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成效探析

2021-05-20陈梦婷王宇波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类通识学习效果

陈梦婷 王宇波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2018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为人才的大类培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提出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学改革十六字方针,2001年提出了“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元培计划”,随后,其他大学纷纷开始实施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大类培养就是要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逐渐转变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施个人素养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并为高层次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行业特色高校是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进入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领域承担了新使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类培养模式广泛的被“双一流”建设的行业特色高校采用,这一尝试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也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对行业特色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分析评价。

一、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生学习成效是指,学生接受不同阶段的教育后,取得正向的学习效果,且效果可测量,具体表现为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针对“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要素的正向改变程度进行研究设计。选取一所既有大类培养在校生,又有非大类培养在校生的高校,即西北工业大学,以2019级大类培养学生137人为实验组,以2018级非大类培养学生101人为对照组,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对两组学生的进步程度做前测与后测,对比两者之间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改变程度的差异,同时结合全校大类培养学生3604人与非大类培养学生2481人公共课的成绩差异,判断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研究中选取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作为参考。

问卷从学习效果目标评价、学习效果过程两个方面,共计10个维度进行设计,评价学生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取得进步的情况。其中,学习效果目标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批判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公民意识五个维度,每个维度3-5小题;学习经历过程包括图书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师生互动、科学实验、课外实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4-5小题。问卷采用Cronbach提出的科隆巴赫α系数检验信度,分别为0.980和0.984,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研究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一)大类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幅度更为显著。总体来看,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各项学习效果维度和学习过程维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批判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目标维度中增幅最大,增值分别为0.19、0.17和0.17。过程维度中增幅较大的两项是图书馆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增值为0.27和0.22。可见,大类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大类培养模式。

分类统计,经过大类培养的2019级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增幅分别都显著高于传统的专业培养的2018级本科生。尤其是2018级学生的工作沟通能力、公民意识以及课堂学习三个维度,增值都十分微小。反观2019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增值都很显著。101位非大类培养学生学习效果变化和学习过程变化详见图1,137位大类培养学生学习效果变化和学习过程变化详见图2。

图1 西工大2018级本科生学习效果变化图和学习过程变化图

图2 西工大2019级本科生学习效果变化图和学习过程变化图

(二)大类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优秀。成绩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最客观的衡量标准。选取西北工业大学2019级大类培养学生3604人,与2018级非大类培养学生2481人,对以上学生共同修读的两门课程即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大类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非大类培养学生。

表1 大类培养学生与非大类培养学生公共课成绩比较分析表

(三)大类培养模式更关注学生的价值塑造。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大类培养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注意向学生传达爱国向上、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价值观,实现对学生价值塑造的教学目的。通过图1和图2中学生公民意识等指标的提升程度,可见,大类培养模式中通识教育的加强,能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够发展和提高,强化学生乃至教师和社会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从而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问题及对策

在进行问卷调研的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开展深度访谈,可以看到,大类培养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主要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专业分流亟待优化。根据访谈结果显示,专业分流存在分流时间不合理、专业设置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一定要优化专业分流方式。一是要进行专业宣讲与摸底,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专业、教学资源、就业情况等。二是要制定合理的分流细则,在专业分流前做好学生志愿的摸底调研,制订分流细则,确定专业和相关学生人数,在分流前公布,让学生了解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选择。三是心理指导及就业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与开解,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就业情况向学生提供指导等等。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以特色学科为基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通识课程的合理安排,构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能盲目增加通识课程,忽略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调查中,也有很多学生反应专业课程比重太小或者是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不到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广度、深度、科学性和前后连续性衔接性。其次,还要分类别、分层次构建课程体系。最后,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全面多样的素质教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与校风、本地民俗文化等开设课外实践活动等,在发展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注重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其文化渗透与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缺乏学生自主的探索体验与深度学习,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授课方式使用较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批判性思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丰富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分类培养。其次改革教学环境,与行业对接,注重人才个性发展。最后,还要加强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的评价方式将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局限于考试分数,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只是通过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考一个高分。评价也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要对现有的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和创新。

首先,要将反馈和调控教学质量作为主要目的,不能把成绩看作唯一。要体现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功能。其次,在评价方法和手段上,要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方法,探索更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学评价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下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减少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看重,重视对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猜你喜欢

大类通识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