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雾,起于潘园

2021-05-19潘梅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气洋房土地

潘梅

潘园是皖西大地上的一个小小村落。我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潘园人,也是最早离开故土奔赴小城营生的潘园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父亲回潘园探亲,成了儿时的我最向往的一件事情。

随着生活的跌宕,我离潘园越来越远,对潘园的印象变得模糊,分崩离析成一个个零碎又混乱的画面,隐匿在我记忆的夹缝里,潘园,仿佛只剩一个空洞的、遥远的概念。曾一度以为,我对潘园的情感淡漠了。可就在某个时刻,哪怕是嗅到了类似潘园的乡野气息,也会猝不及防地触动一段对潘园的回忆。闭上眼睛,我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久远时空外的潘园:厚重的黄土地、静谧幽深的竹林、盘桓在潘塘上的浓雾、古老的杏子树,还有让我恐惧的裹着小脚的巫婆、被家人深锁在土房里的疯子。破旧草房的残垣断壁处,偶尔会窜出条黑红相间的毒蛇(潘园人叫它土根蛇)……原来,潘园,始终驻扎在我灵魂的最深处。

城市的扩张,经济浪潮的冲刷,使年轻力壮的潘园人远赴各个城市谋生,现在的潘园,只残留几个老弱妇孺的身影在日渐萎缩的土地上劳作:种种豆角或拾拾麦穗。豆角是一畦菜园里的豆角,麦穗是田间遗落的麦穗。他们闲散的步调,无力也无心忠于农事,一任夕阳,将他们孤单的影子越拉越长。

潘园人对土地的依附感弱了,祖祖辈辈曾赖以养家糊口的土地好像可有可无。这是时代变迁引发的蝴蝶效应,也是城市化进程必然的症候之一。这一切,应该与潘园人对待土地的情感无关吧?是了,憨实的潘园人怎会抛却生养他们的黄土地?现代文明无论是皈依还是背叛,土地都始终宽厚地沉默着。可一听见“土地”,潘园人仿佛就能嗅见小麦的香味、听见玉米拔节的脆响。潘园的土地,隐喻了质朴、包容、沉稳和绵绵不尽的生命。对待土地,潘园人的血液里一直传承着信徒般的敬畏和虔诚。虽然,机械和科技正在密不透风地武装人们的生活,让土地离人们越来越远,可潘园人依然坚信,嘹亮的劳作口号,伴着闪闪发亮的汗滴,终会再度盘旋在潘园如洗的蓝天。这种隐秘的传承使散落在各地的潘园人一个个如放飞的风筝,线的那头,紧紧地拴在潘园的土地上。

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追问,病重的父亲,执拗地迁户回潘园时,他是否全然忘记了当初千辛万苦地挤进城,只为买份商品粮户口?兜兜转转,便是一生。父亲最终安详地躺在牵扯他一生的黄土地上,魂落潘园。

竹林深处的坟冢,是潘园人认定的归宿。

潘园的老人最忌讳邻村的乱坟岗。乱坟岗,葬的或是客死异乡的外族人,或因自杀等种种原因不能落葬自家祖坟的孤魂。在潘园这片土地上,一直都有这样古老的传说: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后,魄消散,独留魂存在,若是不能落葬祖坟,受不到祖先神灵的庇佑和后人拜祭的香火,就会变作充满戾气的孤魂野鬼,入不了天道轮回。在潘园人的意识里,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潘园人可以不计较活着时遭遇的种种磨难,唯独惧怕死后变成一缕乱坟岗上无家的孤魂。村里的老人早早就为自己做了准备:棺椁漆得锃亮,黑色寿衣上,花团锦簇。在请风水先生挑选阴宅时,他们的神情尤为认真肃穆,像是举行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也是最后一次,虔诚地叩问土地。

我至今仍然无法想象,这些老人亲手为自己砍制棺椁或缝纫寿衣时的心境。在我看来,油漆再亮、花朵再艳,也遮盖不住棺椁和寿衣上散发出的阴森的、死亡的气息。单就那两个词的本身,就足以让我战栗和恐惧,毫无美感可言。

邻村的乱坟岗早已不在,据说是1989年的一场洪水把它冲平了。潘园的老人们心里像是卸下块重石,无端地轻松了许多。洪水退去,乱坟岗里露出许多女婴骸骨。潘园人听闻,长久的一声叹息后,便是更长久的沉默。蒙昧的年代,在未开化的乡风里,女婴的离奇死因,鲜有人深究。地要锄,田要耕,粮要收……哪一样不是指望儿子们的一身蛮力接替父辈在土地上折腾?重男轻女,一直根植在潘园人的思想里。

我曾不止一次地揣测,是不是时代的迅猛发展远远超出了潘园人单纯的认知,导致潘园人缺失安全感,不得已才随波逐流?仿佛多米诺骨牌,谁推倒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第一枚骨牌倒下,后面的就会跟着起连锁反应。潘园经常出现这样诡异的现象:打工,许多人背负行囊去一个地方打工;盖房,全村争先恐后盖洋房——有没有人住倒是次要的。有段时间,连去九华山等佛门净地当僧侣,都在潘园形成了一股流行的风尚。据说,那时潘园人去九华山观光不用买门票——寺里有很多老乡。寻常人得花重金才求得的开过光的佛珠,在潘园,基本人手一串,当然也是寺庙里的老乡给请的。

经济浪潮用快到几乎让人窒息的速度席卷着皖西大地,潘园也逐渐脱离了农耕社会的轨迹。当第一栋刷满油漆的洋房取代了曾经的草房,很快,这些洋房便以惊人的速度繁衍,雾色中,无声无息地吞噬着潘园的土地。我总以为,是谁跟潘园开的玩笑吧,潘园盖的第一栋洋房,名为洋房,出于何种原因却带着永远也矫饰不了的土气。不久,又有了第二栋、第三栋……一栋栋望去,尽管大小各异,却都有着惊人的神似——土气。这种土气,由内而外散发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我曾试图找个比喻来类比,却沮丧地发现,除非用建筑学的专业术语解释,否则,任何空泛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它们带给我的强烈的视觉冲击。神奇的是,在潘园,没人觉得不妥,仿佛洋房本该如此!他们恬淡的态度几乎让我产生错觉:或许,洋房本该如此?

这些冒著土气的洋房通常都很寂静,稀有人烟,沉默地矗立在小城边缘。更深人静时,偶尔也会有那么不安分的一栋,像一条鬼鬼祟祟的贪食蛇,趁人不备,迅疾就多出几平方米——类似城市里拆迁时常见的伎俩——看似笨拙的洋房,除了顽强的侵占力,也会透着些许农民式的狡黠,一如潘园人。

猜你喜欢

土气洋房土地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我爱这土地
“土气”班级育芳华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西贡区洋房受青睐
九龙塘豪宅有价有市
乡土社会瓦解背景下“土气”词义的转变
UGG:一种“土气”的鞋子如何征服了世界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