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择业自我效能感和生涯适应力的作用
2021-05-20王鹏宫晓君王珺战祥平孙宇潘润生
王鹏,宫晓君,王珺,战祥平,孙宇,潘润生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1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体认识自身的特质和潜在的优劣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在积极的未来规划有效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同时,也能正向预测其成年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1]。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建立在Bandura的一般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基础上[2],强调“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将心理特质与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加以整合,全方位解释个体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原因[3]。自我效能、结果期待与个人目标是该理论的核心变量。除这三个核心变量之外,该理论也十分重视其他变量如兴趣、能力、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等对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如图1)[4]。
图1 社会认知理论(SCCT)模型
研究调查表明,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更愿意主动采取行动以适应生涯环境[5],生涯适应力水平也能正向预测职业生涯成功[6];主动性水平高的个体,对自己的职业决策评价越高[7],高效能感的个体更能准确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并设定更高的职业探索目标和任务[8]。我们假设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迁移到高中生群体。因此提出假设1。
H1:对于高中生群体,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择业自我效能和生涯适应力的水平;同时,择业自我效能和生涯适应力也均能正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中起一定的中介作用[9]。同时SCCT理论也认为,个体的兴趣、特征等会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职业选择行为产生作用。由此推论,高中生同样存在相同的作用机制,提出假设H2a;生涯适应力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变量,会受到个体和情境因素的影响驱使人们产生特定的行为倾向,如职业探索、积极的职业规划。在生涯发展期望和主动性人格对生涯决策困难的多面影响中,生涯适应力是重要的中介变量[10]。因此提出假设H2b。
H2a: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中,择业自我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
H2b: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到中介作用。
Hirschi[11]认为,对于大学生群体,高择业效能感的学生,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择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个体的择业动机和职业满意度,从而影响生涯适应力[12]。因此提出假设3。
H3:择业效能感能正向预测生涯适应力。
父母教育程度,职业声望和家庭收入与青少年学业水平有直接关系[13];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个体的职业规划水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父母职业地位越高,个体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生涯规划水平越高[14];而高中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以往大多研究的重点是将社会经济地位(Socialec onomic Status SES)作为自变量,较少将 SES放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调节变量的位置,本研究拟检验 SES的调节作用,因此提出假设4。
H4:SES能够调节假设1、假设2中的路径。
男生在主动性上要显著高于女生[15],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上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6];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17];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男生的生涯适应力高于女生[18];但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并不存在差异[19]。要解释这些不一致的研究,可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找到可能的答案,该理论认为,性别可能作为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等中介路径的调节变量,因此提出假设5。
H5:性别能够调节假设1、假设2中的路径。
综上,本文假设模型见图2。
图2 本文的假设模型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高一、高二学生976名,删除无效问卷后,有效人数为810名,男生327人,女生483人;高一391人,高二419人。按SES将学生为分为三组(前27%为高分组219人,后27%为低分组219人,中间组372人)。本研究的部分变量没有对应的高中生版本的权威量表,因此我们采用了大学生版本量表并注明了修改与检验。
2.2 研究工具
2.2.1 职业生涯规划水平问卷
采用金科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20],问卷共34题,5点计分。用于本研究中的高中生,经项目组讨论题目无需修改,但进行了严格的心理测量学检验,Cronbach α为0.894。
2.2.2 主动性人格问卷
采用Bateman 等人编制、湖南师范大学文芳修订的适用于中学生的主动性人格问卷[21]。问卷为单维结构,7点评分,本研究样本Cronbach α为0.891。
2.2.3 生涯适应力问卷
对赵小云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进行修订[22],将其中仅面向大学生的试题进行了修改使其适用于中学生,共修订两处。两处修改如下:修改题目1:“在大学里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多方面发展自己而不仅限于读书”修改为“在学校里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多方面发展自己而不仅限于读书。”修改题目2:“我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应用状况。”修改为“我经常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未来所想选择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应用状况。”量表共35题,5点计分。本研究样本Cronbach α为0.915。
2.2.4 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将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用于本研究中的高中生[23-24],经项目组讨论题目无需修改,但进行了严格的心理测量学检验。共25题,5 点计分。本研究样本Cronbach α为0.945。
2.2.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本研究采用师保国、申继亮编制的问卷[25]。采用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三个指标来测量家庭社经地位(SES)这一潜在变量。
2.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整理后,采用Spss 17.0和mplus7.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F检验、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多组比较分析等。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26],对所有变量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子,结果析出40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6.97%,远小于临界值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 区分效度检验
为了评估核心变量的区分效度,将四因子CFA模型与其他替代模型(三因子、单因子)进行了比较,其中变量以不同的组合显示。结果表明,四因子模型最适合于数据(IFI=0.902,CFI=0.902,RESEA=0.109,ATIC=1499.405),因此本研究所用核心潜变量具有较高区分效度[27]。
3.3 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和人口学分析
对各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见表1)。年级在主动性人格、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生涯适应力和择业自我效能感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SES高的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低SES的高中生(P<0.01,F(2,807)=4.63,M(高水平)=120.39.84,SD(高水平)=36.51;M(中等水平)=117.56,SD(中等水平)=39.39;M(低水平)=114.88,SD(低水平)=32.66)。
表1 各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3.4 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之间的中介作用
使用mplus7.0分析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之间的双重中介作用。在构建模型前,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第一特征值远大于第二特征值[28],因此采用因子平衡法,把各个变量的项目打成3个包,每个包作为该变量的观测指标,如图3主动性人格X1、X2、X3,再进行下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3 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之间的中介模型
在模型的基础上做中介效应分析。由图3可看出,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与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路径系数均显著,且加入中介变量后主动性人格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路径系数不再显著。
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这条路径标准化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11,占总效应百分比15.47%,9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为0.05,0.16;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这条路径估计值为0.31,占百分比45.40%,上下限为0.25,0.38;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这条路径估计值为0.27,占百分比39.12%,上下限为0.22,0.32。该模型的三条路径在95%置信区间内中介效应显著;此外,主动性人格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直接效应)不显著(LLCI=-0.164,ULCI=0.173)。因此,生涯适应力与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3.5 基于路径分析的多组比较
为探究性别与SES是否会影响该模型,本研究基于路径分析采用mplus7.0对性别与SES进行多组比较。本研究采用多组比较来探究性别与SES对该路径模型的影响。测量不变性结果显示,在测量工具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之后进行模型比较,本研究采用无限制模型 Mo,且均拟合良好。
3.5.1 SES的调节作用
结果显示,三个组均适合该模型,拟合指标分别为:高分值组χ2=89.09,df=48,RMSEA=0.06,CFI=0.99,TLI=0.98,SRMR=0.03;中等分值组χ2=118.69,df=48,RMSEA=0.06,CFI=0.98,TLI=0.978,SRMR=0.02;低分值组χ2=100.38,df=48,RMSEA=0.07,CFI=0.98,TLI=0.97,SRMR=0.02。各组路径系数见图4。两两(如高低、中低、高中)比较的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分值(高、中、低)的群体所对应的路径模型,有一条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高分值组和中低等分值组,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χ2=5.49,df=1,P<0.05),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趋势见图5。
图4 不同SES下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图5 水平下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3.5.2 性别的调节作用
结果显示,两个组均适合该模型,拟合指标分别为:男生χ2=105.60,df=48,RMSEA=0.06,CFI=0.98,TLI=0.98,SRMR=0.03;女生χ2=137.88,df=48,RMSEA=0.06,CFI=0.98,TLI=0.98,SRMR=0.02。各组路径系数见图6。其次,本研究通过限制路径系数相等来比较限制路径模型与Mo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每次只限定一条。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群体下所对应的路径模型:择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在不同性别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10,df=1,P<0.05),择业效能感更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男生群体中两变量关系不显著。对于不同性别的群体,择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影响趋势见图7。
图6 不同性别下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图7 不同性别下择业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研究变量人口学差异分析
SES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中、低三组社会经济地位下对应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显著差异,职业生涯规划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社会阶层比较高的家庭,能够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给予孩子引导和参考,会提供较多的人际和物质支持让孩子接触并了解到更多的行业,有助于个体的生涯规划。
4.2 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和择业自我效能感在模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与假设H2a和H2b相符。说明主动性人格不仅可以直接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也可以通过择业自我效能感和生涯适应力进而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产生间接影响,这与假设H1相符。模型显示,主动性人格通过三条路径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分别为(1)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2)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3)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Tolentino等人[29]研究显示,灵活调整目标的人的适应性动机更强。主动性强的个体在面临生涯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状态和目标,使自己尽快适应当前情境;同时,这种自我调整的能力和积极性又能够让个体在适应的过程中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如适用于多种环境下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探索[30]。因此,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提高生涯适应力进而提高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根据SCCT模型,学习经验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预测因素。主动性人格对不同类型的生涯学习经验都有显著的影响[31]。同时具有主动倾向的个体,一般表现为内控的归因方式,而归因方式是影响择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2]。Ochs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生涯探索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33]。主动性强的高中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生涯探索,因此主动性人格能够提高个体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帮助高中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
本研究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对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影响还会通过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生涯适应力-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这一路径产生,这包含对假设H3的验证。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如上所述,个体的主动性倾向能够提升择业自我效能感,获得大量的学习经验,使自己坚信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并有信心面对新的挑战,增强适应新环境和任务的能力即生涯适应力。当个体能够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应对自如,从复杂的背景中搜集出有效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方案和自己的状态,便能做出更完善的决策和规划,继续探索感兴趣的职业领域,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3 基于路径分析的多组比较
4.3.1 SES的调节作用分析
结果表明,SES在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这一路径上具有调节作用,与假设H4中部分路径相符。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和中等社会经济地位之间有显著差异,与中等SES的高中生相比,主动性人格更能预测高SES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
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自身发展条件和可获得资源不同,对未来的规划也因此不同[35]。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际、资金支持,并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时,高社会经济地位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需要将金钱放在第一位,经济负担小。这些因素和条件为个体创造了一个开明的家庭环境和广阔的社会平台,会促使个体更自由地思考未来[36],学生一旦具备较高的主动性,便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从路径系数看,高社会经济地位组的系数>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在低水平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资源条件相对较差,但也可能成为个体努力突破周围环境和障碍的内部动力,这也可能从侧面提供了“寒门”出“贵子”的原因。
4.3.2 性别的调节作用分析
多组比较分析发现,性别在择业效能感一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这一影响路径上调节作用显著,与假设H5中部分路径相符,并表现为择业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尽管男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本身高于女生,但是通过提高择业自我效能感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对于女生来说更有效。
因社会角色和父母期望在性别上的不同[37],父母更希望女儿从事稳定的工作,而男生被赋予更多了包容和支持,承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38],因此女生的择业效能感要低于男生。实际上,女生做出的努力上并不少于男生,只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需要父母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另外,学校在进行生涯辅导时,如何提高女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与女生家长做好沟通,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女生的成长。
5 研究意义
5.1 理论意义与研究创新
第一,以往研究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变量间的影响机制关注较少,本研究选择高中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成果。
第二,本研究将生涯适应力作为中介变量而不是因变量,发现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同时将SES与性别作为调节变量作进一步分析并发现,SES与性别能够调节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扩展了职业生涯相关变量研究的思路。
第三,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框架,以此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众多,但鲜有以中学生为样本的应用性研究,本研究验证了该理论在中学生群体中适用性。
5.2 现实意义
第一,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样本,研究成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帮助教育者更好的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与辅导,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水平,对高中生大学专业选择与未来的生涯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第二,主动性人格是个体的一种行为倾向,主动性水平高的人能够踊跃地参与到工作和学习中,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分析主动性水平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中间效应,能使高中生涯辅导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制定更具体和完善的辅导方案。
第三,本研究发现性别和SES在某条路径上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启示我们在进行生涯教育时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状况,“因材施教”,使教育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SES高的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显著高于低SES的高中生。
(2)择业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涯适应力,生涯适应力和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3)多组比较显示,女生择业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男生群体中两变量的关系不显著。
(4)多组比较显示,相比中低SES的高中生,主动性人格更能正向预测高SES中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