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21-05-20萨提亚育儿
萨提亚育儿
一个小男孩坐公交车,被快速路旁边一个特别高大的烟囱吸引,他惊奇地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低头在刷手机,没理会,于是孩子拽着妈妈继续追问。“吵什么?一个破烟囱,嚷什么?”妈妈不耐烦地训斥孩子,于是孩子不说话了。
另一个小男孩,也坐一样的公交车,见到了一样的烟囱,他也惊奇地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望去,然后反问:“宝贝,你说那是什么?”
“那个高高的,冒烟的家伙,是火山吗?”孩子歪着脑袋想。妈妈告诉了孩子,那是热力发电厂的烟囱。接下去的一路,妈妈与孩子兴致勃勃讨论起关于火力发电的相关知识,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只坐了一趟公交车,两个家长对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不难想象,这种差距如果日积月累,不知会拉开多少距离?
父母好习惯,是孩子习惯的来源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叫《镜子》,片头有一个孩子的独白,令人难忘:“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我的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多么相像。”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追根溯源,父母的好习惯是孩子好习惯的来源。
《妈妈的勇气》一书中,作者刘红燕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切好习惯的开端。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自律的学习习惯;而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学习自理能力的基础。
刘红燕有这样深切的体悟,源自她在养育两个孩子时用了不一样的养育方式。就拿生活中最常见的“喂饭难”,真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有问题。刘红燕大儿子多多,从小体弱多病,胃口也差,吃饭难,老人总担心孩子吃不饱,为此使出各种招数:一到喂饭时间就送上各种玩具;端着饭碗满地追着喂;孩子正餐不好好吃,就赶紧送上各种零食……可以说,生活里家长们有多狼狈,刘红燕都一一经历过。
终于有一天,刘红燕决定改变,趁着两个老人不在家,她开始给孩子立规矩。她把儿子固定在座位上开始喂饭,孩子哭闹着不配合。但这一次,做妈的铁下心肠,软硬兼施。过了饭点,立马收掉碗筷,任谁来说情也不行。经历几次饿肚子,孩子便开始学乖,一到吃饭点,就会乖乖爬上桌,再也不用满地追着喂。
有了大儿子的“喂饭”经验,小儿子出生后,刘红燕再也没有经历过“喂饭难”。相反,小儿子简直就是一个“天使宝宝”,不仅吃饭让人省心,睡觉也有规律,并且身体素质也棒棒的。刘红燕说:“喂饭”是父母帮助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的开端,当父母帮助孩子制定饮食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明白“规矩”的定义,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后来,刘红燕的大儿子多多,养成了超强的自律和自理能力,成为别人眼里“不用家长管”的优秀学霸,成功被剑桥大学录取。
有一次,多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你在父母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多多的回答简单却发人深省:好習惯。父母用自己的好习惯,培养了他良好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优质家庭教育的结果,他的背后,也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
父母不破坏,孩子才有好习惯
当孩子进入学龄期,是否拥有良好的专注力,成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又一次较劲。专注力是一种习惯,抓得越早,效果越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 Chen Yu 做的研究告诉我们: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并且,孩子专注的时长与家长陪伴时的表现大有关系。
实验中,研究员邀请了40 组 12~16 个月的宝宝和家长,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了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互动过程中对宝宝专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出人意料。
实验一开始,孩子沉浸在独自玩玩具的乐趣中,非常专注。随后家长参与互动,但效果相反,孩子眼神开始缥缈,不仅没有专注在家长的示范动作上,而且再没有心思专注在原来玩的玩具上。
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家长的每一次打断,都会让孩子玩玩具的专注过程被迫中断。而注意力的分配又有“限额”,孩子在关注一件事的时候,很难再去关注另一件事。也许有家长会疑惑:孩子玩耍中,难道不需要家长任何陪伴?不然,实验另有发现。
当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让孩子站在主导地位,进行自主探索,家长只做观察和引导,反而会有效促进孩子的专注力。这个过程中,孩子或许会四处张望,只要家长不作任何提示,一直等到他们对玩具产生兴趣后才慢慢参与,再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样做,不仅会维持孩子的专注力,还会拉回孩子中途转移的注意力。
一个人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心做一件事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孩子比大人更希望享受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喜悦。孩子的专注力与生俱来,父母不破坏,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
爱默生说:力量的秘密在于专注。当专注成为一种习惯,成功也便有期可待。放眼观望身边那些成功的优秀人士,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拥有极致的专注力。
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古人许慎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永远都是来自于父母不断成长的样子,因为家庭的这种优秀的氛围,才是真正对孩子的耳濡目染。
我曾在家长会上看到一个家长问另一个家长代表:为什么你这么轻松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位家长笑笑,回答:很多人以为优秀的孩子不用管,但其实,在孩子变优秀之前,我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在他的教育上。因为养好了习惯,后面的事也就不太用操心了。
是啊,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们常常揪着孩子的缺点埋怨,却从来不去细想:到底是谁,养成了孩子不好的习惯?想起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父母的习惯里,藏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