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永不逝去的“青春之歌”
2021-05-19王晶晶
王晶晶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海报。
1959年,中国电影史上迎来了难忘的一年。
当年的国庆十周年电影展中,展出了《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战火中的青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35部电影,其中大多是1959年拍摄的。众多的军事、谍战题材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少有的一部聚焦农村,表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生活的影片;在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影片中,它更是一部少有的细腻刻画爱情的影片。对生活不畏难、不怕苦,对朋友仗义、对爱情坚贞,这部60多年前的“青春片”,描绘出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抗美援朝复员军人高占武回到家乡,立志改变山村缺水的困境,带领村里青年们开山修渠。劳动中,高占武爱上了中学毕业生孔淑贞,但因为好朋友曹茂林也喜欢淑贞,高占武转而退却成全二人。男青年李克明一心想去城里工作,为追求孔淑贞,抛弃女友小翠,并来参加开山劳动。在各种困难面前,这群青年终于完成了村人们眼中不可能的开渠任务,高占武、孔淑贞,曹茂林、小翠两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影片的编剧马烽,在山西农村土生土长,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本在中國作家协会工作,为使自己的文学作品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生活,主动要求回到山西,挂职汾阳县委副书记,并深入贾家庄村体验生活进行创作。
1958年,当他看到贾家庄青年“百把镢头闹革命,治水改碱拔穷根”,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之际,创作的激情被这群年轻人点燃了。于是就以他们为原型,创作小说,表现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剧照。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剧照。
马烽的好友、作家孙谦得知消息后,给马烽出主意,“你写的对象是农民,农民识字的不多,看小说看不懂,但看电影就容易了”,动员他把小说改成电影剧本。马烽接受了孙谦的建议,用了不到一个月写出了初稿。孙谦给马烽的剧本起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剧本辗转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手中。他看到后,一方面欢喜,一方面担忧。欢喜的是剧本题材新颖,故事生动。两年多县委副书记的生活,使得马烽对农村各种人物的思想、语言、动作都极其了解,剧本里有名有姓的人物20多个,个个特色鲜明。一群年轻人共同奋斗又有爱情萌芽的故事,充满了青春的感染力。但是,剧本里复杂的爱情线索,又让苏里有点头疼。
他为此专程奔赴山西,想和马烽探讨一番。苏里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本子很不错,但不仅写了恋爱,还是多角恋爱;不仅是多角恋爱,还是一个女主角有五个男青年追求的复杂多角恋。爱情是需要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让观众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片中的感情呢?
马烽听了,也觉得需要调整。他将五追一改写为三追一,朝秦暮楚的男青年李克明最终落得两头皆空。全片用健康的笔调,展现了年轻人的爱情生活。
剧本改好后,立马选演员,组建摄制组。
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骨干演员都有了拍摄任务。苏里在没挑过大梁的演员里扒拉来扒拉去,选中了一个名叫李亚林的小伙子饰演高占武。结果这位新人塑造出了那个时代优秀男青年的标杆角色。
女主角金迪是话剧演员出身,出生于上海,却把山西农村姑娘演活了。以今天的眼光看,金迪演的孔淑贞算不得美女,大脸盘、单眼皮,身材壮实,肤色黝黑,但活泼大胆,唱得了歌、开得了山,又是中学毕业生,算是那个时代人美歌甜的高学历“女神”。
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演好孔淑贞,金迪也没少吃苦头。有一场戏她爬到了电线杆顶上,画面上需要她的身后有朵云彩。但云彩就是不来,为等这朵云彩,金迪在电线杆上站了一整天,也饿了一整天。还有场戏需要跳下山,当时没有安全设备,只有十几个青年工人拿一块大布兜着,跳下去腿和胳膊都摔破了。
因为在片中成功塑造了男女主角,李亚林和金迪双双入选了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赞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农村片中划时代的作品。当时各地青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纷纷成立孔淑贞班,热火朝天地建设社会主义农村。
1960年冬,马烽写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1963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摄制组原班人马完成续集拍摄,影片上映后再次获得巨大成功。获得巨大成功的还有续集里的那首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它和“前传”里的“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一样,被人们传唱至今。
其实,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60多年后回顾这部经典,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艰苦与落后,但更会被那个纯真年代的奋斗精神所感染。人们最大的热情都在生产建设上,做更好的自己,为改变家乡做出最大的努力。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受挫也不短志,逆境中也要发光。在青年人“叹老”“佛系”的今天,重温这部经典,能让我们的青春舒展成该有的模样。