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中路的早晨
2021-05-19姚瑶
姚瑶
清晨五六点,我完全地醒来,没有拖泥带水的残留梦境,冲一杯热咖啡,放下杯子,我就出门散步了。
早上的光线很柔,在树叶之间闪烁。这个时段的小马路属于住在这个街区的老人,他们慢悠悠地拖着带轮购物车,在家与小菜场之间缓缓移动。我热衷于欣赏光照在他们半透明的马夹袋,里面透出无花果的紫、小青菜的绿,小葱从篮子里探出头。
写硕士论文期间,我经常来上海图书馆查资料,中午在淮海中路湖南路口的罗森便利店吃一份便当,然后在附近转悠一下,由此发现了这个街区:适宜步行的街道尺度、Art Deco风格的历史建筑,小马路两旁的参天大树。这片区域是上海原法租界西区,不同于外滩原英美租界以工商业为主,这里曾以居住为主,如今还散落着各国驻沪领事馆和官邸。
攝影本来就是截取局部
我喜欢拍摄局部的局部
我往往被很小的东西吸引
一束光恰好照亮一片树叶
翘起的脚尖
刚锯开的树杆截面
若有若无的光影
以及一些指向过去的事物
上海“节约领”
白玉兰图案的搪瓷杯盘
老房子的建筑部件
……
毕业后我径直到这附近找房,落脚在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式里弄“上海新邨”的一处亭子间。亭子间原本是三层新式里弄房子一二层楼梯拐角处的杂物间,卫浴独用,但是与房东共用“灶披间”(厨房)。
也许是室内空间的逼仄,让我不得不将街区当作我的客厅。有朋友来,我就带他们去看名人故居、花园洋房,去街边咖啡馆喝咖啡,找找巴黎的感觉!
附近的这些小马路,五原路、安福路、复兴西路、永福路、湖南路、武康路、泰安路、兴国路,走了千百遍,也不觉得厌倦。层出不穷、关关停停的小店,屹立不倒的杂货店、饮食店,居民、游人,食客、店家,街景永不重复。
偶然遇到某个弄堂铁门虚掩着,毫不心虚地推门而入,发现一处小院落,有点像小时候老家成都的院坝,看看人家院子里的柚子树,看看人家的盆景、花草。渐渐地,有些名人故居挂牌,开放免费参观,于是有了更多机会走入老房子,摸摸门把手、铁窗框,在长满青苔、有点乱糟糟的花园里站一站。
拍到一张好照片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家一生的实践,与摄影的关系。所以,根本不用急于拍出一张好照片,就生活着,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