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卑微变得高尚
2021-05-19徐良
徐良
2012年的秋天,我和程浩谟相遇在北京的一个散文笔会上。以后的8 年里,我们再无缘相见。
直到前几天,读到他的散文集《石榴花》,我才知道这8 年里,远在山东的他遭遇了生命的痛:“我知道只有她收下了,我的内心才会真正的快乐。”这是程浩谟书中的散文《心肠》。或许这并不算啥,可为了帮助邻居大婶子的孩子凑学费,程浩谟一直靠摆地摊儿,先后三次送去了五千元学费,解决了大婶子的燃眉之急。几年过去,因为同情大婶子的生活境况,竟拒绝了大婶子的还钱。
后来,还数次给苦命的大婶子买八宝粥,送牙膏,送吃的,用社保卡给大婶子买药。因为他恪守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噢,对了,有这社保卡是因为我有了现在这份工作,而这工作,又是大婶子千辛万苦介绍的。”可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哪怕是两角钱,五角钱,甚至还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却从不占有。由此,很多人都夸赞他的好人缘。而他自己,绝非富有,只是个临时工人,守个小书摊儿租书,还加班晚上摆地摊儿卖些小玩具……
一生素食的母亲,为了给病后的浩谟炖排骨汤,数次忍住恶心,最终给他送到了嘴边。姑姑常说的那句温暖的话:“没有了娘,以后姑姑就是个娘了。”最像母亲的二姐,对我千分情万分爱……或许正是因为爱的原因,程浩谟的文字,如他的生活,在幸福地呐喊,在疼痛地滴血。那是生命的幸福,那是人性的美好,这种感觉,内心坚硬的人肯定是无法体会和想象的,犹如南国之人突然遇见苍茫大雪。
程浩謨的世界,非常纯粹,注定了他的脆弱。《母亲般的情怀》中,他“多么地想扑到婶子的怀里放声恸哭啊。哭母亲不在了以后的艰难”。可就算他看透了,他也一样固执,一样不愿意,一样不屑于。《兄弟》中,他又显得多么的无助。他桀骜不驯,无人能解。他追求《心的宁静》,他庆幸自己身在我们很多人都回不去的“朴实淳朴憨厚的”农村,他看到了从威海回来的大学生朋友的“无奈和辛酸”,厌恶“城市里人与人的争斗”。
《理发》里的心情,我何尝没有过!我一度说自己是个“小男人”,干不了“大事情”,正是因为和程浩谟一样,我们总把自己看成“男子汉”,纠结于是非黑白、正邪善恶的简单道理上,而在内心时刻斤斤计较着一个“情”,自然就缺少了现实生活的“手段”,对现实生活的诱惑下不了“狠手”。难怪,就算是作者大姐在分姑姑寄回来的《漂亮衣服》的时候,那一丁点儿的私心,也是多么忧伤。程浩谟的散文,几乎都和钱有关,钱大都不多,最大的一笔是他最爱的,被他叫作“姑姑妈”的姑姑支援的五万元;最小的,是帮人家买树苗多余的几毛钱。吃的,也并不是山珍海味,可都是世间美味。人更是寻常:母亲、姑姑、大姐、最像母亲的二姐、三姐,英年早逝的三舅,患病的哥哥;还有大婶子、三叔、工友杨鹏鹏、老马、小胖男孩儿、罗圈腿的郭英令、脑瘫的王永照等。
爱,是程浩谟创作散文的初心,也是程浩谟散文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