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成为守护孩子们的“白衣天使”
2021-05-20钢板45
钢板45
电视剧介绍
“那邓子昂哥哥,你什么时候把我治好啊?”孩子稚嫩的声音,让身为儿童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邓子昂(陈晓饰)陷入深思。他没有把握回答孩子的提问,更让他难过的,并不仅仅只是难缠的病魔,还有从业生涯中,随时都要面对生命的离去。
电视剧第一集就是一场紧张惊险的抢救——一个孩子不小心从高楼坠落,浑身是伤,随时都有可能离世。医生们拼尽全力抢救,孩子的爷爷奶奶却陷入了犹豫之中——救与不救引发了这个家庭最大的矛盾和激烈的争吵。昏迷不醒的孩子,焦急痛哭的妈妈,生死就在一念间,残酷的现实在眼前撕扯,无奈而又真实。
除了家庭矛盾,医院里还有被家长抛弃的白血病患儿、逼迫患儿带病学习的家长、紧张的医患关系、满腔热血的儿科医生……
新人医师焦佳人(王子文饰)在福利院长大,来到医院跟着邓子昂接受专业培训。从一开始被否定,到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上进,一路攻克难题,最后收获大家的认可。
这是一个关于新人儿科医师的职业成长故事,也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初窥儿科医生职业现况的窗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医护人员”成为年度关键词。近段时间,一部《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揭开了儿科医生的职业面纱,让医生这一职业持续走热。“白衣天使”,是人们赋予它的标签。充满爱心、救死扶伤的儿科医生们,是否能让青春热血的你们对这份职业产生憧憬?
医生难当,儿科医生更难当
“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这是一条在医学生中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的弹幕里,有人评论:“当儿科医生,太难了!”事实上,现实中的儿科医生们比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难多上百倍。
儿科医生李昕在“知乎”上写道:“早上不到8点就开始上班,中午接近1点才下班,在医院食堂里匆忙吃个午饭,小歇片刻继续接诊,直到下午6点多钟看完最后一个患儿,才能回家休息。一年到头都没有几个完整的周末,还有夜间儿科急诊值班……”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只是每个儿科医生的日常状态。遇到急诊、难诊,儿科医生们更是忙到分不清今夕何夕。
但更重要的是,与诊治成年人相比,诊治儿童时的沟通困难指数更加爆表。
当儿科医生耐心地询问幼龄儿童:“小朋友,你哪儿疼呀?”常常收到的回复不是孩子的抗拒,就是一场嚎啕大哭。即便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很多也没有办法向医生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病征,医生大多只能听家长描述病情,以及靠其他医疗手段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这难度,好比蒙着眼睛,也要百步穿杨。所以中医直接管儿科叫“哑科”,其难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如此,儿科医生往往需要更多的學习和训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生朱月钮在纪录片《人间世》中透露:“要培养一个成熟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不容易。比如我,儿科系毕业读硕士,硕士读完读博士,毕业已经30岁,再到医院当一两年住院医生,到了35岁只能说差不多摸清科室需要的技能。”而当她业务技能更加专业精进、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的时候,很多与她同年的同行早已是主任医师,甚至已经是研究生导师了。
更难的是,不分内科外科,每一个儿科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即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朱月钮,在她的心底,也萦绕着许多刻骨铭心的病例。
在一间重症监护室里,一个孩子因医治无效,不幸离世。虽然抢救时,为了避免恐慌,医生们对其他孩子进行了隔离,但还是有敏感的孩子觉察到了死亡的气息。一个小女孩在朱月钮查房时,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阿姨,我就是疼死都不想在这里待着了。”面对小女孩充满恐惧的眼神,朱月钮一时愣住,吐不出一个安慰的字来。她深知女孩的世界里装不下这么多现实的残酷与不幸。
学习难,工作难,技术难,升职难,情感难……真实的儿科医生工作,比电视剧里的戏剧冲突还要难。
儿科是个圈,专业大不同
正是因为儿科医生太难,广大医学生纷纷知难而退,选择了别的专业方向。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儿科人才奇缺:全国儿科医生总数仅为十三万人左右,平均一名儿科医生要服务2000名患儿。一名儿科医生在8小时内要诊治60到80名患儿,有时甚至更多。
面对这一现况,有人在“知乎”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取消儿科,让不同症状的孩子去对应的成人科室看病?一名儿科医生在评论中咆哮道: “你们别以为学了外科、内科就觉得儿科没问题了,我告诉你们,成人和小孩的差别,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医生阿杰就犯过这样的糊涂。他的孩子在几个月大时突发高烧,随后退烧,出了一身红疹。他吓得魂不守舍。因为按他的经验,这可是相当严重的症状。当他火急火燎地把孩子带到医院,却被同行儿科医生淡定地告知: “小儿急症嘛,很常见,无需特殊处理,只需要观察就好。”每个儿科医生都必须知道,儿童的疾病谱和成人远远不同:很多成人常见的疾病在儿童身上很少发生,反之亦然。
不仅病症和成人的不一样,连用药也有很大讲究。很多人以为,儿童用药只是减少成人用药的分量即可。但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使用会影响关节和软骨发育。所以,为了更好地保障用药安全,有些三甲医院还会专门配备儿童临床药师。
另外,儿童护理也是儿科的重点。护士圈里流传一句话:宁打十个大人针,不打一个小孩针。因为孩子的血管太细,特别是幼儿,肌肉容易紧张,注射比成人困难得多。这就要求在面对儿童护理时,不仅要顾全患儿本身的心理状况,还得做好医患沟通,及时打消家长的顾虑,避免出现纠纷。
如果细分医生这一职业,儿科医生可以自成一圈。他们需要懂得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与其他科室大不相同。守护孩子们的“白衣天使”
由此可见,儿科医生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但我国的儿科医生从业者一直在流失,很多三甲医院已经不再单独设置儿科。
在全国200多万名执业医师中,每四个人里才有一个儿科医生,然而全国14亿人口中,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儿童。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儿科医生可谓“珍稀动物”。
儿科医生确实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診疗难度大、收入与付出失衡等,导致人才流失。但留下来的儿科医生,却收获了满满的人间温暖和成就感。
儿科医生Pediat在提到自己的病人时形容道:“小天使们在病房都是萌萌的,出院的时候还会画一幅你的专属肖像送给你呢!小姑娘还会趁你不注意往脸上‘啵一下,‘小正太最喜欢拉医生姐姐们的手了。”虽然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但他常常觉得不是自己治疗孩子们,而是被孩子们治愈了。对他而言,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治愈良药。
另一名儿科医生阿剑,面对人们谈起儿科医生的诸多困境时,总是一笑置之: “虽然(和患儿)沟通上有障碍,虽然有很多焦急的家长,但是当孩子的病痛解除以后,纯真的笑容、真诚的感谢,都是支撑我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信念。我会一直做下去,为了每个孩子的微笑。”或许这便是每一名儿科医生从事这份职业的原因——即便辛苦,也要成为专门保护儿童的“白衣天使”。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主创们在介绍制作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表示,希望那些准备学医的高中生们,看完这部剧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那么,将来你也愿意成为守护孩子们的“白衣天使”吗?
职业卡片
01 儿科全科医生
又称“儿童家庭医生”,一般以门诊形式处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诊治。目前,许多私立医院对儿童全科医生需求量大,且薪资较高。
工作日常:看门诊、诊治患儿、追踪患儿病情等。
适宜人群:有爱心、能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具有更为广泛儿科专业知识的人。
02 儿童专科医生
和成年人的专科医生一样,不同的专科诊治不同的病症,如消化科、皮肤科、血液科、骨科等。相对于儿科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对病症的针对性更强。
工作日常:看门诊、在住院部诊治患儿,外科医生还需要做手术等。
适宜人群:专科技术强、抗压能力强、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的人。
03 儿科护士
优秀的儿科护士需擅长儿科护理常规,能和调皮捣蛋的孩子做游戏,也能和紧张焦虑的家长友好沟通。
工作日常:协助医生完成相关工作、对儿童进行护理、操作科室仪器设备等。
适宜人群:具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强、工作认真细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