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拎包
2021-05-19褚永荣
褚永荣
那年,我患淋巴瘤三次化疗后,持续的副作用已使我身心崩溃。到了第四次化疗,感觉已经濒临绝境:发烧到了40℃,病房里一切渐渐变形,灯在眼前不停地转,挂针的针筒变得无限大,病魔向我狞笑着,魔爪一挥,卷起一片乌云。霎时,我一身的疼痛似乎减轻了,轻轻地飘了起来。
这时,我看见好多已故亲人微笑着向我走来。父亲走在前面,他和生前一样,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面容清癯,眼光却格外坚毅,责备我:“你怎么能这样轻易地走了,不会感到遗憾吗?好好活着,这里有解药!”说着,递给我一只拎包,我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父亲走到哪里都带着那只拎包。小时候,父亲出差回来,我们趁他不注意去翻这只包,想找好吃的零食。结果看到里面装的只有书、笔记本和笔。
父亲一生多病,从小患有气管炎,平时喘气像拉风箱一样。每当季节变化时,愈加严重。他一直认为书也是他治病的良方,心病的解药。
父亲83 岁时,患了肠癌。人都说好多人患了癌都是被吓死的,我们当时以为父亲心理会承受不了。可他只要条件允许,就戴著老花镜,捧着书,让身心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有时自己看着书还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父亲后来竟然康复了,也许病魔会在他的笑声中退避三舍吧!
父亲因家境贫穷,从小没有上过学,但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夜校的扫盲学习。平时,他一边看书报,一边做笔记。凭着一股钻劲儿,当上了商店的会计,后来担任了供销社经理。退休后,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习。担任过两届的县人民代表。
我特意找出了父亲生前用过的不算时尚的拎包,从那以后,拎包放过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活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作品。这些作品都艺术地再现了人生的苦、生存的难,洋溢着人性的光辉、美丽,以及向死而生的豁达、宽广,等等。在书中,我不断汲取与病魔抗争的力量。
身体好转后,我尝试各种文体的创作,并积极向全国各地报纸杂志投稿。
也许是父亲在冥冥之中激励着我。几年来,我在《人民日报》《中华辞赋》《中华诗词》《思维与智慧》《星星》《作家报》等数百家刊物上发表了文学作品,先后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小说学会、浙江诗词楹联学会、杭州市作家协会。2019 年,被原铁路工作单位聘请为文学创作指导老师,又被当地建德市评为“百姓学习之星”。
父亲一生为我们作出榜样,是我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