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下海”记

2021-05-21盛倩玉

东西南北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海博物院盲盒

文/盛倩玉

最近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抢空的盲盒,并不来自刚刚上市的泡泡玛特,而是来自河南省博物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渴望借由文创产品“火出圈”。

每去往一地,李诗都会去逛当地的博物馆,也会想买“最有那个历史阶段、最有那个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文创。

上一次,她在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里挑中了一个没有鼻子的爱神塑像。为什么要买一个没鼻子的摆件,她解释,“当地来来回回的文化冲突,很多古迹在历史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这些古迹被博物馆做成文创产品后,原样保留了破碎的面貌,反倒使历史得到更好的讲述。

李诗认为,“一个文创可以代表一个博物馆或城市的旅行记忆。”就像现在每次看到这个没鼻子的爱神,都会感觉重回伊斯坦布尔。

在更多人的家里或办公桌上,人们用濑户内海买来的胶带,买大英博物馆的杯垫和香薰,故宫博物院的系列盲盒端正摆放……博物馆正以文创的方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知道给朋友送什么礼物的时候,逛逛博物馆文创店,多半会有收获。

买的人太多,拼手速

最近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抢空的盲盒,并不来自刚刚上市的泡泡玛特,而是来自河南省博物院。

失传的宝物考古系列盲盒是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博物馆文创,玩家打开盲盒,只见一个“土坨子”,要用附赠的“洛阳铲”抠掉外层的土,再拿小刷子把灰一点点刷干净,最后才能得到盲盒里的“宝贝”。为了模拟考古的未知性,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银元等都可能被挖到,款式多达30余种,还在不断增加中。

没有鼻子的爱神塑像

不过这款盲盒开始一直不温不火。2020年4月,河南博物院还在官方微信账号发文“营销”这款产品,就有读者留言拆穿“官方淘宝店才331个粉丝”,简直无情。

至于考古盲盒最近是怎么火的,要追溯到2019年12月初,当时一位豆瓣网友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开盒的全过程。先后挖出了兔首印章和青铜虎符。

一系列操作让围观网友发现,不仅土里的“宝物”精美异常,关键是铲铲铲的过程太有仪式感了,考古学家那味儿马上来了,纷纷表示“谢谢”“有被种草”,当即把河南省博物院的淘宝店买到断货。

突如其来的火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脸问号,一边挖土补货,一边还写了推文,满屏的“为什么是考古盲盒?”“为什么会这么火?”

不止是考古盲盒,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博物馆文创产品买单。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实际购买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已近900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超过4倍。

化妆品、服饰、文具、美食……博物馆文创早已不是那些旅游后买回家里“吃灰”的宽大文化衫、无聊纪念品。人们购买文创的“场景”和“玩法”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抽盲盒、抢预售,一些消费者甚至会带着线上购买的文创产品,前往各处打卡。

“90后”张雨钟情于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逛完还爱买。光是各个博物馆出的不同花色、大小各异的帆布袋,“就收集了n个”。

在她的桌上,既有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滩一号美术馆)带回来的金属徽章,也有成都当代影像馆买回来的贝尔纳·弗孔书签,还有从德国的博物馆淘回来的玩偶骑士……

对她而言,购买这些文创产品并不仅仅为了“好看”,也不是“跟风”赶潮流,很多时候,这些小物件能唤起她对于旅行地文化、生活或者历史的点滴记忆。买过的每个好玩文创的背后,她几乎都能说出一段当时了解到的故事。

大有可为的博物馆文创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陈邵峰曾在采访中提到,欧美许多博物馆的运作能达到50%以上都依靠文创。相比之下,国内的许多博物馆还有提升空间。

为了支持博物馆搞文创,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近年来“费尽心思”。2014-2018年,至少9份支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发布。

其中就有2015年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为博物馆们“下海”搞创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而提及国内的博物馆文创,最成功的“选手”非故宫莫属。据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透露,早在2017年,故宫方面的文创年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

2008年底“故宫淘宝”刚刚上线,彼时也仅仅是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与其他景点没太大差别。直到2013年,我国台北故宫率先推出了“朕知道了”纸胶带,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故宫淘宝”也以颠覆性的“萌”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自此,一场延续数年的博物馆超级IP之旅正式开启,从印着“朕不能看透”的眼罩,到写着“朕亦甚想你”的折扇,再到各种花样百出的产品……赚足了青年人的眼球,掏空了消费者的口袋。

如今打开橙色软件,你会发现卖故宫文创的店铺远不止一家“故宫淘宝”。2016年,“故宫博物院出版旗舰店”“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网店先后开张。随后几年,又陆续出现了“朕的心意”“上新了文创”“故宫文具旗舰店”“故宫角楼咖啡馆”在内的一系列主打故宫IP的网店……食品、文具、咖啡、日历应有尽有,一水儿的正红,看得人眼花缭乱。

2018年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敦煌莫高窟、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纷纷上线网店;雍正、乾隆、梵高孜孜不倦地“带货”,四大才子、大唐仕女也在一个个“出圈”……

2019年8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是追赶风潮,还是拥抱年轻人

论及2018-2019年最吸引眼球的博物馆文创,很多人都会想到口红。除了故宫口红,早在2018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与欧莱雅合作,以《千秋绝艳图》为灵感推出5个色号的口红,与西施、王昭君、赵飞燕、杨玉环、李清照一一对应,性格迥异的中国美人设定,吸引无数眼球。

2020年12月8日,郑州,河南省博物院推出的一款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吸引众多市民购买。

只是到了现在,博物馆口红已不是什么新玩法,口红退榜,盲盒上位。除了最近火到买不着的河南考古盲盒,故宫新推出的“猫祥瑞”系列盲盒也一度引发抢购热潮。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创作出Q版手办。连2020年刚开张的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也推出“三星堆祈福官神”系列盲盒,成为其店铺最热销的产品。

只是一口红俱口红,一盲盒俱盲盒,再加上数不清的胶带、丝巾、书签、帆布包,消费者的热情不知能维持多久。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曾对24家“入淘”博物馆进行排名,发现排名前列的基本都是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这样的知名博物馆。2019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总额,是其他11家博物馆收入总和的近3倍。

与当前博物馆文创“热供给”形成鲜明对比的,似乎是消费者的“冷需求”:大部分店铺月销仅数百笔,许多消费者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店铺存在,线上店铺似乎开了个寂寞,就如冷冷清清的线下店一样。

越来越多博物馆渴望借由文创产品“火出圈”,但很多产品在做的仍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以前是将图案印到文化衫上,现在是把内容印到丝巾或者帆布包上。就坐等人们前来消费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也不是人傻钱多非来不可。可能会为情怀买单一次,但不可能次次掏钱。唯有真正有历史、有特色、有创意的博物馆文创,才能受到青睐。

猜你喜欢

下海博物院盲盒
吃饭就像开盲盒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明天盲盒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盲盒模拟器
春意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视觉
身体放大缩小器
Forbidden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