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021-05-20缪爱平雒金泉
缪爱平,雒金泉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湖南 衡阳 421000)
GPS技术已被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能够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GPS技术操作方式便捷,应用效率比较高,并且能够保证测绘结果准确性,应用前景广阔。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多,通过将GPS技术应用于工程测绘中,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测绘效率,避免传统测绘方式的弊端,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 GPS测绘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技术的应用基础为卫星,卫星可接收定位信号,同时信号传输方式快速便捷,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即可进行计算分析,同时与各类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据此创建三维立体模型。在GPS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首先需确定空间坐标系统以及地面固定坐标系统,协调两个系统,提高定位结果准确性,保证信息传输明确。在空间坐标系统与地面固定坐标系统的转换过程中,通过应用坐标可形成控制定位,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另外,在GPS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采用定位法进行划分,形成相对定位以及绝对定位,采用空间集合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准确定位物体位置。GPS技术的应用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GPS工作原理图
2 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 在工程变形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在施工技术、结构受力、建筑材料、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建筑工程变形,进而对工程项目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要求密切观察,及时了解建筑工程变形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可将GPS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测绘中,可对项目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比如,某水利工程大坝总长度为500m,在该水库大坝建设中,以间距100m设置5个监测基准点,然后在大坝两侧增加3个监测点,共计8个监测点,将GPS监测设备安装在各个监测点上,据此形成水库大坝监测网络,持续观测30天,对8个监测点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该水库大坝总体位移在±1mm~±2mm之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形。
2.2 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GPS技术能够将宏观布网与微观布点进行有效结合,对目标区域地理地形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同时还可确定基准点、轮廓线等,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调查中得到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保证地理网点布孔的高效性。在地理网点布孔中,可将GPS技术技术与GPS技术以及航摄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据此采集城市地理信息,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三维坐标体系,在确定坐标体系的基础上再利用GPS数据光束法对区域网络实施平差控制,据此确定控点数量。最后,再利用卫星将动态数据作为基础,采用像片调绘技术对模型图中的变更物、遮挡物等进行补测和优化调整,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2.3 在地下水工程中的运用
在地质工程勘察测绘中,水下地形测绘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测量难度比较大。在传统的测量工作中,一般需应用测深仪、潮位仪、经纬仪等等,但是在这类设备的实际应用中,技术难度比较大,应用流程复杂,很难保证测绘效率以及测量精度。对此,可利用GPS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绘,将GPS检测设备、接收装置等安装在水下环境中,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水下测绘体系,对水下地形进行自动化测绘、成图等。
2.4 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此,需加强土地动态监测。在土地动态监测中,需从自然角度以及社会角度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土资源规划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在此过程中,可利用GPS技术,提高土地动态监测效率,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在城市公共交通工程规划建设中,首先需对建设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综合考虑民众聚集情况以及农田分布情况,据此制定完善的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在GPS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在较大范围内能够快速获得土地资源数据信息,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三维模拟图,提高交通工程设计水平。
2.5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传统的测绘方式需应用大力人力和物力,并且测量效率比较低。对此,可利用GPS技术提高测绘效率,将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城市测绘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可将测绘数据作为依据,据此进行城市规划,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实用性。
3 工程概况
在某乡镇水土资源普查中,采用GPS技术,共规划设计8个D级控制点以及86个工程点,根据现场勘查,工作区以及外界交通条件良好。通过对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进行分析,勘查区标高在850m~1200m之间,坡度在2.5‰~3.0‰之间,地势平坦。勘查区降水量为1769.0mm左右,区域内河流全长150km,河流蜿蜒曲折,河床底部为松散砂层,部分河床已干涸,河流水资源逐渐转为地下水资源。
4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控制测量布网方案:
4.1 平面及高程控制
对于该工程项目测区,在首级平面控制方面,采用D级GPS网,并布设线形锁形式。在控制网布设过程中,要求图形几何结构合理,提升约束力以及自检能力。控制平面网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并应用国家高层基准。
4.2 选点
在工程测绘中应用GPS技术,对于各观测站点之间的通视要求以及图形结构要求比较低,因此选点方式快速便捷。点位选择可直接影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选点前,首先需对测区地理地形条件进行调查,选择视野开阔、便于安装接收设备的区域,远离高压输电线、微波无线电传输通道、大面积水域,避免卫星信号受到干扰,另外,要求地面基础结构稳定性强。在本次测绘工作中,共选择7个GPS测点,为了保证点位进度,在点位选择完成后,需对点位埋设标石做好标志。
4.3 观测作业
在外业观测中,需对测量数据做好详细记录。在启动接收机前以及观测过程中,需对观测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在利用接收机进行静态作业时,对于卫星截止高度,需控制在15°左右,而观测卫星数量在4个以上,采样时段45min以上,而采样间隔时间则为5s。GPS控制网布设形式如图2所示。通过对图2进行分析,GPS1~7为测区GPS控制点选点位置。
4.4 GPS数据处理
在利用GPS技术进行工程测绘时,接收机在接收数据后,需进行数据处理,即可获得测量定位成果。在利用GP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时,关键步骤包括数据采集、传输、预处理、基线结算以及GPS网平差。对于接收机所记录的数据,可传输至计算机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基线结算。所有数据均存储至接收机内存模块中,可同时进行数据分流以及传输,进而形成数据文件。为了提高数据预处理便捷性,需对数据文件进行标准化处理,转为可识别文件。
基线向量结算即平差计算过程,计算方式复杂,要求去除观测数据粗差,同时还需综合考虑观测信号中断、星座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基线处理完成后,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测值残差分析,架设观测值存在偶然误差,载波相位对于Ll波段信号的观测误差为2mm,如果偶然误差为1cm,则观测值受到系统误差影响。在本次工程测绘中,应用单频接收机,如果短基线长度在2km以内,则为了避免电离层对数据造成不良影响,要求对单频数据做好差分处理。第二,对基线向量闭环合差进行计算,同时段可形成同步环,如果基线向量闭合差值低于对应等级的限差值,则闭合差精度较高。在完成基线向量校核后,即可对基线向量网平差进行计算,然后再对GPS之间的相对坐标差值进行计算,最终确定GPS点坐标。
图2 GPS控制网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工程测绘中GPS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工程测绘技术类型比较多,而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GPS技术应用优势明显,不仅操作方式方便快捷,而且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进而保证测绘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工程测绘中,可推广应用GPS技术,为项目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