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地专家纵论大湾区创业环境

2021-05-19张玉荣

小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澳门

张玉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来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越来越多。

近年来,为了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发展,广东省联合港澳特区政府共同建设了“10+3”青年双创基地以及“1+12+N”港澳青年双创基地,从政策支撑、打造平台、营造环境、建立机制等全方面推动青创基地建设,对港澳青创团队“扶上马、送一程”——同等享受内地创业培训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通过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培训、项目路演、政策解读讲座等,帮助青创团队孵化成长;开展资源和市场对接,帮助青创团队发展壮大。

大湾区,大未来。

在这逐梦的舞台、创业的沃土,港澳青年创业者们的梦想种子,在大湾区一步步开花、结果。那么,对于港澳青年创业大湾区,专家有什么样的解读和建议?

内地专家:大湾区需要加强要素流动的便利化程度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是香港、澳门新的重大机遇,更是港澳青年新的重大机遇。

采访中,专家们纷纷表示,大湾区有着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格局以及完善的创业服务……加上地缘相接、文化相近、人缘相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成为许多怀揣创业梦想的港澳青年的逐梦之地。

“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来创业有很多举措,包括创新创业的基地都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空间的无偿使用或者一定程度免租金,提供配套的公寓、创新创业资金扶持等,都比较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张玉阁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道,创业这一块,大湾区的市场空间宽阔,而且数字化的发展水平要比港澳高,技术的应用场景要比港澳丰富多元。香港的青年就业目前面临结构性的问题,找不到对口专业就业,不能施展所长。如果港澳青年对于创业感兴趣,值得到大湾区来闯荡一番,而且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逐渐在优化提升中。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香港澳门的互联网、科学技术发达,港澳青年多选择在这个领域进行创业,此外还有教育、餐饮、设计等行业,这些行业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本。港澳青年不太了解内地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对国内的劳动法、税收政策的了解。

讲到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大湾区,通常我们一般讲支持港澳青年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来创业。张玉阁说,他们也在探讨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支持他们在香港、澳门创业?比如一些科技型公司去香港、澳门注册实体性公司,给当地青年提供比较优质的岗位支持他们就业创业。“當然,在某种程度上,因为香港营商成本比较高,如果不是一种市场化行为,那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社会方面的因素比较多。”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

香港励志教育青年基金创办人兼主席、大湾区港澳人才协会副监事长兼启导培训委员会主席李子枫

在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大湾区方面,毛艳华建议,大湾区在宣传领域做一些探索创新,针对港澳青年的特点进行灵活多用的新媒体宣传,打造典型案例和形象代言人,以及用民间组织组织考察调研、内部会议,让港澳青年充分了解大湾区的现状;加强大湾区创业的政策服务,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港澳青年包括内地青年创业都可以得到帮助;加强优惠政策的公平性审查,不一定要对港澳青年采取超国民待遇,主要是要对创新创业进行支持和扶持;让他们像内地青年一样,给港澳青年在大湾区生活、居住、郊游、出行、贷款等方面提供便利;还可以把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拉入大湾区产业链发展的政策里面来,比如一些过关企业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进行开放。

张玉阁认为,对于港澳青年过来大湾区内地就业,大湾区需要加强要素流动的便利化程度,疫情过后如果恢复正常往来,涉及到跨境相关人员的流动和创业相关货物的流动能够更为便利。资金信息方面,实现有效管控,在保证国家综合性安全的前提下也能更加便利。对于港澳青年创业,需要给予一些必要的服务和指引,提供网上线下一条龙一站式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好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宣传。

“大湾区是国家发展大局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大湾区建设是港澳青年发展的一个机遇,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在全球也很有吸引力。”毛艳华建议,有志于在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要有信心敢于尝试,发挥国际化的优势来创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找标杆找对照,主动出击寻求合作不管是服务体系还是合作伙伴。

香港专家:倒空自身“一杯水”重新认识大湾区

近年来,香港经历不少风浪——中美贸易摩擦、社会运动、新冠肺炎疫情,接连的打击令经济受创。面对逆境,青年需要多元发展,而大湾区建设正好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新跑道,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扩展人生的舞台。

那么,对于在大湾区创业,近年来香港青年的态度有何变化?香港中文大学联合香港广东青年总会等研究机构做了一份报告《香港青年就业及大湾区发展指数2020》。问卷调查发现,86.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听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相较于该研究团队于2018年发布的“香港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数”中受访者听闻的比例(55.9%)大幅上升三成,反映经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广与努力,香港青年对大湾区发展规划的了解程度已显著提高。

调查数据反映,有内地长期学习、就业、实习或旅游的经验,对青年往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意有正面作用;而他们认为生活成本低及工作机会多等因素是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优势。对此,研究团队建议政府需要增加宣传渠道及手法,加大政策力度,善用社会各界资源,加快为有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支援,包括可携带香港福利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使用,消除他们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疑虑。

大湾区内地城市中有不少港澳创业基地和平台,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及帮助。在港澳当地也有不少支持港澳青年创业的相关平台和政策。为了帮助香港青年内地创业,采访中,香港理工大学负责帮助学生创业的老师告诉《小康》记者,自2011年以来,理大与政府及其支持的孵化器(如香港科学园、创新科技署和民政事务局)合作,针对特定的市场领域和创业初期的各个阶段提供不同创业资助计划。配合合作伙伴的资金和孵化支持,理大的种子基金计划每年支持大约50个早期初创企业和学生创业项目,总资助额合共超过1,000万港元。

“如果往大湾区发展,香港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资金和地方。大湾区内地政府部门可否给香港一些年轻人提供土地、资金等,以及帮他们开拓市场。”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因为香港的青年面临最大问题是市场,又比较本土,看是否可以给他们做些培训得以详细了解国情,了解内地文化。

对于想去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庄太量认为他们需要学好普通话,要亲自去内地看一看,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是通过香港媒体,要眼见为实,了解真实大湾区创业现状,也不是光跟香港的团队,需要多和内地青年交流学习。

香港励志教育青年基金创办人兼主席、大湾区港澳人才协会副监事长兼启导培训委员会主席李子枫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道,香港青年过去甚少考虑到内地发展,主要源于对内地国情认知不足,以及受到网络不同程度不实讯息、长久以来对海外发展机会追求的价值观影响。产业结构不平衡,导致香港青年在职业发展规划中,形成人力资源错配的状况,出现高学历向下流动,甚至产生供过于求的学历泛滥。面对产业单一化,社会气氛及环境所带来的生活压力,青年为了糊口及应对各种生活挑战和目标计划,不得不降低各种承担的风险,选择一份高薪又稳定的工作,确保了自己的未来生活,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不敢冒险的心态。

在李子枫看来,大湾区的战略布局融合,对于港澳青年而言,无疑开通了一大片未探索的全新领域。湾区九市的人口超过6,000万,这是香港和澳门无法比较的庞大经济人口及全新市场。特别是港澳拥有面向国际的先天好处,又背靠祖国近14亿人口市场的优势,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一国两制”,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能够媲美。如果港澳青年单纯开拓大湾区的市场,人口比例机遇可接近10倍的增长,而且湾区九市在纲要中有着各自的定位及角色,重点在于如何选对合适自己的市场,运用湾区的协同效应把握好当中的机遇。另一方面,大湾区的融入有助提升产品及服务的优化及验证,加强未来长远发展的竞争力。除了人口和市场的庞大外,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多样性,从第一到第三产业都有不同程度比例的分布,港澳青年需要认清产业链之间的发展,能有助缩减消耗和探索的时间。港澳青年创业前应具体了解自身的创业方向和性质,寻找哪个城市及相关政策最符合自身需要,再决定合适业务拓展的驻脚点。

挑战和建议方面,李子枫说,由于两地生活文化、制度、税收、法制、货币等各有差异,港澳青年需要倒空自身的一杯水,方便重新认识市场及职场文化的营运方式,有助日后解决很多无形的问题,让自己走得比较顺畅,而并非坚持在港澳原有的一套方式经营发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文化摩擦及挑战。

澳门专家:先挑选数个重要“战略点”提供支援服务

在回归祖国之前,澳门还是比较封闭的地区,但是在回归之后,澳门被祖国引领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特别是在大湾区,澳门在整个地区的未来发展会有很多的机遇及发挥很大的作用。

澳门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作为发展定位,除了致力提升城市魅力外,亦持续推动旅游教育发展。回归多年,澳门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建设了具规模、世界级的休闲度假村片区,引进了国际管理标准。

澳门旅游学院副院长吕剑英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表示,澳门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范畴课程及专业培训凝聚了优秀的师资和研究力量。“澳门青年应把握时机、发挥所长,并配合国家就澳门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的发展策略。中国内地的市场规模大,可发展空间广,经济种类多元,这些都是澳门所不能对比的。由于澳门自身的不足,区域合作是必须的。”

澳门旅游学院副院长吕剑英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始会长简浩贤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张玉阁

呂剑英认为,大湾区的中心思想之一在于提倡区域合作。近年提及的“一程多站”及如何共同开发联线旅游资源等建议都是想充分利用各城市之相互优势,以丰富游客体验、拓展旅游目的地客源及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等。这些背景都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带来机遇,例如澳门作为美食之都,葡国特色美食及土生菜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创业名片。此外,在这相对艰难时期,青年人可考虑到大湾区“先见学后创业”,好让他们能通过在内地企业工作(全职或兼职)更了解国家新经济新业态营运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觉得要鼓励青年到大湾区创业,提升他们对大湾区的认识,并让他们为融入这个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做好准备非常重要。

虽然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大,但是,众所周知,大湾区包括澳门及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九个广东省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总人口约7,200万人,某些城市间的交通往来时间较长。为了更好地在大湾区各城市推进就业和交流工作,吕剑英建议先挑选数个重要的“战略点”,重点向有意在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进行推广及提供适当的配套支援服务,如广东珠海公共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为鼓励他们北上创业提供良好创业环境及诱因。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创会会长简浩贤博士,多年来在港澳两地致力于推动人才发展及青年工作,他认为澳门青年融入内地的发展有较多的认识,得益于澳门社团文化及国情教育的推动,澳门年轻人对内地及大湾区有所了解,有一些更比较清楚认识工作的机遇及地方政策的一些优惠等。他认为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都有很多粤港澳创新创业中心以及孵化平台,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政策及措施。他建议大湾区各城市可保持并持续优化引才创业方案,相信这对港澳青年有很大的帮助及吸引力。

对于未来港澳青年的机遇及挑战,简浩贤表示,青年人认识国家及发展是基础,要多用青年人懂得的亮点语言引导。港澳青年最大的挑战在于要加快并主动搭上国家的发展快车。对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布署,对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深入了解,对大湾区内各城市定位及产业重心研判对比,这需要青年朋友花时间去考察及学习。他认为要港澳青年主动出击融入湾区是未来工作的挑战之一,但时不我予,机遇就在目前。

对于未来港澳青年在大湾区的创业及就业,简浩贤建议,在创业方面,港澳两地政府应联同社会上专家学者成立青年创新创业评估小组,特别是项目需要政府出资投放资源的更需要小心研究,更善用公共资源;港澳青年回内地城市创业时亦需要加强两地多方协作,应多采用政府主导下与民间组织合作的综合模式;大湾区广阔空间具有最好的创业氛围,青年人要勤走动、更应在湾区不同城市中深耕细作,找寻最合适自身的创业商机;在青年创业就业方面,建议港澳政府部门可以多考虑用补贴资助方式,令港澳青年不会因为内地与港澳薪酬差距太大而停步。

编辑/麦婉华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澳门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回归日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