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
2021-05-19杨为海曾辉万继锋张汉周陆超忠
杨为海 曾辉 万继锋 张汉周 陆超忠
摘 要:為探明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344的叶片为试材,对湛江地区2019年6月份的气温进行调查,初步研究叶片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湛江地区6月份的昼/夜平均温度高达33.6 ℃/28.5 ℃,特别是遭遇了3次较长时间的温度高峰期,其每日的昼/夜平均温度均超过35 ℃/29 ℃,可能导致了黄化叶片发生。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及其荧光参数(Fo、Fm与Fv / Fm)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则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正常叶片相比,黄化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均显著降低,而MDA和H2O2含量以及POD与CAT活性却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o、Fm、Fv / Fm、MDA、Chla、CAT、SOD、POD等8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对于了解澳洲坚果叶片黄化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澳洲坚果;高温;叶片黄化;叶绿素荧光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Preliminary Study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adamia Leaf Etiol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YANG Weihai1, ZENG Hui2,3, WAN Jifeng2,3, ZHANG Hanzhou2,3, LU Chaozhong2,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2. South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Fruit Bi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adamia leaf etiol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aking the leaves of ‘HAES344 macadamia as the test materials, the trial studied the temperature of June, 2019 in Zhanjiang area, and the changes of several related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the leaves were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y/night temperature in June was as high as 33.6 ℃/28.5 ℃, especially the three long temperature peaks whose daily day/night average temperature exceeded 35 ℃/29 ℃, which probably caused the yellowing of the leaves.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leaf etiolation, the SPAD value, SOD activity, chlorophyll (Chla+Chlab, Chla and Chlb) content and its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o, Fm and Fv / Fm) of the leav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2O2 and the activity of POD increased obviously, but the CAT activity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However, compared with normal leaves, the SPAD valu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the etiolation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MDA and H2O2 contents and POD and CAT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Fo, Fm, Fv/Fm, MDA, Chla, CAT, SOD and POD. 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in understanding the yellowing leaves of macadamia and establish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relevant molecular mechanism.
Keywords: macadamia; high temperature; leaf etiolati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3.031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M. tetraphylla)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新兴的常绿乔木果树,已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推广种植约200 000 hm2,成为了一个经济与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兴特色产业。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威胁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1]。经调查发现,在夏季持续的高温条件下,广东与广西的坚果园中一些耐热性较差的澳洲坚果品种(如‘HAES344‘桂热1号等)的新梢叶片容易发生黄化,甚至失水干枯,影响果实产量,而在贵州与云南产区则少见此类现象。然而,迄今有关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色变化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常绿植物叶色的主要决定因子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黄化主要是由于叶绿素的合成或者降解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而改变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进而表现出不正常的褪绿[2]。在高温条件下,植物会通过感受逆境信号而改变其光合生理生化反应,造成外观形态上的热害症状,甚至萎蔫死亡[3]。高温胁迫不仅破坏叶绿体结构,影响叶绿素合成,还能够引发光系统Ⅱ(PSⅡ)受损,造成光合系统活性降低[4-5]。一般认为,高温胁迫主要通过产生过剩激发能,诱导叶绿体中过量活性氧(ROS)生成,使得光合膜脂质过氧化,导致PSⅡ蛋白损伤与叶绿素降解[6-7]。研究表明,在40 ℃/30 ℃(昼/夜)的高温处理下,蝴蝶兰幼苗叶片明显黄化,ROS和丙二醛(MDA)水平增加,而抗氧化酶(SOD、POD与CAT)活性显著下降[8]。通过高温胁迫(40 ℃/35 ℃)处理后发现,蓝莓植株叶色变黄,且叶绿素含量及SOD活性下降[9];芍药叶绿体及其光合机构受到不可逆损伤,造成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和PSⅡ的Fo、Fm、Fv/Fm等葉绿素荧光参数显著降低,导致植株叶片发生黄化,光合能力明显下降[10]。冯建灿等[11]认为,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和PSⅡ原初反应有着密切关系。高温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迅速下降,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受抑制[12-14]。但是,不同植物的PSⅡ在高温条件下吸收光能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出不同植物对高温的耐性不同[15]。目前,叶绿素荧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指示植物的胁迫应答反应和评价植株的抗逆性[16-18],这在澳洲坚果水分胁迫方面已有报道[19]。然而,有关高温下澳洲坚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ROS代谢还鲜见报道。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黄化叶片的生理代谢变化,对澳洲坚果抗热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9年6月在广东省湛江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澳洲坚果试验基地(110°24? E、21°12? N)内进行,以8~10年生的‘HAES344澳洲坚果正常植株为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经田间观察,于2019年6月1日选择3株生长一致且已抽发正常夏梢的植株,在其树冠外围选择12个长势基本相当的新梢,并对新梢上初始成熟的第4~5轮叶片进行标记观察和叶绿素荧光测定,同时收集相同叶位上的部份成熟叶片为分析样品。随后每日拍照观察,待标记叶片已出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斑点时(6月12日),开始跟踪叶片的黄化程度变化,并选取不同黄化程度的叶片进行采样和叶绿素荧光观测,直至6月30日结束试验。整个试验期间,植株按常规的水、肥管理。
对不同黄化程度的成熟叶片,可按其黄化面积大小分为4组:全绿叶片(S0,于6月1日采集)、轻度黄化叶片(S1,黄化面积低于25%,于6月15日采集)、中度黄化叶片(S2,黄化面积介于50%~75%之间,于6月20日采集)与重度黄化叶片(S3,黄化面积接近100%,于6月28日采集)(图1)。
1.2.2 温度数据采集 于2019年6月1日应用ZDR-20型温湿度记录仪采集温度数据,每隔30 min自动记录温度1次,连续追踪树冠顶端叶面处的温度变化,直至6月30日结束。计算日平均温度与昼/夜各个时段的平均温度,并统计昼/夜各个温度段的总时数与平均时数。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SPAD值测定。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 plus(Konica Minolta, INC, Japan)对植株的取样叶片进行测定,在主叶脉两侧各取3个不同部位测定其SPAD值,并计算平均值。
(2)叶绿素含量测定。参照孔祥生[20]的方法,应用UV-18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Chlb)含量。每个样品3次重复。
(3)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参考Morison等[21]的方法,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CFImager;Technologica Ltd., Colehester, UK)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检测前先将叶片充分暗适应30 min,用弱检测光[0.5 μmol/(m2·s)]测定最小荧光Fo,再给周期性的饱和脉冲光[6000 μmol/(m2·s),脉冲时间0.8 s],诱导最大荧光Fm;然后,打开作用光[750 μmol/(m2·s)],让叶片充分光适应30 min,待光下稳态荧光F?稳定后,再用饱和脉冲光测定Fm?。由系统计算出Fv/Fm、Fv?/Fm?、Fq?/Fm?和NPQ。单个叶片样品重复测定3次,每株取3个叶片测定。
(4)MDA与H2O2含量测定。MDA含量参照赵世杰等[22]的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进行测定。称取0.5 g样品,加入6 mL磷酸缓冲液(50 mmol/L,pH 7.8,含0.2 mmol/L EDTA和2% PVP)进行冰浴研磨,于4 ℃下10000 ×g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1 mL,加入3 mL TBA反应液(2% TBA与30%三氯乙酸的混合液),于95 ℃水浴30 min后離心,再取上清液分别测定波长450、532、600 nm处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单位叶片鲜重的MDA含量(nmol/g)。H2O2含量应用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的H2O2试剂盒测定,具体操作参照说明书。
(5)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称取0.5 g样品,加入5 mL磷酸缓冲液(50 mmol/L,pH 7.8,含1% PVP)进行冰浴研磨,于4 ℃下10 000×g离心15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提取液,用于酶活性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以“酶活力单位/克鲜重(U/g)”表示酶促反应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参照曾韶西等[23]的愈创木酚氧化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参照Cakmak等[24]的紫外吸收法测定,按每分钟内OD值变化0.01定义为1个活力单位(U),以“酶活力单位/克鲜重/分钟[U/(g·min)]”表示酶促反应活性。重复测定3次。
1.3 数据处理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One-Way ANOVA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的气温变化情况
于2019年6月,利用温湿度记录仪测得澳洲坚果树冠顶端的气温变化如图2所示。整个6月份的平均温度为31.1 ℃,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6.9 ℃,月平均最高气温达38.2 ℃;其中,日最高气温超过35 ℃的天数有27 d,而超过38 ℃的天数达18 d,甚至超过40 ℃的天数有6 d(图2A)。经统计,6月份≥35 ℃的总时数达172.5 h,平均每天约5.8 h;其中,≥38 ℃的时数为55.5 h,平均每天约1.9 h。值得注意的是,整月夜间≥28 ℃的总时数达239.5 h,平均约8.0 h/d;其中,≥30 ℃的时数有58.5 h,平均约2.0 h/d(表1)。因此,澳洲坚果植株在6月份生长期间遭受了长时间的昼/夜高温环境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整月的昼平均气温为33.6 ℃,上午(06:00—12:00)、下午(12:00—18:00)两个时段的平均温度相当(图2B)。在夜间,整月的夜温均较高,平均气温达28.5 ℃,其上半夜(18:00—24:00)的平均温度(29.2 ℃)比下半夜(24:00—06:00)高出1.3 ℃(图2C)。期间,昼、夜平均气温还先后出现了3次高峰,分别在6月7—11日、6月20—23日和6月26—29日,其每日的昼、夜平均温度大致分别高于35 ℃与29 ℃。结合不同黄化程度叶片产生的时期发现,从6月1日的全绿叶片至6月15日的轻度黄化叶片产生时其昼/夜平均气温由30.0 ℃/25.6 ℃升高至32.9 ℃/28.2 ℃,而由轻度至中度黄化叶片时(6月16—20日)以及中度至重度黄化叶片时(6月21—28日),昼/夜平均温度则分别增加至33.0 ℃/ 28.6 ℃和35.4 ℃/29.1 ℃。综合分析可知,昼/夜高温可能对‘HAES344澳洲坚果叶片生长造成了高温胁迫影响。
2.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重,Fo、Fm与Fv/Fm均发生明显下降(图3)。其中,Fo值在轻度黄化叶片(S1)中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叶片,而全绿叶片(S0)的Fo值亦显著高于中度黄化叶片(S2)与重度黄化叶片(S3)(图3A)。Fm值在全绿叶片与轻度黄化叶片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中度与重度黄化叶片(图3B)。全绿叶片的Fv/Fm值与黄化叶片差异显著,而轻度黄化叶片的Fv/Fm值与中度黄化叶片差异不明显,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重度黄化叶片(图3C)。然而,NPQ、Fv?/Fm?和Fq?/Fm?在不同黄化程度叶片间无显著性差异(图3D~图3F)。
2.3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而SPAD值能反映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由图4A可知,叶片的SPAD值随着叶片黄化程
度的加剧而发生明显下降,且在各叶色间均呈显著性差异。与之相对应的是,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均随着叶片绿色面积比例的下降而显著减少(图4B)。与全绿叶片(S0)相比,重度黄化叶片(S3)的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分别仅约为全绿叶片的9.3%、9.6%与8.1%。
2.4 叶片MDA与H2O2含量的变化
H2O2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所产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ROS,其作用于质膜的产物MDA是反映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MDA含量越高,膜脂过氧化程度或者质膜受损程度越大。由图5可见,MDA和H2O2在全绿叶片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黄化叶片,二者在不同黄化程度叶片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重,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而H2O2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中度黄化叶片中达到最大值。
2.5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由图6可知,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剧,S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与CAT活性逐渐增强。其中,全绿叶片的SOD活性显著低于轻度黄化叶片,但显著高于重度黄化叶片;黄化叶片的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全绿叶片,且POD和SOD活性在轻度、中度与重度黄化叶片间基本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CAT活性在这3种黄化叶片间无显著性差异。
2.6 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对高温条件下有关叶片黄化生理特性的9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表2)。其中,CAT与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Fo则呈极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与Fv/Fm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MDA含量与Fm、Fv/Fm间也均呈显著负相关。
3 讨论
植物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生长的温度环境。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高温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发现,夏季高温可造成芍药茎叶萎蔫与叶色变黄[25-26],导致葡萄叶片失水干枯甚至死亡[27]。陈作泉等[28]认为,澳洲坚果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0~30 ℃。在35 ℃以上的自然高温条件下,如‘HAES344‘HAES508等澳洲坚果品种的新梢叶片易出现褪绿变黄现象[29]。本研究中,‘HAES344澳洲坚果在整个试验期间基本上长期处于35 ℃以上高温环境,且遭遇了超过38 ℃的极端高温,与叶片黄化产生及其黄化症状不断加深的时间大致吻合,暗示高温可能导致了叶片黄化,也印证了前人的相关报道。一般情況下,不同种类的作物或者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基因型对高温的敏感性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耐热性[3, 25]。在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HAES344澳洲坚果产生叶片黄化,表明其对高温的敏感性要强于其他未发生叶片黄化的品种。研究表明,40 ℃/30 ℃(昼/夜)处理蝴蝶兰幼苗6 d后叶片产生明显黄化[8],40 ℃/35 ℃(昼/夜)处理芍药植株12 d后叶片失绿变黄[10],而蓝莓植株在40 ℃/35 ℃(昼/ 夜)处理4 d后就发生叶片黄化和萎蔫[9]。本研究发现,‘HAES344澳洲坚果新梢叶片从绿变黄所经历的昼夜平均气温是由30.0 ℃/25.6 ℃升高至32.9 ℃/28.2 ℃,而造成‘HAES344发生叶片黄化的临界高温及其时长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光合作用潜力的大小,是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示剂[30]。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能有效反映出叶片的叶绿素状况[31],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叶绿素对高温很敏感,其含量是衡量植物耐热性的一个参考指标[32]。在高温胁迫下,耐热性强的植物始终能够将叶绿素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热敏感型植物的叶绿素容易遭到破坏和降解[9, 25]。植物叶色变黄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33]。本研究中,‘HAES344澳洲坚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说明高温可能造成了叶绿素的合成受阻或降解加速,导致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引发叶片失绿变黄,这与蓝莓[9]、芍药[10]及葡萄[34]等作物上的报道相一致,也暗示了‘HAES344澳洲坚果对高温比较敏感,但调控其叶色变黄的分子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高温通常会导致光合机构的损伤[35]。研究表明,PSⅡ是容易遭受高温伤害的主要位点,在高温胁迫下PSⅡ的结构和功能易发生改变甚至损伤[36]。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相关参数能够直接反映PSⅡ的光化学活性。其中,最大荧光Fm反映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Fm减少表示植物受到光抑制[37];Fv/Fm是反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参数,属于热敏指标[38],常作为PSⅡ反应中心的探针应用于作物的耐热性评价[14, 16, 39]。在葡萄[40]、芍药[10]等作物上的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受损,阻碍了PSⅡ的正常功能,导致电子传递效率减弱,进而造成光化学效率下降,表现为Fm、Fv/Fm的降低。当遭受严重高温时,PSⅡ活性中心受到不可逆损伤,Fo、Fm和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发生明显降低[10, 27]。本研究中,Fm与Fv/Fm均随着叶片黄化症状的加剧而显著下降,表明PSⅡ的受损程度不断加重,热害程度逐步增强,这可能与其所遭受的高温时长或者强度增加有关。初始荧光Fo既能够反映PSⅡ结构的基本状态,又可反映类囊体膜的受损程度。卢从明等[41]认为,Fo与叶绿素含量有关。Tu等[42]发现,类囊体膜受损和PSⅡ反应中心出现可逆性失活均会导致Fo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黄化叶片的Fo明显高于全绿叶片,表明轻度黄化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发生部分失活,这可能与高温下叶绿素降解或者类囊体结构受损有关,与前人在柑橘[43]、芍药[10]和葡萄[27, 34]上的研究报道一致。但是,中度与重度黄化叶片的Fo显著低于全绿叶片,暗示这两类黄化叶片的PSⅡ已遭受不可逆破坏,这与朱晓静等[33]在中华金叶榆上的研究结果类似。
高温胁迫主要通过产生过剩激发能,导致过量ROS生成,进而损伤光系统[7],同时抑制PSⅡ修復过程,破坏光合机构,使得植物产生光抑制[44]。Chen等[45]认为,耐热型植物可通过耗散过剩激发能来防止电子传递链的过度还原以及PSⅡ中ROS的产生,进而实现较高的耐热性。本研究中,H2O2与MDA含量均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增加,与其Fm、Fv/Fm的变化规律恰好相反,这说明高温条件下‘HAES344澳洲坚果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减弱与光抑制加剧,使得过剩激发能不能够得到及时耗散,导致其ROS过度积累,造成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和PSⅡ氧化损伤,最终引起PSⅡ光化学活性的丧失。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与Fm、Fv/Fm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类囊体膜结构破坏与PSⅡ功能受损密切相关。重度黄化叶片的H2O2含量明显低于中度黄化叶片,这可能与重度黄化叶片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可逆破坏有关,导致其H2O2合成明显受到抑制,这与葡萄[36]、小麦[46]等作物上的报道一致。刘春英等[13]研究表明,ROS还可直接氧化损伤其周边的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本研究中,黄化叶片的产生及其症状的加剧,可能与ROS引起的叶绿素降解与叶绿体结构解体有关。
在高温下,植物会诱导抗氧化酶系统来清除过量的ROS,使植物免受热胁迫伤害[47]。SOD、POD和CAT是植物细胞中清除ROS的主要酶类,其活性的高低对维持ROS平衡至关重要。一般认为,SOD活性既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诱导,又可将它歧化为H2O2,但生成的H2O2又能诱导POD和CAT活性的提高,并将H2O2清除,以避免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研究表明,轻度黄化叶片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全绿叶片,推测高温可能导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轻度黄化叶片中爆发,诱导了SOD活性的增强;而SOD活性与Fo呈极显著正相关,意味着在叶片变黄初期类囊体结构的破坏和叶绿素的降解可能是受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所致[8]。试验结果表明,在H2O2与MDA含量明显增加的同时,黄化叶片的POD和CAT活性也相应增强,提高了清除H2O2的能力,说明这两种细胞保护酶在高温所引起的黄化叶片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保护作用。有证据表明,高温能钝化SOD活性[48]。本研究中,SOD活性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可能与高温超出了叶片的耐受能力而导致SOD酶活性明显受抑有关,这与高温胁迫下菊花[48]和蝴蝶兰[8]的结果相一致。然而,POD活性持续增加,CAT也保持相对恒定的高活性,这意味着POD与CAT酶蛋白的高温耐受性可能要比SOD高,也表明POD活性可能是伴随叶绿体受损程度的加深而被激发,并与相对恒定的高活性CAT共同作用,以增强高温条件下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这可以从CAT与POD活性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得到反映。
参考文献
[1] Ahmad P, Prasad M N V.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s and stress tolerance of plants in the era of climate change[M]. New York: Springer, 2012: 297-324.
[2] Jomet-somoza J, Alberdi-Rodriguez J, Milne B F, et al. Insights into colour-tuning of chlomphyll opticaI response in green pIants[J].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5, 17(40): 26 599-26 606.
[3] 王 涛, 田雪瑶, 谢寅峰, 等. 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8(5): 719-726.
[4] Yamane Y, Kashino Y, Koike H, et al.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s on the photosynthetic systems in spinach: Oxygen-evolving activities,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naturation process[J].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998, 57(1): 51-59.
[5] Walbot V. How plants cope with temperature stress[J]. BMC Biology, 2011, 9(1): 79.
[6] 唐 婷, 郑国伟, 李唯奇. 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2, 28(2): 127-132.
[7] Tyystjarvi E. 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stem II[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3, 300: 243-303.
[8] 杨华庚, 陈慧娟.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1): 123-127.
[9] 刘凤民, 贾慧颖, 文 了, 等. 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蓝莓耐热性的影响[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 30(1): 8-12.
[10] 郝召君, 周春华, 刘 定, 等. 高温胁迫对芍药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15(6): 2359-2367.
[11] 冯建灿, 胡秀丽, 毛训甲.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研究植物逆境生理中的应用[J]. 经济林研究, 2002, 20(4): 14-18, 30.
[12] 杜国栋, 吕德国, 赵 玲, 等. 高温对仁用杏光合特性及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3): 701-706.
[13] 刘春英, 陈大印, 盖树鹏, 等. 高、低温胁迫对牡丹叶片PSⅡ功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 133-139.
[14] 孙永江, 杜远鹏, 翟 衡. 高温胁迫下不同光强对‘赤霞珠葡萄PSⅡ活性及恢复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50(8): 1209-1215.
[15] 郝 婷, 朱月林, 丁小涛, 等. 根际高温胁迫对5种瓜类作物生长及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23(2): 65-73.
[16] 林晓红, 施木田, 林三睦. 高温胁迫对金线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SOD活性与电导率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6): 1137-1142.
[17] 李孟洋, 巢建国, 谷 巍, 等. 高温胁迫对不同产地茅苍术开花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51(11): 1861-1866.
[18] Murchie E H, Lawson 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A guide to good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some new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3, 64(13): 3983-3998.
[19] 刘建福, 汤青林, 倪书邦, 等. 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4(3): 305-309.
[20] 孔祥生.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1] Morison J I L, Gallou?t E, Lawson T, et al. Lateral diffusion of CO2 in leaves is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photosynthesis[J]. Plant Physiology, 2005, 139(1): 254-266.
[22] 趙世杰, 许长成, 邹 琦, 等.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4, 30(3): 207-210.
[23] 曾韶西, 王以柔, 刘鸿先. 不同胁迫处理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期间膜保护系统的变化比较[J]. 植物学报, 1997, 39(4): 308-314.
[24] Cakmak I, Marschner H. Magnesium deficiency and high light intensity enhanc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scorbate peroxid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in bean leaves[J]. Plant Physiology, 1992, 98(4): 1222-1227.
[25] 赵大球, 韩晨霞, 陶 俊. 不同芍药品种耐热性鉴定[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36(4): 105-109.
[26] 张佳平, 李丹青, 聂晶晶, 等. 高温胁迫下芍药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热性评价[J]. 核农学报, 2016, 30(9): 1848-1856.
[27] 张睿佳, 李 瑛, 虞秀明, 等. 高温胁迫与外源油菜素内酯对‘巨峰葡萄叶片光合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15, 32(4): 590-596.
[28] 陈作泉, 李仍然, 胡继胜, 等. 澳洲坚果引种试种研究初报[J]. 热带作物学报, 1995, 16(2): 70-74.
[29] 陆超忠, 肖邦森, 孙光明, 等. 澳洲坚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0] 朱先灿, 宋凤斌, 徐洪文.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2): 470-475.
[31] Coste S, Baraloto C, Leroy C, et al. Assessing foliar chlorophyll contents with the SPAD-502 chlorophyll meter: A calibration test with thirteen tree species of tropical rainforest in French Guiana[J].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2010, 67(6): 607.
[32] Berry J, Bj?rkman O.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to temperature in higher plants[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1980, 31: 491-543.
[33] 朱曉静, 尚爱芹, 杨敏生, 等. 中华金叶榆子代苗光合特性及叶片呈色机制探讨[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34(5): 950-956.
[34] 查 倩, 奚晓军, 蒋爱丽, 等. 高温条件下‘巨玫瑰葡萄品种叶片表型、可溶性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5): 118-123.
[35] 张顺堂, 张桂莲, 陈立云, 等. 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3): 335-338.
[36] 查 倩, 奚晓军, 蒋爱丽, 等. 高温胁迫对葡萄幼树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52(4): 525-532.
[37] 黄秋娴, 赵 顺, 刘春梅, 等. 遮荫处理对铁尾矿基质臭柏实生苗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6): 17-26.
[38] 王瑞华, 郭 峰, 李海峰, 等. 高温胁迫对不同葡萄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4(1): 33-35.
[39] 姜建福, 马寅峰, 樊秀彩, 等. 196份葡萄属(Vitis L.)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18(1): 70-79.
[40] 吴久赟, 廉苇佳, 刘志刚, 等. 不同葡萄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高温响应及其耐热性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6): 80-88.
[41] 卢从明, 张其德, 匡廷云. 水分胁迫对小麦光系统Ⅱ的影响[J]. 植物学报, 1994, 36(2): 93-98.
[42] Tu W F, Li Y, Zhang Y M, et al. Diminished photoinhibition is involved in high photosynthetic capacities in spring ephemeral Berteroa incana under strong light condition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2, 169(15): 1463-1470.
[43] 郭延平, 周慧芬, 曾光辉, 等. 高温胁迫对柑橘光合速率和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6): 867-870.
[44] Takahashi S, Badger M R. Photoprotection in plants: a new light on photosystemⅡdamage[J].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11, 16: 53-60.
[45] Chen K, Sun X Y, Amombo E, et al.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motolerance and photosystemⅡactivity in tall fescue[J].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2014, 122(3): 305-314.
[46] 刘 萍, 郭文善, 浦汉春, 等.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12): 2403-2407.
[47] Suleman P, Redha A, Afzal M, et al. Temperature-induced changes of malondialdehyde, heat-shock proteins in relation to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hotosynthesis in Conocarpus lancifolius (Engl.)[J]. Acta Physiol Plant, 2013, 35(4): 1223-1231.
[48] 吴友根, 林尤奋, 李绍鹏, 等. 热胁迫下菊花生理变化及其耐热性指标的确定[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2): 362-365.
责任编辑:沈德发
收稿日期 2020-03-28;修回日期 2020-05-21
基金项目 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特色作物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No. SMH2019-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572082);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No. 2018B020402)。
作者简介 杨为海(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果树栽培与生理学。*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陆超忠(LU Chaozhong),E-mail:lcz.1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