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实现

2021-05-20丛红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价值学校教育

丛红艳

摘   要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实践变革与理论思索,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倡导师生合作、家校合作、校际合作的行动指向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公共性、共享性,有助于整合学校教育中的个人与社会取向,破除学校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合作与竞争冲突,突出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值得重点关注与推广。然而,在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确立过程中仍存在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关系单一,教育效果偏低、教育合作减弱等问题。因此,新时代下,深化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还需从教育共同体、学校合作文化、学校合作教学、树立公共精神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合作价值取向  教育共同体  核心素养  公共精神

“面向2035的学校教育”项目研讨会表示:为实现以质图强、增值赋能、提质培优,促使教育合作现代化,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十九届二中、三中与四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方针,正视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学校教育合作的价值取向根植于校园生活,结合人和学校的属性,分析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合作满足现代学校教育要求,既是学校公共场域使然,也是对成员的规范[1]。因此,在摸清学校教育合作取向缘由前提下,以“共育+互联网”的学校教育合作模式,深化学校教育合作路径。

一、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内涵与特征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指的是以学校的组织运行为价值导向,指向学校教育内在价值,用以指导学校教育实践,处理校内各类教育矛盾以及问题,且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行动指向和价值观念。合作,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发展,从而形成个体发展之间的共同体,更有利于达到更高的发展效果。学校教育合作取向,就是一种倡导师生合作、家校合作、校际合作的行动指向和价值观念。这种合作取向的形成,破除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的师生关系,从秉承一种合作共生的关系,联合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校经验,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尽可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特殊内涵,将决定它所具有的特征。首先,道德性。从道德视角来看,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公共参与精神,具备强烈的合作意识、能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教育合力将充分发挥,形成具备道德性的合作规范群体,能够为社会公共教育贡献力量。其次,公共性。从社会公共事业视角来看,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体现出整个人类共同的事业,力求达到教育公平与质量,通过合作能够充分调动起各类教育资源的通用、配置,从而体现时代的公共伦理与价值诉求。最后,共享性[2]。从教育资源视角来看,单一的教育资源很难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合作价值观的影响下,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不管是文化、历史,还是课程、方法,都为学校教育资源的完善性带来积极作用。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重点突出教育资源、经验的共生共荣共享,从而实现教育的合作,达到教育提升的目的。

总的来说,合作作为跨领域和学科的内容,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修正,在研究和思考中升华。合作既是核心素养,又是价值取向,在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对社会发展、个性化建设具有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合作中,要以“和合而生、和而不同”为原则,搭建合作性的教育理论、组织文化与实践框架,促进学校教育合作的价值取向发展。

二、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

1.整合学校教育中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取向

个人隶属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与社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判断。现代学校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张师生关系平衡,力求以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然而学校教育中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过度的个人主义随之出现,比如虽然从2018年的“成都会议”教育部就要求“减负”,但名校霸道、老师尴尬、补课如潮,整个社会充斥着“你好我好”的标签,对个人发展的培养出现了“过度”的情况[3]。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确立,将个人与社会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倡导在个人发展中体现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均需要他人的帮助,合作也将成为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媒介。

2.破除学校教育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一直以来,教育公平与效率都是教育界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两者均是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现实。但是,教育公平问题受到时代性、地域性等多重限制,以致于教育意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正是因为如此,多数情况下的教育往往更加注重教育效率,而忽视教育公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数量、教育质量、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等方面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成为可能。通过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进一步实现,还促进了教育自由的人与自由意志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教育效率也将同步提高。

3.减少学校教育中合作与竞争的冲突

合作与竞争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两种价值取向,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其中合作应是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竞争应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辅助手段。纵观现如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类競争现象,以致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差异日益突出,诸如学区房、早教班、补习班等热门教育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竞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不良影响。然而,竞争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竞争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也不允许没有竞争。通过学校教育的合作价值取向确立,尝试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取得平衡,在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价值观,能够有效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合作与竞争冲突,促进学校教育的合作与发展。

4.突出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受教育评价方式影响,尤其是优质资源的缺乏,人们将目光锁定在分数上。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诸多地区学校开始探索教育改革,结合“核心素养”,确立教育方向,明确“培养怎样的人才”。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立足“生命”意义与价值,将乐观的气质、阳光的心态放到学校教育合作中[4]。在我国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确立后,能够以包容多元的心态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打破传统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割裂、孤立的状态,实现学生个体的共通发展,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由此,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确立,进一步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1.形成教育共同体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共同体加大合作力度,落实教育观,从社会性发展、道德成长、学生学习、老师专业等方面搭建共同体关系。在老师群体中,搭建合作意识,以共同的专业发展为基础,优化老师专业合作机制,促使老师合作,通过合作奖励机制与竞争机制,促使老师共享资源、互相尊重。在学生合作中,集体主义作为班级提倡的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助于发展。集体价值导向关系着学生个体发展与价值取向,以竞争为纽带的班集体,能够化解“竞争-冲突”、封闭压抑的组织形式。班级作为教育组织,并非单一的管理组织,我们应当将教学、教育放在一起,将合作作为依据,促使个体发展[5]。为了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合作的育人体系,建成集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框架,引导学生参与有教育意义、富有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形成校际合作的发展观,以共享、平等、合作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延伸合作区间和内容,更大范围地实现教育资源合作与共享;从网络建设增强国际学校合作,深化学校教育的国际和区域合作,通过加强中外、区域合作办学,发展国际留学项目,促进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

2.增强学校合作的组织文化

学校既是文化的缩影,也是传承、发展文化的载体,搭建合作型校园组织文化,让学生在合作的空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明确学校的制度文化。鼓励跨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削减竞争性教育导向,塑造良好的学校合作氛围;以学校、学生、老师的内在发展为依据,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制定能够促使校际合作的政策,助推学校教育合作均衡发展;鼓励团体研究与团队合作,弱化竞争机制,增强师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多种综合评价,避免过分竞争。另一方面,明确学校合作的组织文化。学校组织结构具有冗长性、单向性、集权性等特点,学校组织应增强部门联系,突破管理者、学生和老师间的隔阂,在全员参与的同时,搭建扁平化的校园合作组织;通过共享与合作理念,增强协同意识、合作精神,形成共荣合作的共性关系;通过增强教学、行政、科研组织的合作力度,加大外部组织交流,扩充研究机构、学校和企业的共享程度;通过学校墙报、建筑物等物质文化,深化合作文化影射,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落实学校教育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搭建学校合作的教学体系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合作的重点内容,也是落实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途径,所以需要从教育内容、方法与评价中,深化教学体系。对于合作内容,合作能力是终身教育和学校教育必备的方面,应该通过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活动交往和共同生活的能力。同时,创新教育方式,分析教育意义,深化合作学习内容,审视道德意蕴,体现道德使命,培育道德交往形式,超越竞争性的道德教育。合作性学校教育作为合作性生活态度与合作性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为实现合作教育价值,应做好引导,将学生合作和学校交往变成道德转换的途径,从价值理念进行引导。学校教育由学习环境、教材、老师、学生共同组成,为激发合作学习价值,要充分利用学习环境、教材和老师的辅助功能,增强引导,杜绝教学失衡;营造合作的学校教育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学习资源,调整学习模式。另外,结合现代发展将创新应用到教育测评中,将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贯彻到多元测评中。学校教育合作属于阶层较高的能力,是思维活动、创新能力、情感交流、多种知识的综合体现,因而合作价值取向也是评价现代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重要依据,需突破传统陈旧单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发展性、多元全面的教育评价形式,在综合测评中,尊重个体差别,还原育人本质,排除人为的过度竞争。

4.树立公共精神

树立公共精神,就是突破个人功利与私人眼界,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公共态度。首先,建造学校合作的公共生活。打造公共课堂,结合主体差别,对个体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同辈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对公共生活的认同感;打造公共的生活空间,结合学生差异性、主体性,用发展的态度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加入到民主管理中,形成个体责任;丰富公共生活,从公益社团、学生组织等方面,丰富学生实践,在自我管理中形成公共责任和学习意识。其次,增强生命关怀。关怀是正向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将个人才华用于谋求利益上,罔顾社会与时代要求,和公民道德完全相反。建立公共生活,要求学会善良与关怀,在关怀中深化合作教育[6]。最后,增强公共交往水平。学校生活属于公共生活的范畴,是老师、学生等在校者共同生活的环境,在校期间,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应当学相处,以适应生活节奏与社会发展。学校公共生活作为异质的交往活动,同时也是多元共生的交往状态,需要在平等对话的空间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公共交往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佳玮,王圣祯.中学生生态责任教育的价值及理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23):75-76+97.

[2] 段兆磊,丁琴.学校教育空间和社会空间跨界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出路[J].基础教育研究,2020(07):8-11.

[3] 王汉江,姜伯成.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26-32.

[4] 廖聰聪,曾文婕.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澳大利亚价值观教育课程述论[J].基础教育,2019,16(06):73-81.

[5] 曹国庆,杨学锋.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中职学校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82.

[6] 段淼.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场馆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路径[J].百科知识,2020(24):23-24.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价值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