过大直径锚杆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其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能够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重点对大直径自进式锚杆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希望所提的内容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