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分期判定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探讨
2021-05-21李叔俊
王 欢 何 涛 李叔俊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核医学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甲状腺癌患病率有一定上升趋势,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甲状腺癌常见分型,其又被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及滤泡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为其常见临床特征,现阶段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联合术后131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是DTC主要治疗方案[1-2]。已有文献报告表明,DTC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风险相当高,因而早期对DTC进行准确诊断、明确其分期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关键[3]。目前显像技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诊断中,其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因具有准确性高、早期识别生物机体异常功能和代谢变化等特点,在恶性肿瘤远处转移诊断、分期评估和预后判定有一定应用优势[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18F-FDG-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分期判定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DTC患者纳入标准:颈前区肿块,同时伴有乏力、亢进、怕热多汗、心悸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球蛋白>10μg/L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115kU/L,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TI-RADS评分4级以上。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既往有放化疗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拒绝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70例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02±12.06)岁,临床症状:颈前区肿块55例,乏力25例、亢进15例、怕热多汗16例、心悸12例。70例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提示:DTC阳性者52例,DTC阴性者18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各10、6、2例),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各32、16、4例。
1.2 研究方法检查方法:患者均行PET-CT扫描检查,PETCT扫描仪为西门子Biograph mCT,患者扫描检查前均空腹6h,为其静脉注射3.7MBq/kg的18F-FDG,随后嘱患者静卧休息1h,排尿后使患者接受全身显像,按每床位2.5min间隔,为患者进行二维扫描检查,沿患者头顶到股骨近段进行扫描,部分患者在2h后再进行胸部延迟显像,PET扫描时均采用CT对患者进行衰减校正,同时采用迭代法对图像进行重建。随访:DT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患者均行18F-FDG-PET-CT检查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检查,依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无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是否趋于正常,或远处转移灶是否减小或消失。影像学结果评估:由本院两名专业核医学科专家对影像学图片进行查阅,当发现含有18F-FDG则记为阳性。
1.3 分析指标18F-FDG-PET-CT对DTC的诊断效能;18F-FDGPET-CT对DTC的分期诊断的准确性;18F-FDG-PET-CT对DTC预后的判定情况;典型病例影像学图像处理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0.75<Kappa≤1为诊断一致性极好,0.40<Kappa≤0.75为诊断一致性好,0≤Kappa≤0.40为一致性差。
2 结 果
2.1 18F-FDG-PET-CT对DTC的诊断效能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18F-FDG-PET-CT诊断DTC的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77.14%,阳性预测值95.00%,阴性预测值为53.33%,Kappa值为0.509,见表1。
表1 18F-FDG-PET-CT对DTC的诊断效能(例)
2.2 18F-FDG-PET-CT对DTC的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18F-FDG-PET-CT诊断DTC分期的准确性为96.59%(1~3/88),详见表2。
表2 18F-FDG-PET-CT对DTC的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例)
2.3 18F-FDG-PET-CT对DTC预后的判定情况术后1年经过随访发现,52例DTC患者,绝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甲状腺球蛋白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恢复正常、远处转移灶者病灶已消失,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甲状腺球蛋白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明显降低、远处转移病灶缩小;而术后随访期间131I-WBS检查则发现,5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远处转移灶均呈阳性,但行18F-FDG-PET-CT检查则呈阴性,有3例患者经医师观察、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但有2例131I-WBS检查为阴性而18F-FDG-PET-CT检查为阳性,1例经131I-WBS检查、18F-FDGPET-CT检查均为阴性。
2.4 典型病例影像学图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6。
图1 ~图2 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8F-FDG-PET-CT扫描图像,提示左颈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升高,确诊为左颈部淋巴结转移(如图中箭头所示)。图3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提示,为甲状腺癌左颈部淋巴结转移。图4~图6 右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检查图像,图4为患者131I-WBS扫描图像,提示右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左、右分别对应前后位、后前位;图5和图6提示18F-FDG-PET-CT扫描不支持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显示为增生淋巴结。
3 讨 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尤其是肺部转移的风险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现如今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及远处转移的检出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X线平片、CT及131I-WBS等,18F-FDG-PET-CT扫描技术因具有早期识别病灶和准确性高等特点,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重要检查手段[5]。本研究结果显示,18F-FDG-PETCT诊断DTC的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77.14%,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为53.33%,Kappa值为0.509,18F-FDG-PET-CT诊断DTC分期的准确性为96.59%,18F-FDG-PET-CT在DTC患者预后判定中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同时结合131I-WBS检查可提高对DTC患者预后判定的准确性,初步表明了18F-FDG-PET-CT在DTC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不高,但对DTC分期判定和预后判定中有明确价值,这与既往文献报告的观点大体上相符[6]。
18F-FDG-PET-CT在DTC与甲状腺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等常见甲状腺良性疾病易引发FDG显像的假阳性,影响原发灶的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既往文献报告也表明甲状腺良性病变会摄取FDG[7],造成诊断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可见FDG-PET对DTC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不高,其不适合作为DTC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案。早期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检查、CT、磁共振(MRI)等技术对DTC分期进行诊断,但这些诊断手段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分期诊断准确性低[8],现阶段I-Na显像及血清人甲状腺球蛋白含量测定是DTC分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但有相当高比例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失去了聚碘能力,因而WBS在DTC分期诊断中的阳性率不高,而甲状腺球蛋白测定无法提供病灶的定位信息[9];18F-FDGPET-CT是CT与PET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其在检查中可同时反映病灶功能及代谢水平的PET影像学图像及解剖结构的CT图像,其可准确地融合功能图像以及解剖图像,可在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或病变解剖形态出现变化前,准确发现病灶,同时可对人体精密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地显示,对较为细小的病变组织变化也可准确检测出来,并能提供精准的解剖定位,可准确判断DTC病灶的复发及转移迹象,进一步提高对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性[9],因而18F-FDG-PET-CT在DTC分期诊断中有明确应用优势,准确诊断率高,这与既往学者研究的观点大体上相符[10]。在DTC预后判定中,一直以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DTC患者有效治疗方案,而DTC患者预后判定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18F-FDG-PET-CT在88例DTC患者预后判定中,可准确检出患者病灶是否清除干净,以往存在转移灶的是否有所缩小或消失,而当18F-FDG-PET-CT结合131I-WBS扫描图像可有效提高对DTC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如当患者经131I-WBS检查未阴性而18F-FDG-PET-CT检查为阳性时,则提示病灶细胞分化程度较差,已丧失了摄碘能力,但对葡萄糖的需求比较高,表明患者预后不好,这也进一步表明18F-FDG-PET-CT可准确判定DTC患者分期情况,提供原发灶定性情况和转移灶的定位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了DTC患者的预后状况[11]。
综上所述,18F-FDG-PET-CT对DTC与良性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高,但在DTC患者分期诊断、预后判定中有明确应用价值,有一定推广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